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教师需抓住关键期作有效指导。作者认为,可通过创造适宜学生表达的口语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学习活动;传授口语表达的实用技能,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会正确、准确地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到语文考试形式等诸多限制,广大教师及学生重视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针对以往的不足,新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强调了语文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口语交际”和“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这显然是片面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信息的传递需要人们用最恰当、最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说话能力直接影响思想表达、交流的效果。会说话的人做事效果好,事半功倍;不会说话的人做事容易出错,事倍功半。培养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教师一定要尽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把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进行严格有效的训练。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知识日益增多,情感更丰富。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获得肯定,渴望自由表达,对社会人生万事万物充满好奇,这些都为教师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便利。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对说话从内容、中心、条理、态度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必须抓住初中阶段这个训练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期。
二、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创造适宜学生表达的口语环境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更适合阅读教学,不适用于口语课。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音频资料,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鲜活生动的实例,创设适宜的话题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才能认识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应明确课堂的训练任务,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讲解训练要领。在此基础上,要上好口语课,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教师站在讲台前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举手起立发言,就会使学生产生正式严肃的感觉,不利于口语表达。口语训练应该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改变课桌椅的摆放方式,围成一个圆圈,或者围成几个小组,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坐在他们身边,有意识地营造聊天似的氛围,既能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口语训练的内容应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密切相关,多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乐于探讨的话题,更能激起他们口语表达和交际的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不用多作点评,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说话的勇气,又可以改变他们不想说话、怯于发言的心理定势。还应鼓励学生做评委,倡导实话实说、畅所欲言,从而推动口语训练的有效进行。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学习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的现状,克服目前语文教学中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本就在生活中运用,可以说,口语训练天天有、处处有。无论课堂上下、校内校外,学生都能开展口语训练,只是平时的语言交流随意散乱,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口语训练。如课前演讲、即兴讲话、采访、讲故事大赛、辩论会、故事接龙、主持班会课、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甚至常规的课堂发言都是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优秀辩论赛视频、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优秀电视主持人的录像资料,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期熏陶,学生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能力必会逐步提高。比如新接的初一刚开学,笔者就规定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每节课前留三分钟进行“课前演讲”。内容十分宽泛,可以是介绍一个稍有难度不太常见的成语及故事,也可以是告诉同学最近看到或听到的一则新闻,或者是向同学推荐一本精彩的书,等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演讲。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基本能认真准备,更重要的是给了大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平时鲜有“抛头露面”机会的学生以当众说话的机会。虽然很多学生站在讲台前表情不太自然,“演讲”很紧张,但是毕竟得到了口语训练的机会,跨出了第一步。事前的资料搜集筛选,用心的脱稿准备,讲台前的勇敢演讲,对他个人而言是一次有益的训练,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机会。
(三)传授口语表达的实用技能
初中学生大多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家人宠爱不懂“察言观色”,口语交际时不考虑说话的对象情境、方式方法,有时直言不讳甚至出言不逊,表达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给他们传授一些口语表达的技巧方法显然非常重要。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与人交谈时,要注意诚恳大方、自然得体、友善平和。倾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耐心、抓住要点、理解意图。讨论发言时,要口齿清楚、用语规范、积极主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讲述时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表达明确、举止自然。在具体口语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以下方法。
1.巧用修辞,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不可能都用书面语,为了让交际对方更好地理解接受自己的观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应尽量多用一些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 有一次,记者采访《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您是如何面对创作之路上的困难的?”这个问题很笼统,一个作者要创作出皇皇巨著,其间遇到的困难、付出的心血很难用几句话简单概括。陈忠实如何回答呢?他答道:“我觉得,人面对困难时应该像水一样流淌。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就是机遇!即便水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不断奔流,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从而柳暗花明。”陈忠实如果大谈困难险阻,回答也许就没有这样精彩生动。他巧用类比,把写作路上面对的困难比做水的流淌,形象生动地激励人们面对困难要无所畏惧、不断努力,坚韧顽强地寻求出口,走向成功。深入浅出的比喻充满哲理,引人深思,不愧是文学大家。这样的口语表达不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很好地达到了口语交流的目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巧用修辞,提高口语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善于提炼,使语言表达要点突出。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某人发言滔滔不绝,但听众云里雾里,不知道他的重点是什么,或者站在你面前谈了半天,还没明确他想表达什么。所以,口语表达时,应该善于提炼总结,突出表达的重点和要点。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就应该在口语交流中鲜明突出。这不仅可以节省交流时间,更可以提高说话者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说话要点突出的人就是智慧的人。如何使要点突出?一方面学会精练语言,可有可无的话可以删去,另一方面,要围绕要点组织语言,而不是面面俱到,以致淹没了重点。
3.活用实例,使语言表达真实有力。
说一万道一千,不如举个好例子。事实甚于雄辩。如果在交流中,道理讲得太多,那么无论说话者议论得多深入详细,往往不如适时抛出一个真实例子有效。特别是当遇到交流的对方文化程度不高时,说话者更应避免多讲道理,适时列举一些鲜活生动的具体事例,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改变方式,使语言表达中听服人。
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女儿从小就怕学古文,她母亲很着急,就责备她:“你连这些都不会,将来遇到更难的,怎么学得会?这些你不学也得给我学!”女儿不理母亲。傅抱石就把女儿叫进书房,几分钟后,她高高兴兴地捧着一本《古典作品选读》看了起来。母亲很疑惑,去请教。傅抱石说:“我对女儿这么说,古文虽然难,但你学会了,将来遇到更难的,就都容易了,不信你试试看。”其实,夫妻说的内容差不多,但表达的方式不同,母亲只有责难、讽刺和强迫,而父亲的话里充满了对女儿的鼓励、引导和期待,自然效果更好。说话方式很有讲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要善于捕捉交流对方的心理,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交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把它运用于日常教学中,用耐心、爱心、细心引导、鼓励学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明仙.提高口语教学水平途径浅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6).
[2]陆剑非.浅析演讲中口语表达的特点[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会正确、准确地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到语文考试形式等诸多限制,广大教师及学生重视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针对以往的不足,新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强调了语文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口语交际”和“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这显然是片面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信息的传递需要人们用最恰当、最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说话能力直接影响思想表达、交流的效果。会说话的人做事效果好,事半功倍;不会说话的人做事容易出错,事倍功半。培养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教师一定要尽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把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进行严格有效的训练。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知识日益增多,情感更丰富。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获得肯定,渴望自由表达,对社会人生万事万物充满好奇,这些都为教师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便利。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对说话从内容、中心、条理、态度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必须抓住初中阶段这个训练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期。
二、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创造适宜学生表达的口语环境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更适合阅读教学,不适用于口语课。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音频资料,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鲜活生动的实例,创设适宜的话题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才能认识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应明确课堂的训练任务,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讲解训练要领。在此基础上,要上好口语课,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教师站在讲台前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举手起立发言,就会使学生产生正式严肃的感觉,不利于口语表达。口语训练应该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改变课桌椅的摆放方式,围成一个圆圈,或者围成几个小组,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坐在他们身边,有意识地营造聊天似的氛围,既能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口语训练的内容应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密切相关,多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乐于探讨的话题,更能激起他们口语表达和交际的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不用多作点评,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说话的勇气,又可以改变他们不想说话、怯于发言的心理定势。还应鼓励学生做评委,倡导实话实说、畅所欲言,从而推动口语训练的有效进行。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学习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的现状,克服目前语文教学中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本就在生活中运用,可以说,口语训练天天有、处处有。无论课堂上下、校内校外,学生都能开展口语训练,只是平时的语言交流随意散乱,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口语训练。如课前演讲、即兴讲话、采访、讲故事大赛、辩论会、故事接龙、主持班会课、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甚至常规的课堂发言都是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优秀辩论赛视频、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优秀电视主持人的录像资料,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期熏陶,学生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能力必会逐步提高。比如新接的初一刚开学,笔者就规定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每节课前留三分钟进行“课前演讲”。内容十分宽泛,可以是介绍一个稍有难度不太常见的成语及故事,也可以是告诉同学最近看到或听到的一则新闻,或者是向同学推荐一本精彩的书,等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演讲。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基本能认真准备,更重要的是给了大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平时鲜有“抛头露面”机会的学生以当众说话的机会。虽然很多学生站在讲台前表情不太自然,“演讲”很紧张,但是毕竟得到了口语训练的机会,跨出了第一步。事前的资料搜集筛选,用心的脱稿准备,讲台前的勇敢演讲,对他个人而言是一次有益的训练,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机会。
(三)传授口语表达的实用技能
初中学生大多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家人宠爱不懂“察言观色”,口语交际时不考虑说话的对象情境、方式方法,有时直言不讳甚至出言不逊,表达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给他们传授一些口语表达的技巧方法显然非常重要。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与人交谈时,要注意诚恳大方、自然得体、友善平和。倾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耐心、抓住要点、理解意图。讨论发言时,要口齿清楚、用语规范、积极主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讲述时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表达明确、举止自然。在具体口语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以下方法。
1.巧用修辞,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不可能都用书面语,为了让交际对方更好地理解接受自己的观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应尽量多用一些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 有一次,记者采访《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您是如何面对创作之路上的困难的?”这个问题很笼统,一个作者要创作出皇皇巨著,其间遇到的困难、付出的心血很难用几句话简单概括。陈忠实如何回答呢?他答道:“我觉得,人面对困难时应该像水一样流淌。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就是机遇!即便水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不断奔流,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从而柳暗花明。”陈忠实如果大谈困难险阻,回答也许就没有这样精彩生动。他巧用类比,把写作路上面对的困难比做水的流淌,形象生动地激励人们面对困难要无所畏惧、不断努力,坚韧顽强地寻求出口,走向成功。深入浅出的比喻充满哲理,引人深思,不愧是文学大家。这样的口语表达不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很好地达到了口语交流的目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巧用修辞,提高口语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善于提炼,使语言表达要点突出。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某人发言滔滔不绝,但听众云里雾里,不知道他的重点是什么,或者站在你面前谈了半天,还没明确他想表达什么。所以,口语表达时,应该善于提炼总结,突出表达的重点和要点。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就应该在口语交流中鲜明突出。这不仅可以节省交流时间,更可以提高说话者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说话要点突出的人就是智慧的人。如何使要点突出?一方面学会精练语言,可有可无的话可以删去,另一方面,要围绕要点组织语言,而不是面面俱到,以致淹没了重点。
3.活用实例,使语言表达真实有力。
说一万道一千,不如举个好例子。事实甚于雄辩。如果在交流中,道理讲得太多,那么无论说话者议论得多深入详细,往往不如适时抛出一个真实例子有效。特别是当遇到交流的对方文化程度不高时,说话者更应避免多讲道理,适时列举一些鲜活生动的具体事例,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改变方式,使语言表达中听服人。
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女儿从小就怕学古文,她母亲很着急,就责备她:“你连这些都不会,将来遇到更难的,怎么学得会?这些你不学也得给我学!”女儿不理母亲。傅抱石就把女儿叫进书房,几分钟后,她高高兴兴地捧着一本《古典作品选读》看了起来。母亲很疑惑,去请教。傅抱石说:“我对女儿这么说,古文虽然难,但你学会了,将来遇到更难的,就都容易了,不信你试试看。”其实,夫妻说的内容差不多,但表达的方式不同,母亲只有责难、讽刺和强迫,而父亲的话里充满了对女儿的鼓励、引导和期待,自然效果更好。说话方式很有讲究,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要善于捕捉交流对方的心理,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交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把它运用于日常教学中,用耐心、爱心、细心引导、鼓励学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明仙.提高口语教学水平途径浅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6).
[2]陆剑非.浅析演讲中口语表达的特点[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