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糖尿病性术后高血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高血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行PD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9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术后高血糖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高血糖组(167例,79.9%)和对照组(42例,20.1%)。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消除组间差异(卡钳值=0.02;对照组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59.0岁;术后高血糖组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61.0岁;胰头癌37例,壶腹周围癌30例,良性疾病9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前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计算术后第1、3、5天血糖值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并发症发生高风险的血糖截断值,并评价其对术后并发症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血糖、血清尿素氮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高血糖组和对照组在术后胰瘘发生率(31.6%比5.3%,χ2=7.092,P=0.008)、腹腔感染发生率(29.0%比7.9%,χ2=4.290,P=0.038)、Clavien-Dindo Ⅲ~Ⅴ级并发症发生率(31.6%比7.9%,χ2=5.316,P=0.021)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据非糖尿病患者PD术后第3天ROC的AUC可知,血糖值≥8.860 mmol/L是胰瘘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76.9%;血糖值≥9.130 mmol/L是腹腔感染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81.5%;血糖值≥7.685 mmol/L是Clavien-Dindo Ⅲ~Ⅴ级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57.7%。

结论

非糖尿病患者术后高血糖与术后胰瘘、腹腔感染、Clavien-Dindo Ⅲ~Ⅴ级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依据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可预测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甄别高危患者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复杂、临床转归多样,治疗抉择困难。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病理及病灶转归在不同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个体化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区分并发症的类型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对进一步提高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当前针对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局部并发症可以选择微创和开腹等多种治疗方式,其基本处理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和通畅引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实施微创和(或)开腹手术
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外科干预倾向从干预过度转向干预不足,干预时机从较早转向较迟,干预方式从以开放为主体转向以微创为先导。外科干预倾向的转化既符合微创潮流,又顺应创伤递升式诊疗模式,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外科干预不足、时机与指征把握不当及过度依赖微创手术。正确掌握外科干预的指征,准确把握外科干预的时机,合理选择外科干预的方式是解决干预不足的关键。注重多学科团队
目的评价胃镜钛夹定位联合CT三维重建对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手术切缘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灶位于胃中部的T1~2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25例患者入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63.6±7.2)岁(范围:48~77岁)。术前采用胃镜下病灶钛夹定位联合CT三维重建的方法,构建胃腔与病灶的虚拟全貌,设计手术切缘;术中根据术前设计的
目的探讨原位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同一组医师治疗的35例因陈旧性跟腱断裂行原位修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年龄(41.0±9.3)岁(范围:29~65岁)。所有患者的跟腱均为单侧断裂,左侧22例,右侧13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腔镜与传统开放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住院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18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104例,年龄(41.7±6.1)岁(范围:25~51岁),开放组85例,年龄(41.6±7.7)岁(范围:27~65
期刊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可通过与对应配体的相互作用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维持机体的外周耐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抗CTLA-4/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阻断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已经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卓越的抗肿瘤疗效,预计未来十年内免疫疗法将用于60%晚期肿瘤的治疗。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04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MDRO组(56例)和非MDRO组(48例)。MDRO组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40(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5)d;非MDRO组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