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1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学得有效的,首先需要教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感情、心理上的沟通、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要创造一种使学生心情愉快,能激起强烈求知欲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智力才会活跃,思维才会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的“旋律”产生共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比如: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或学生的发言有问题和看法时,应让大家各抒己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回答有创造性时,学生可以自由为该生鼓掌喝彩。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说“你再想一想”,“谁来帮帮他”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允许改正,并允许其坐下来思考。老师评价学生答问时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讲得真好”,“你真会动脑”,“这个解法很独特”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表现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 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确保教学有效进行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在课前提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思考,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可以在课前采取座谈或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哪些已基本掌握,哪些略有了解,哪些还比较生疏,以此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组织教学呢?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的内容,可以学生自己探索,通过分析总结,抽象概括,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略有了解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恰当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逐步完善新知;对学生还不了解的新课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教师可以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恰当的是可取的。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再次就是联系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粉刷墙壁)”一课,我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情境展开教学。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情景中,初步感受。接着,在交流中感悟规律、提升思考。最后,再围绕“如何使我们的教室更漂亮”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交流,并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布置我们的教室,计算出粉刷的面积与涂料的用量。对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调动自身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4 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展现自己的机会。
把时间让给学生。每堂课要有不少于一半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包括思考、操作、练习、讲座等各种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点以后,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去发现、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这时学生人人成为研究者、发现者,因而个个情绪高涨,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自主探究活动,在相互合作,相互讨论中,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5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赋实效,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1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学得有效的,首先需要教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感情、心理上的沟通、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要创造一种使学生心情愉快,能激起强烈求知欲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智力才会活跃,思维才会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的“旋律”产生共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比如: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或学生的发言有问题和看法时,应让大家各抒己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回答有创造性时,学生可以自由为该生鼓掌喝彩。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说“你再想一想”,“谁来帮帮他”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允许改正,并允许其坐下来思考。老师评价学生答问时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讲得真好”,“你真会动脑”,“这个解法很独特”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表现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 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确保教学有效进行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在课前提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思考,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可以在课前采取座谈或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哪些已基本掌握,哪些略有了解,哪些还比较生疏,以此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组织教学呢?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的内容,可以学生自己探索,通过分析总结,抽象概括,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略有了解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恰当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逐步完善新知;对学生还不了解的新课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教师可以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恰当的是可取的。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再次就是联系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粉刷墙壁)”一课,我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情境展开教学。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情景中,初步感受。接着,在交流中感悟规律、提升思考。最后,再围绕“如何使我们的教室更漂亮”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交流,并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布置我们的教室,计算出粉刷的面积与涂料的用量。对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调动自身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4 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展现自己的机会。
把时间让给学生。每堂课要有不少于一半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包括思考、操作、练习、讲座等各种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点以后,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去发现、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这时学生人人成为研究者、发现者,因而个个情绪高涨,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自主探究活动,在相互合作,相互讨论中,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5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赋实效,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