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默片时代,电影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及今天,作为电影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配乐,也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原创电影音乐应当是1908年拍摄的《吉斯公爵被刺记》,由著名作曲家圣·桑操刀,不过,要迟至二十世纪20年代中叶之后,电影制作才逐渐形成邀请职业作曲家专门配乐的风气。
商业电影先驱
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首映。影片以南北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卡梅隆与斯通曼这对患难情侣坎坷的爱情故事。同时,《一个国家的诞生》也是推动电影从艺术走向商业的转折点,当时这部投资十万美元的影片竟然获得了超过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令导演格里菲斯一举成名。
由于影片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因此需要配乐的段落很多。作曲家约瑟夫·布莱尔(J.Breil,1870-1926)根据影片的情节发展,自己创作了一些主题,同时又改编了一些观众非常熟悉的旋律。为了获得良好的剧场效果,布莱尔还动用了一个40人的管弦乐队现场演奏,为影片中1544个片断同步配乐。
布莱尔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创作的音乐从原则上讲还不属于“原创电影音乐”,它带有比较浓厚的舞台配乐色彩,但也有一些创新。比如影片最后一段,3K党成员到小屋去围捕黑人,此处是全片的高潮,气氛十分紧张,布莱尔直接采用了瓦格纳的《女武神飞行》来展现紧迫的情形,结尾处又将音乐自然地演化到南北战争时期一首著名的歌曲《狄克西》上,最后全片在《星条旗》的音乐中结束,虽然运用了现成的音乐,但过渡很自然,且富含寓意。
1925年的双峰并峙
如果有人问默片时代投资最大的影片是哪一部,答案既非《一个国家的诞生》也不是《党同伐异》,而是1925年拍摄的《宾虚》(Ben-Hur),这部影片当时投资400万美元,如果折合成上世纪90年代末的价值大概有1亿6千万美元。1925年12月30日,《宾虚》在纽约乔治·科汉剧院首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影片的拍摄却异常坎坷,在罗马的外景拍摄中,仿造的战船起火造成11人丧生,在罗马大竞技场拍摄著名的赛车场面时替身演员又不幸丧生。这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此导演尼布洛伤透了脑筋。
当年米高梅公司聘请担任影片作曲的是两位作曲家:威廉·艾克斯(William Axt)和大卫·曼多扎(David Mendoza)。不过,由于20年代的电影配乐大多是现场演奏并没留下乐谱,所以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1925年版《宾虚传》的配乐其实是由美国作曲家卡尔·戴维斯(Carl Davis,1936-)重新谱写的。
1925年诞生的另一部重要影片是爱森斯坦导演的《战舰波将金号》,这部影片后来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默片,代表了当时蒙太奇剪接水平的高峰,尤其是那段被奉为“经典”的“奥德萨阶梯”更是爱森斯坦的杰作之一。影片讲述了波将金号水兵因不满非人的待遇而起义,结果在奥德萨接受群众接济补给时遭到沙皇步兵残酷镇压的故事。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担任《战舰波将金号》第一版配乐的并不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而是德国人艾德蒙·梅塞尔(Edmund Meisel,1874-1930),他配写的电影音乐并不多,另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配乐是与爱森斯坦合作的纪念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不过,即便梅塞尔本人是德国作曲家,《战舰波将金号》还是被德国政府禁止上映,原因是唯恐“煽动革命情绪”。因为梅塞尔是德国人,所以,后来肖斯塔科维奇才专门为《战舰波将金号》谱写了新的配乐。
默片配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随着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便渐渐没落,好莱坞电影率先进入黄金时代。与此相应的是,新一代配乐家横空出世,开始将电影音乐真正带入独立艺术的殿堂。
商业电影先驱
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首映。影片以南北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卡梅隆与斯通曼这对患难情侣坎坷的爱情故事。同时,《一个国家的诞生》也是推动电影从艺术走向商业的转折点,当时这部投资十万美元的影片竟然获得了超过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令导演格里菲斯一举成名。
由于影片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因此需要配乐的段落很多。作曲家约瑟夫·布莱尔(J.Breil,1870-1926)根据影片的情节发展,自己创作了一些主题,同时又改编了一些观众非常熟悉的旋律。为了获得良好的剧场效果,布莱尔还动用了一个40人的管弦乐队现场演奏,为影片中1544个片断同步配乐。
布莱尔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创作的音乐从原则上讲还不属于“原创电影音乐”,它带有比较浓厚的舞台配乐色彩,但也有一些创新。比如影片最后一段,3K党成员到小屋去围捕黑人,此处是全片的高潮,气氛十分紧张,布莱尔直接采用了瓦格纳的《女武神飞行》来展现紧迫的情形,结尾处又将音乐自然地演化到南北战争时期一首著名的歌曲《狄克西》上,最后全片在《星条旗》的音乐中结束,虽然运用了现成的音乐,但过渡很自然,且富含寓意。
1925年的双峰并峙
如果有人问默片时代投资最大的影片是哪一部,答案既非《一个国家的诞生》也不是《党同伐异》,而是1925年拍摄的《宾虚》(Ben-Hur),这部影片当时投资400万美元,如果折合成上世纪90年代末的价值大概有1亿6千万美元。1925年12月30日,《宾虚》在纽约乔治·科汉剧院首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影片的拍摄却异常坎坷,在罗马的外景拍摄中,仿造的战船起火造成11人丧生,在罗马大竞技场拍摄著名的赛车场面时替身演员又不幸丧生。这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此导演尼布洛伤透了脑筋。
当年米高梅公司聘请担任影片作曲的是两位作曲家:威廉·艾克斯(William Axt)和大卫·曼多扎(David Mendoza)。不过,由于20年代的电影配乐大多是现场演奏并没留下乐谱,所以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1925年版《宾虚传》的配乐其实是由美国作曲家卡尔·戴维斯(Carl Davis,1936-)重新谱写的。
1925年诞生的另一部重要影片是爱森斯坦导演的《战舰波将金号》,这部影片后来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默片,代表了当时蒙太奇剪接水平的高峰,尤其是那段被奉为“经典”的“奥德萨阶梯”更是爱森斯坦的杰作之一。影片讲述了波将金号水兵因不满非人的待遇而起义,结果在奥德萨接受群众接济补给时遭到沙皇步兵残酷镇压的故事。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担任《战舰波将金号》第一版配乐的并不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而是德国人艾德蒙·梅塞尔(Edmund Meisel,1874-1930),他配写的电影音乐并不多,另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配乐是与爱森斯坦合作的纪念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不过,即便梅塞尔本人是德国作曲家,《战舰波将金号》还是被德国政府禁止上映,原因是唯恐“煽动革命情绪”。因为梅塞尔是德国人,所以,后来肖斯塔科维奇才专门为《战舰波将金号》谱写了新的配乐。
默片配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随着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便渐渐没落,好莱坞电影率先进入黄金时代。与此相应的是,新一代配乐家横空出世,开始将电影音乐真正带入独立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