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一项惠及首都四百多万职工的民心工程。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的教学组织,有针对性地推出首都职工需要的课程,采取灵活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是能否使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
长期以来,职工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职工教育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职工教育和培训的任务决大多数是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形成了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重复建设严重。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几乎没有什么培训。而且职工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职工学习的需要。由于缺乏社会化的培训体系,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进入企业的渠道,无法为职工教育服务。
经费难以保证。为职工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是开展职工教育的前提。国家也有这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但事实上,首都大多数企业在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上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国有企业中有87.3%根本没有提取职工的教育经费。
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缺少促进首都职工教育的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首都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形不成“我要学”的局面。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工程”从筹备之初,就试图建立起一种首都职工教育的长效机制,从工程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模式上解决职工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工程”教学的组织结构
在“工程”的组织结构上,由北京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五个单位共同成立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各级工会组织为依托,通过基层工会组织发动、引导职工参与学习,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站点搭台,多方参与、职工受益这样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组织结构。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工程”初步形成了工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联手共同开展职工教育的格局,通过多个部门的联合和合作,改变了以往只凭一个单位或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的发挥了各自优势。
下面的图是“工程”的教学组织结构图,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工程”的教学结构是一个两级的培训系统,第一级由“工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而各个教学站点和部分站点下设的学习课堂是第二级。
“工程”领导小组由参与“工程”的单位领导组成,其职责是为“工程”制定政策,对“工程”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其中工会负责“工程”的组织,宣传推广、动员职工参与学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则从政府的角度,引导企业,为职工学习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则为“工程”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并为职工的后续学习提供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是“工程”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日常事务和教学组织工作。
教学站点是“工程”的主要教学单位,承担“工程”的宣传、发动、招生、教学、学籍管理和考试等工作。教学站点的设置采用公开报名,择优批准的方式建立,并有一定的硬件、软件等条件限制(如教室、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管理能力等)。
学习课堂是“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有些企业内部没有培训机构,但参加学习的职工又比较多;或者是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因企业的布局比较分散,组织集中学习相对比较困难,因而,为了方便职工学习,“工程”开展“送教上门”,由教学站点派教师上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内部成立了学习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满足了首都职工学习的要求,又给予企业体贴的服务。参加学习的职工可以在企业内学习、讨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企业内形成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是学习型企业的雏形,值得在企业内大力推广。以北汽福田为例,它作为“工程”的教学站点之一。由于工厂的规模比较大,布局又比较分散,所以该企业因地制宜的在北京厂区内设立了风景工厂课堂、欧曼工厂课堂、奥铃发动机课堂、欧马可工厂课堂、欧V客车课堂和汽车工程研究院课堂等六个职工素质教育的学习课堂。
“工程”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其关键就是抓住了首都职工教育中的难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多方合作,发挥各方的优势,从而使“工程”的教学做到了组织落实、经费落实、政策落实,为职工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从实施的结果看,参加“工程”的70%以上的企业能够为职工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经费保证,从而促进了首都职工教育发展,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工程”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教育给予支持。解决了以往开展职工教育所不能落实的问题。为“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
发挥多方优势,通过多方合作,相互借力,为“工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了企业内部职工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建立。“工程”中教学站点和学习课堂的建立,把课堂搬到了企业,为职工就近学习创造的良好的条件,也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会对学习型企业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二、“工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工程”所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为职工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哪些课程以及建立起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以满足首都广大企业发展需要,满足首都职工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并为首都“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搭建的学习平台。
要建设课程平台,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对首都企业、职工所进行的调查,了解到企业和职工对教育的需求有如下的特点:
企业和职工对教育的需求既有相似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从相似的一面来看,我们的调查表明:在问及是否愿意接受与工作相关的培训上,企业和职工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所调查的职工有75%表示愿意,55%的职工还愿意自费接受培训。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职工综合素质也有相当的期望。他们希望员工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外语水平”;此外,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还在“敬业精神”、“实际工作经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员工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达55‰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为27.9%;要求“自 优势
素质教育工程依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和较完善的教学服务支持体系,引导和教授职工借助以电视、广播、网络教学为主体的“天网”,以培训工作站点为支撑的“地网”,以面授教师为核心的“人网”的丰富资源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提高职工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与以往职工教育单打一的“平面”式培训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是将通用能力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劳动技能大赛、安康杯竞赛、窗口外语大赛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使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立体化运行模式。
(三)切实抓好了“工程”师资队伍的培训,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程”教师队伍的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两种形式。
1、教师集中培训每年进行一次。每年在四月开课前,都会对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有本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讲教学法,讲在现代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辅导教师的任务和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在职工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习者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有组织的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座谈,有研讨,还有的课程组织了教师课程小组,通过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教学创新之路。从实践来看这种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目标很简单,就是给教师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但通过这种交流,启发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也鼓励了教师在教学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四)取得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工程”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工作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功。两年来共有两万多名员工参加了培训,一万五千多人经考核合格取得结业证书,有2000多人在完成第一阶段通用能力阶段的培训后选择进入电大或其他高校继续学习。在这其中,中央电大取得了一些经验,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各级企业领导和各级工会组织领导对职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工程”能够取得成功的保证。
2、在培训目标的确定上,以企业的需要为主,兼顾个人的需求。
3、坚持以人为本,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设计课程,为学习者的长远发展搭建学习通道。
4、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打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的局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人的特长,注意发挥成人学习者的优势,保护学习者的积极性。
5、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用结合。在教学质量上要有和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质量观,要以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为核心,通过建立起一套适合职工教育的质量标准。
责任编辑 全 平
长期以来,职工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职工教育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职工教育和培训的任务决大多数是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形成了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重复建设严重。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几乎没有什么培训。而且职工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职工学习的需要。由于缺乏社会化的培训体系,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进入企业的渠道,无法为职工教育服务。
经费难以保证。为职工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是开展职工教育的前提。国家也有这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但事实上,首都大多数企业在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上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国有企业中有87.3%根本没有提取职工的教育经费。
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缺少促进首都职工教育的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首都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形不成“我要学”的局面。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工程”从筹备之初,就试图建立起一种首都职工教育的长效机制,从工程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模式上解决职工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工程”教学的组织结构
在“工程”的组织结构上,由北京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五个单位共同成立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各级工会组织为依托,通过基层工会组织发动、引导职工参与学习,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站点搭台,多方参与、职工受益这样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组织结构。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工程”初步形成了工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联手共同开展职工教育的格局,通过多个部门的联合和合作,改变了以往只凭一个单位或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的发挥了各自优势。
下面的图是“工程”的教学组织结构图,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工程”的教学结构是一个两级的培训系统,第一级由“工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而各个教学站点和部分站点下设的学习课堂是第二级。
“工程”领导小组由参与“工程”的单位领导组成,其职责是为“工程”制定政策,对“工程”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其中工会负责“工程”的组织,宣传推广、动员职工参与学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则从政府的角度,引导企业,为职工学习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则为“工程”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并为职工的后续学习提供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是“工程”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日常事务和教学组织工作。
教学站点是“工程”的主要教学单位,承担“工程”的宣传、发动、招生、教学、学籍管理和考试等工作。教学站点的设置采用公开报名,择优批准的方式建立,并有一定的硬件、软件等条件限制(如教室、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管理能力等)。
学习课堂是“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有些企业内部没有培训机构,但参加学习的职工又比较多;或者是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因企业的布局比较分散,组织集中学习相对比较困难,因而,为了方便职工学习,“工程”开展“送教上门”,由教学站点派教师上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内部成立了学习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满足了首都职工学习的要求,又给予企业体贴的服务。参加学习的职工可以在企业内学习、讨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企业内形成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是学习型企业的雏形,值得在企业内大力推广。以北汽福田为例,它作为“工程”的教学站点之一。由于工厂的规模比较大,布局又比较分散,所以该企业因地制宜的在北京厂区内设立了风景工厂课堂、欧曼工厂课堂、奥铃发动机课堂、欧马可工厂课堂、欧V客车课堂和汽车工程研究院课堂等六个职工素质教育的学习课堂。
“工程”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其关键就是抓住了首都职工教育中的难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多方合作,发挥各方的优势,从而使“工程”的教学做到了组织落实、经费落实、政策落实,为职工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从实施的结果看,参加“工程”的70%以上的企业能够为职工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经费保证,从而促进了首都职工教育发展,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工程”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教育给予支持。解决了以往开展职工教育所不能落实的问题。为“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
发挥多方优势,通过多方合作,相互借力,为“工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了企业内部职工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建立。“工程”中教学站点和学习课堂的建立,把课堂搬到了企业,为职工就近学习创造的良好的条件,也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会对学习型企业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二、“工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工程”所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为职工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哪些课程以及建立起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以满足首都广大企业发展需要,满足首都职工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并为首都“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搭建的学习平台。
要建设课程平台,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对首都企业、职工所进行的调查,了解到企业和职工对教育的需求有如下的特点:
企业和职工对教育的需求既有相似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从相似的一面来看,我们的调查表明:在问及是否愿意接受与工作相关的培训上,企业和职工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所调查的职工有75%表示愿意,55%的职工还愿意自费接受培训。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职工综合素质也有相当的期望。他们希望员工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外语水平”;此外,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还在“敬业精神”、“实际工作经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员工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达55‰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为27.9%;要求“自 优势
素质教育工程依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和较完善的教学服务支持体系,引导和教授职工借助以电视、广播、网络教学为主体的“天网”,以培训工作站点为支撑的“地网”,以面授教师为核心的“人网”的丰富资源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提高职工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与以往职工教育单打一的“平面”式培训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是将通用能力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劳动技能大赛、安康杯竞赛、窗口外语大赛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使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立体化运行模式。
(三)切实抓好了“工程”师资队伍的培训,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程”教师队伍的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两种形式。
1、教师集中培训每年进行一次。每年在四月开课前,都会对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有本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讲教学法,讲在现代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辅导教师的任务和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在职工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习者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有组织的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座谈,有研讨,还有的课程组织了教师课程小组,通过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教学创新之路。从实践来看这种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目标很简单,就是给教师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但通过这种交流,启发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也鼓励了教师在教学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四)取得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工程”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工作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功。两年来共有两万多名员工参加了培训,一万五千多人经考核合格取得结业证书,有2000多人在完成第一阶段通用能力阶段的培训后选择进入电大或其他高校继续学习。在这其中,中央电大取得了一些经验,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各级企业领导和各级工会组织领导对职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工程”能够取得成功的保证。
2、在培训目标的确定上,以企业的需要为主,兼顾个人的需求。
3、坚持以人为本,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设计课程,为学习者的长远发展搭建学习通道。
4、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打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的局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人的特长,注意发挥成人学习者的优势,保护学习者的积极性。
5、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用结合。在教学质量上要有和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质量观,要以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为核心,通过建立起一套适合职工教育的质量标准。
责任编辑 全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