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需要综合着力,教师应当营造浓厚教学氛围,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课外教学空间,为教学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分析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历史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成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形势发展需求,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本文做具体论述。
一、以浓厚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要具备了浓厚的情感这一积极因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将会表现出更大热情和更强活力。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教师一定要走出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境地,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中,笔者通过投影向学生出示一些甲骨文字进行猜谜活动,要求学生将这些甲骨文和下面对应的汉字连接起来。学生对甲骨文缺乏研究,但是或多或少有一定印象,这样的小游戏活动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他们有的翻阅资料,有的进行认真比对,也有的进行相互讨论,选择最相似或者准确性最高的进行连接,通过课堂导入的这一小环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行激励评价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亲切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多进行表扬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也是增强历史教学成效的良好铺垫,以浓厚氛围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生动丰富的信息为抓手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众多,时间跨度也很长,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支撑,信息补充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历史教师要重视从资料中搜集、网络中下载,多渠道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信息,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游刃自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大量信息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例如在《图说红军长征》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选取红军长征路线图向学生演示,让他们直观增加对红军长征所经路线、大体方位的了解,又可以选取影视作品中的资料,展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论是翻雪山还是过草地,影视作品中的震撼场景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红军战士英勇大无畏精神的赞叹,有效强化思想教育成效。再比如《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军事栏目专题片中选取一些资料,也可以从国庆阅兵场景中选择一些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国防现代化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提升自身战斗力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信息补充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走出单纯看教材、听讲课的境况,理解效果更加深刻。
三、以新颖教学模式为动力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单一模式,要想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下工夫,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自主学习活动的作用体现出来,融知识、能力与情感教育为一体。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通过探究引导让学生系统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中日两国军事经济实力对比及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前中日纷争,由古至今分析从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直到现在,中日两国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同时期国力和军事实力对比有什么样的差别,从而对学生进一步强化责任感教育。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有主权,才能维护领土完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分析中日现在发生战争会是怎样的结局,这样的拓展性话题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对深化教学成效能够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以难点问题探究为依托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或是思维的困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这些方面的启发引领,让学生在难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扫清障碍,正确把握学习内容。例如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环境污染重,依仗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严重落后。这样的观点代表了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阶段产生了疑惑。笔者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困惑,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纵向对比,从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我国工业发展从一穷二白到现在门类齐全,这是一个伟大创举,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历程,不同阶段与时间跨度,再和中国进行横向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恍然大悟:中国用比西方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基础阶段向中等阶段的转变,端正了思想认识,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理念,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五、以课外研究活动为拓展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中,许多课外活动资源可以进行有效利用和整合,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这些活动资源的作用,在课外进行积极研究。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战》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经历过十年“文革”的家庭成员,用他们的现身说法给自己描绘出一副真实的“文革”情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加深对十年“文革”的感知,从而为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这些方面的拓展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更加热爱历史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方面研究,博采众长,立足实际,全面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齐振科.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基本思路[J].群文天地,2012(04).
[2]李江宏.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3]魏杰.基于初中历史的创新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4]王慧萍.回眸历史横看东西养正固本重信念——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思索[J].新课程导学,2014(09).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分析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历史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成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形势发展需求,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本文做具体论述。
一、以浓厚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要具备了浓厚的情感这一积极因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将会表现出更大热情和更强活力。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教师一定要走出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境地,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中,笔者通过投影向学生出示一些甲骨文字进行猜谜活动,要求学生将这些甲骨文和下面对应的汉字连接起来。学生对甲骨文缺乏研究,但是或多或少有一定印象,这样的小游戏活动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他们有的翻阅资料,有的进行认真比对,也有的进行相互讨论,选择最相似或者准确性最高的进行连接,通过课堂导入的这一小环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行激励评价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亲切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多进行表扬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也是增强历史教学成效的良好铺垫,以浓厚氛围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生动丰富的信息为抓手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众多,时间跨度也很长,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支撑,信息补充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历史教师要重视从资料中搜集、网络中下载,多渠道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信息,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游刃自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大量信息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例如在《图说红军长征》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选取红军长征路线图向学生演示,让他们直观增加对红军长征所经路线、大体方位的了解,又可以选取影视作品中的资料,展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论是翻雪山还是过草地,影视作品中的震撼场景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红军战士英勇大无畏精神的赞叹,有效强化思想教育成效。再比如《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军事栏目专题片中选取一些资料,也可以从国庆阅兵场景中选择一些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国防现代化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提升自身战斗力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信息补充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走出单纯看教材、听讲课的境况,理解效果更加深刻。
三、以新颖教学模式为动力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单一模式,要想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下工夫,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自主学习活动的作用体现出来,融知识、能力与情感教育为一体。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通过探究引导让学生系统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中日两国军事经济实力对比及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前中日纷争,由古至今分析从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直到现在,中日两国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同时期国力和军事实力对比有什么样的差别,从而对学生进一步强化责任感教育。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有主权,才能维护领土完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分析中日现在发生战争会是怎样的结局,这样的拓展性话题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对深化教学成效能够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以难点问题探究为依托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或是思维的困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这些方面的启发引领,让学生在难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扫清障碍,正确把握学习内容。例如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高能耗、低科技含量,环境污染重,依仗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严重落后。这样的观点代表了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阶段产生了疑惑。笔者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困惑,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纵向对比,从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我国工业发展从一穷二白到现在门类齐全,这是一个伟大创举,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历程,不同阶段与时间跨度,再和中国进行横向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恍然大悟:中国用比西方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基础阶段向中等阶段的转变,端正了思想认识,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理念,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五、以课外研究活动为拓展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历史教学中,许多课外活动资源可以进行有效利用和整合,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这些活动资源的作用,在课外进行积极研究。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战》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经历过十年“文革”的家庭成员,用他们的现身说法给自己描绘出一副真实的“文革”情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加深对十年“文革”的感知,从而为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这些方面的拓展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更加热爱历史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方面研究,博采众长,立足实际,全面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齐振科.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基本思路[J].群文天地,2012(04).
[2]李江宏.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3]魏杰.基于初中历史的创新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4]王慧萍.回眸历史横看东西养正固本重信念——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思索[J].新课程导学,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