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学术奖、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博士生研究奖、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生奖学金,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7篇……似乎难以想象,这些骄人的荣誉和闪烁的光环全都叠加在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这名年轻人叫冯智超,他生于广州荔湾区,高中后到加拿大读书,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现为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在2005年,冯智超博士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生理和药理系,大学期间以绩点分3.8的高分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最高级奖学金,医学院院长荣誉奖。2009年,他开始了在韦仕敦大学5年的硕博连读,期间先后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博士生研究奖,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生奖学金,并作为劳森研究生协会副会长,组织在劳森研究所科学社团的各种学术活动。
2015年,他前往美国深造,攻读博士后,并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学术奖。“我觉得这些荣誉和成就是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科研,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冯智超表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约1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至1.5亿人。而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部分2型糖尿病和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依赖胰岛素注射。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负担,预计2030年中国糖尿病医疗开支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因此,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新方向。
在采访中,谈到他的专业知识,冯智超娓娓道来:“糖尿病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胰岛β细胞的量和功能降低,所以更深入地了解维持胰岛功能和生存的内在细胞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界认为移植能有效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是一种根治糖尿病的新方法,胰岛移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开展,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又恢复胰岛素使用。可见,胰岛移植还存在关键问题尚未解决。冯智超博士补充道:“新移植的胰岛细胞因为血供和营养供给不足而较早死亡,因此寻找维持胰岛细胞生存和功能的关键因子是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c-kit作为干细胞因子受体,参与了胰岛细胞新生、增殖、分化和功能。它与干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能有助于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泌胰岛素,并且最新结果显示c-kit的活性还能控制胰岛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浓度,进而维持胰岛内血管网的正常,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冯智超博士的发现促进了发展新的细胞替代疗法,部分解决了当前糖尿病治疗的瓶颈,并提高了胰岛移植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冯智超博士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并且一丝不苟的人”“做科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并且需要强大的韧力。做实验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难以解释的结果,但是作为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以及无数次地反复实验。我是一个善于寻根究底的人,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会不分昼夜地阅读大量的文献寻找思路。而科研思维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撰写论文,使我培养了更为严谨的科研思维和独立设计并完成课题的能力”。
据悉,在过去几年中,冯智超博士先后发表了7篇糖尿病领域的SCI论文,他的文章多次被欧洲最权威糖尿病杂志《Diabetologia》(糖尿病学)评为年度最佳文章(共五篇之一),还被《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自然杂志内分泌分刊)特别点评为年度糖尿病研究新亮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这些成就反而给了他巨大的鼓励和对科研浓厚的热情。
“我是一个工作狂,只要在实验室工作,就沉浸其中,完全忘却了时间概念。”与冯智超博士谈及人生目标时,他说:“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希望我做的研究能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带来帮助。”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冯智超博士今年刚刚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博士后奖学金。加拿大全国每年只有8位博士后获得此项竞争激烈的奖学金,每人每年5万加币的奖金,一共3年。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相信冯智超在未来的岁月中,一定能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继续为人类带来健康的福音!
在2005年,冯智超博士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生理和药理系,大学期间以绩点分3.8的高分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最高级奖学金,医学院院长荣誉奖。2009年,他开始了在韦仕敦大学5年的硕博连读,期间先后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博士生研究奖,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生奖学金,并作为劳森研究生协会副会长,组织在劳森研究所科学社团的各种学术活动。
2015年,他前往美国深造,攻读博士后,并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学术奖。“我觉得这些荣誉和成就是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科研,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冯智超表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约1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至1.5亿人。而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部分2型糖尿病和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依赖胰岛素注射。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负担,预计2030年中国糖尿病医疗开支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因此,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新方向。
在采访中,谈到他的专业知识,冯智超娓娓道来:“糖尿病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胰岛β细胞的量和功能降低,所以更深入地了解维持胰岛功能和生存的内在细胞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界认为移植能有效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是一种根治糖尿病的新方法,胰岛移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开展,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又恢复胰岛素使用。可见,胰岛移植还存在关键问题尚未解决。冯智超博士补充道:“新移植的胰岛细胞因为血供和营养供给不足而较早死亡,因此寻找维持胰岛细胞生存和功能的关键因子是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c-kit作为干细胞因子受体,参与了胰岛细胞新生、增殖、分化和功能。它与干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能有助于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泌胰岛素,并且最新结果显示c-kit的活性还能控制胰岛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浓度,进而维持胰岛内血管网的正常,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冯智超博士的发现促进了发展新的细胞替代疗法,部分解决了当前糖尿病治疗的瓶颈,并提高了胰岛移植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冯智超博士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并且一丝不苟的人”“做科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并且需要强大的韧力。做实验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难以解释的结果,但是作为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以及无数次地反复实验。我是一个善于寻根究底的人,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会不分昼夜地阅读大量的文献寻找思路。而科研思维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撰写论文,使我培养了更为严谨的科研思维和独立设计并完成课题的能力”。
据悉,在过去几年中,冯智超博士先后发表了7篇糖尿病领域的SCI论文,他的文章多次被欧洲最权威糖尿病杂志《Diabetologia》(糖尿病学)评为年度最佳文章(共五篇之一),还被《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自然杂志内分泌分刊)特别点评为年度糖尿病研究新亮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这些成就反而给了他巨大的鼓励和对科研浓厚的热情。
“我是一个工作狂,只要在实验室工作,就沉浸其中,完全忘却了时间概念。”与冯智超博士谈及人生目标时,他说:“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希望我做的研究能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带来帮助。”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冯智超博士今年刚刚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博士后奖学金。加拿大全国每年只有8位博士后获得此项竞争激烈的奖学金,每人每年5万加币的奖金,一共3年。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志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相信冯智超在未来的岁月中,一定能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继续为人类带来健康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