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拿什么拯救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发达的民营企业,其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过程,大致相似;而遭遇不幸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尤其是与国有企业有市场竞争、经济纠纷的民营企业,往往失败惨烈,甚至状告无门,祸害深重。如何来拯救类似的民营企业,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新问题。
  一桩案例引发热议
  在得到中国烟草局(以下简称中烟)股权转让批准的情况下,2009年9月,云南红塔集团与“福建首富”陈发树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前者将持有的云南白药无限售流通股份6500多万股转让给陈发树。而在陈发树随后向云南红塔集团一次性支付全部股份转让款22亿多元后,这份天价合同却一直未得到对方履行。
  30个月后,陈发树一纸诉状递交云南省高院立案,才得到对方轻描淡写的回复,中烟推翻了此前的审批结果,给出的理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均“求告无门”。
  这桩改革开放以来最大标的经济纠纷案,连同“太子奶”所有权之争、“王老吉”商标纠纷等,成为由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研究会主办的“法制环境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诸多法律、经济学家热议的话题,并被视为探讨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出路的启示录和观察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风向标。
  领导与专家们从法理、经济规律、商业逻辑以及改进方案等多角度出发,呼吁应让民营企业的发展得到更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现代产权制度来说,国有资产也是资产的一种,要在流动中才能增值,必定有进退。”与会专家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法律的范畴,评估、报价都是符合程序的,而且是在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就不属于流失。而且近期国资委下发的“新36条”实施细则中,已明确要求国企在产权转让和股权转让时不得歧视民间资本。在专家们看来,政府机构要拿出改革的决心,打破陈旧、不合理制度的桎梏,推动和完善平等市场地位的法治环境建设。
  三个原则岂可违背
  为什么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在法律面前得不到保护?法学家杨立新指出,我们在所有讨论的案件中都看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用国有资产保护的口号来压制剥夺民营经济。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国有资产是必须保护的。但我们也非常遗憾地看到,现在更多的是借用国有资产保护这样的口号去压制、打击甚至剥夺民营企业权利。这样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种做法,从法学上分析,违反民法最基本的三个原则。
  第一,民法确定的主体平等的原则。198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通则》,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平等原则,要求主体平等。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主体不平等,某些主体享有特权。云南白药股份这个案件,国有企业(中烟)既是企业,又行使一定的国家权力,开始想卖股权的时候可以卖,签了合同收了钱以后,过了800多天又打着保护国有资产的旗号说不可以卖了,这实际上违反的是民法最基本的原则——主体平等。
  目前的现状是,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是不平等的,国有企业高高在上,可以对民营企业用各种方法去挤压、排斥。最近这些年来,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越来越多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济交易中,国有企业随意撕毁合同,去侵占甚至剥夺私营企业的财产。国企依靠政府后台,有恃无恐地挤压民营企业。
  第二点,我国的《合同法》在全世界合同法中也算是比较好的,在1999年通过的时候,大家都认为相当好,但是这些年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也是因为第一个原因,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国有企业利用它自己的特权肆意违反合同法。
  第三点,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违反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平等保护的原则。大家都记得在2007年3月通过《物权法》的时候,平等保护的原则让很多民营企业家感到欢欣鼓舞,他们觉得财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终于可以和国有资产平起平坐。事实是2007年的欢呼很快就消失了,现在肆意去剥夺民营企业权益的事情比比皆是。
  在《物权法》制定中,民法学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资本主义国家物权法强调的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制定物权法的时候要破除神圣不可侵犯的思路,最后提出平等保护的原则,让大家都应该在同样地位上受到同样的保护。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强调了国有资产保护的概念,突出了对公有财产的保护,而民营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平等保护。其结果,把国有资产保护这样的概念片面化,它成了剥夺私有资产的最好借口,破坏了平等主体契约信守和平等保护的原则。如果坚持这样去做,就会把民营企业逼死一批,赶走一批,再剥夺一批,最后剩下的民营企业就越来越少。我们国家如果只剩下了国有企业一枝独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就会被彻底破坏,对这样的后果,我们不能够掉以轻心。
  我们希望,无论是政府、司法机关还是社会各界,都应当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民法平等主体,契约信守和平等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民营企业的权益,促进其健康发展。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能够更好发展。
  四种意识亟需加强
  社会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福建首富”陈发树与云南红塔集团经济纠纷案例,好似一个善良的人被一个不善良的皇帝所欺骗。为此他呼吁,作为民营企业家,即使你有再美好的愿望,再善良的品格,也都要有应对各种不测的精神准备。关键在于全社会需增强“平等、诚信、透明、改进”四种意识
  第一,确实要平等。不管公有制、私有制还是其他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框架下都是平等的一员,不同所有制在社会上都应当平等。第二,一定要讲诚信。政府要诚信,企业要诚信,个人也要诚信,社会一定要呼唤与打造更加诚信的氛围和环境。第三,要透明。现在有太多不透明的现象,做事情随意性多,就是因为暗箱操作不透明,如果都在阳光下运行就没有这种随意性的产生。第四,我们确实需要有一个持久的、不断改进的精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我们没有适应这个环境变化,所以最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每个人要学会不断地改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改革”在不断深化,“开放”在越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持续地蓬勃发展。人民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千万别固定在陈旧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上。就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来说,前者诚然处“主导”地位,但“主导”不等于“主霸”,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发挥助动作用,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前提下,引领民营企业同样做大做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不是“父”与“子”关系,更不是“主”与“奴”关系,而是在中华民族经济大复兴大繁荣中的兄弟、伙伴、战友关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竞争场合讲诚信、讲双赢。从现实情况探析,民企与国企比较起来,显然处于某种弱势地位,或称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作为老大哥的国有企业,更应肩负起“扶弱促强”的神圣义务并起示范作用。反之,如果国企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独霸”旧观念上,依赖政府背景,想方设法欺负弱小的民营企业,那就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背道而驰。说得严重些,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中华民族经济大复兴大繁荣的绊脚石!
  诚然,中国民营企业虽历种种困扰,在改革开放浩荡东风吹拂下,经国内外商海激烈竞争而茁壮成长,至今有的已经挤进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我国政府对民营企业不时推出保护优惠措施,民资准入银行金融业,民资参与武器装备生产……有道是“好男儿当自强”,任何民营企业在经济竞争与矛盾纠纷中,归根结底要自己救自己。凡事做最好努力,作最坏打算,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并善于规避风险,始终守住自己可以承受的“底线”。唯有如此,进,可以成功,做大做强;退,可以安稳,养精蓄锐,伺机“东山再起”。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发生危机,究竟靠什么来修复?一种观点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给它时间,它会自我修复。这种修复需要多长时间?将付出多大代价?没人给出正确答案。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减少市场走出危机所需的时间、降低付出的代价,政府应该出手干预,帮助市场“恢复平衡”。市场修复究竟靠什么,值得研究;但是,肯定不能靠奇迹。  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市场”一词,起初含义是商品“买”和“卖”的场所。法国管理学大师
期刊
2000年,欧盟里斯本协议明确,欧洲的目标就是“把欧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10多年过去了,在竞争力与活力方面,欧盟与美国的差距却是拉大了。究其原因:就像《经济学人》杂志所评论的:美国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国家,欧洲则在衰老、保守。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创新差距,都在逐渐拉大。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更是明显落后于美国。  经济创新有差距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曾
期刊
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创新、德国的创新、日本的创新,有什么不一样的差异性?为什么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无法预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为什么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不从搞运动的形式的创新,回归到科学创新的本原,创新驱动就会进入误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就走不远。  创新存在差异性  中国发展到如今,从经济市场来看,可能和其他任何国家的市场不一样。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一批经济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GDP确实排在世界第二位了,中国在世界上有了竞争力,在世界经济竞争当中领先,这说明中国富有了吗?不!当今世界,实力以经济行业划分,以产业层次划分,不是以GDP比重划分。在世界经济划分的核心问题上,国家创新能力才是国家竞争力,才是国家财富的源泉,才是国家安全的依托。  经济创新存在差距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GDP不等于国家竞争力,一个国家所处的产业层次地位才是国家竞争力;一个
期刊
美国洛杉矶《侨报》8月23日发表题为《中国制造在美国》的报道,驳斥有些国会议员提出的所谓“中国制造夺走了美国人的饭碗”的谬论。  报道指出,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消费调查》报告,美国人70%的消费都花在了美国制造的商品和服务上。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年度美国人的消费中,只有2.7% 的个人消费支出流向了中国制造的商品和服务,其中88.5%的支出流向仍然是美国制造的商品和服务。在服装和
期刊
6月10日早晨,国际著名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酒店接受了一家杂志记者的专访。此时,距离他起程去机场仅剩下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刚刚梳洗完毕的他一边用着亚洲风味的早餐,一边和记者聊起了他和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喜欢的国家”之间的各种往事,神采飞扬间还不时蹦出诸如“很好”、“谢谢”之类的中文词汇。  中国给力的发展速度不仅让国人为之震惊,更是让很多外国人弹眼落睛。这位来自美国南方亚拉
期刊
8月6日《人民日报》针对许多媒体称中国股票投资者出现“销户潮”的说法,撰文指出股票投资者“销户潮”并未出现。  文章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根据统计数据,今年1—7月底,A股新开账户数为367.7万户,销户数为25.7万户,日均新开账户数为2.6万户,日均销户数为1851户,今年新开账户数是销户数的14.3倍。因此,股票投资者“销户潮”并不属实,今年没有出现超常大规模销户现象
期刊
《英国金融时报》8月25日发表观察家时评说,中国在召开共产党的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前,政策当局释放微观经济活力的声音已经在逐渐增强。中国的经济平稳放缓,虽然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但同时作为整个经济的基石,实体企业面临较大压力与冲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持续发出强烈的释放空间、回归实业的呼声与中央最高决策者形成了碰撞与共鸣。  金融时报的时评引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话说,“我们应该出台新的有力举
期刊
家电行业自去年开始,销售业绩出现下滑,不少企业今年上半年依然在挣钱与亏损之间左右煎熬。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会长,长宁区工商联常委,上海锦辉工业供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永明在接受《现代工商》采访时称:“新一轮节能家电补贴政策6月份已启动,但在时间的衔接上还有一段差距,而且过去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透支了一部分刚性需求,所以目前节能补贴的效力并不明显。预计这一现象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可谓进入了真正
期刊
作者:[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  出版:2013-02-01  定价:168.00  天翼观点:  作者从社会、心理、性格、道德等多方面来全面、客观、公正地描绘一个真实的斯大林,将俄罗斯一千多年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意识作为评判传记主人公的文化背景,使得本书体现出一种深厚的的历史底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描述斯大林一生的鸿篇巨制,作者并没有完全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评述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