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有声胜无声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默片时代,电影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及今天,作为电影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配乐,也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原创电影音乐应当是1908年拍摄的《吉斯公爵被刺记》,由著名作曲家圣·桑操刀,不过,要迟至二十世纪20年代中叶之后,电影制作才逐渐形成邀请职业作曲家专门配乐的风气。
  
  商业电影先驱
  
  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首映。影片以南北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卡梅隆与斯通曼这对患难情侣坎坷的爱情故事。同时,《一个国家的诞生》也是推动电影从艺术走向商业的转折点,当时这部投资十万美元的影片竟然获得了超过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令导演格里菲斯一举成名。
  由于影片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因此需要配乐的段落很多。作曲家约瑟夫·布莱尔(J.Breil,1870-1926)根据影片的情节发展,自己创作了一些主题,同时又改编了一些观众非常熟悉的旋律。为了获得良好的剧场效果,布莱尔还动用了一个40人的管弦乐队现场演奏,为影片中1544个片断同步配乐。
  布莱尔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创作的音乐从原则上讲还不属于“原创电影音乐”,它带有比较浓厚的舞台配乐色彩,但也有一些创新。比如影片最后一段,3K党成员到小屋去围捕黑人,此处是全片的高潮,气氛十分紧张,布莱尔直接采用了瓦格纳的《女武神飞行》来展现紧迫的情形,结尾处又将音乐自然地演化到南北战争时期一首著名的歌曲《狄克西》上,最后全片在《星条旗》的音乐中结束,虽然运用了现成的音乐,但过渡很自然,且富含寓意。
  
  1925年的双峰并峙
  
  如果有人问默片时代投资最大的影片是哪一部,答案既非《一个国家的诞生》也不是《党同伐异》,而是1925年拍摄的《宾虚》(Ben-Hur),这部影片当时投资400万美元,如果折合成上世纪90年代末的价值大概有1亿6千万美元。1925年12月30日,《宾虚》在纽约乔治·科汉剧院首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影片的拍摄却异常坎坷,在罗马的外景拍摄中,仿造的战船起火造成11人丧生,在罗马大竞技场拍摄著名的赛车场面时替身演员又不幸丧生。这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此导演尼布洛伤透了脑筋。
  当年米高梅公司聘请担任影片作曲的是两位作曲家:威廉·艾克斯(William Axt)和大卫·曼多扎(David Mendoza)。不过,由于20年代的电影配乐大多是现场演奏并没留下乐谱,所以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1925年版《宾虚传》的配乐其实是由美国作曲家卡尔·戴维斯(Carl Davis,1936-)重新谱写的。
  1925年诞生的另一部重要影片是爱森斯坦导演的《战舰波将金号》,这部影片后来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默片,代表了当时蒙太奇剪接水平的高峰,尤其是那段被奉为“经典”的“奥德萨阶梯”更是爱森斯坦的杰作之一。影片讲述了波将金号水兵因不满非人的待遇而起义,结果在奥德萨接受群众接济补给时遭到沙皇步兵残酷镇压的故事。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担任《战舰波将金号》第一版配乐的并不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而是德国人艾德蒙·梅塞尔(Edmund Meisel,1874-1930),他配写的电影音乐并不多,另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配乐是与爱森斯坦合作的纪念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不过,即便梅塞尔本人是德国作曲家,《战舰波将金号》还是被德国政府禁止上映,原因是唯恐“煽动革命情绪”。因为梅塞尔是德国人,所以,后来肖斯塔科维奇才专门为《战舰波将金号》谱写了新的配乐。
  默片配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随着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便渐渐没落,好莱坞电影率先进入黄金时代。与此相应的是,新一代配乐家横空出世,开始将电影音乐真正带入独立艺术的殿堂。
其他文献
科幻电影和小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去其他星球移民吧,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怎会没有容身之所。若是舍不得家园,那么就重新搭建通天塔或者地下城。空间还是不够用,人人只得立锥之地?科技能够达到全息体验广袤天地的境界,让坐在椅子上的你觉得是坐在阿尔卑斯山顶看日出!最后一个办法——去寻找平行世界吧,在时间与空间的裂缝中擦身闪入,到一片未知之中去探险。  要知道,所有的科幻都是立足于现有科学技术之上而进行的合
期刊
这些图在展厅墙上和投影屏上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要有力,    你看到另一个你未来得及探索的世界。    它们出自8位生活在成都的摄影师:阿斗、陈春林、冯立、李俊、骆丹、刘珂、木格和杨怡。      这些或惘然,或割裂,或冷峻的影像是摄影师对时代最真挚的体会。    “人们只需要停顿片刻,倾听他们的细语与呼喊,每一个内心都会被裹挟而去。    作为个体,他们将会在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留下怎样的痕迹,   
期刊
从瓷纹看明清兴衰    话说同样是瓷器上的花纹。朱元璋朝的龙纹特点就是非常凶猛的。这至少表明了几个方面,一是朱元璋的个人强势,这是性格;一是明朝的国势强盛,这是大环境。帝王性格加上环境,自上而下,就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官府乃至民间的艺术创作的方向。那会儿的青花釉色的用料叫做苏麻尼青,据说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色料,是一种很浓重的色彩。这和王朝盛世也有关系。  明朝中后期,龙纹开始少了,到了万历年间就几乎
期刊
看《巴黎,最后一班地铁》时,地铁离我还很遥远,遥远到只能沦为一种虚妄的想象。但是我却记住了一个女人在最后一班地铁等待一个男人。那个女人,凯瑟琳·德纳芙,那一年,她刚好三十七岁。带着即将老去的憔悴,但眉目之间还倔强地残留着几分青涩的回声。就像晚春时候的花朵,稚嫩与衰老并存于同一个躯体。这是地铁带给我最文艺的想象,远比后来的《开往春天的地铁》文艺得多。  吕克·贝松的《地铁》却告诉了我一个更加立体的地
期刊
“我们很危险,但明天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    2009的11月19日,REDSTAR 35.创意园区2号楼的9层有了一次当代摄影展。很大的展厅,上下两层,墙上是8位摄影师的作品。许多人来了,除了爱好者,还包括批评界和收藏界人士,还有一些艺术机构方和相当多的媒体。人们走动着,谈论着,驻足观看着,但是在这样大的展厅里,还是显得人气稀疏。天太冷了。    投影仪播放着阿斗的《沙马拉达》,郁结的配乐与
期刊
是需要更是时髦。私人飞机的兴起最先是在国外,据说在加拿大,平均每6人就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而美国拥有私人飞行驾照的人群更是高达80多万。当然,这些看似普及的数据并不能准确说明私人飞机时代已然来临,毕竟作为高端奢侈品,拥有私人飞机其价格昂贵让一般人很难承受。在美国,政要巨富外,最多是明星们对私人飞行兴趣浓厚,在他们手中飞机等同于玩物。比如汤姆·克鲁斯,阿汤哥凭借在《壮志凌云》一片中所塑造的过于自信的海
期刊
人形妖氛    前一阵,RIHO人形首次登陆上海。被誉为日本球形关节人形制作第一人的人形师崛佳子携带她的得意作品,亮相上海映像CANART空间。  这是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展出。八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人形容貌绝世,如王尔德笔下的《道尔·格林的画像》般,有一种令人窒息之美,恍然不属尘世;但也如小说中描摹般,隐隐带有一股令人不安的妖异。对此,报道展出的媒体给予了直接的概括:“妖氛”。  她们全是女性,在专
期刊
我国传统伦理五常:天地君亲师,师徒伦常列于其间,自然有它的道理。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常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可见传统的师徒伦常理念有多么深入人心。事实上,在世界各地,师徒伦常都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它甚至比“君亲”都还要关键和惹人注目。    古代的师徒伦常帝国    孔夫子登坛开帐授徒,曾点、颜渊等人分别捧着十条干肉来到他面前,一跪一叩为礼,从此无论孔子出仕还是游走诸国,都与老师不离不弃。  孔
期刊
普罗旺斯,薰衣草,法国南部的地中海畔永恒的浪漫传奇。置身于薰衣草蓝紫色的田野之中,微风拂过阵阵唯美的蛊惑,仿佛时光都为你停顿。中古时期的欧洲,关于薰衣草的传说许多都与爱情或神灵有关。而薰衣草的花语就是:等待爱情。现在,跨越时空的薰衣草浪漫被欧洲房子·Lavender带回到成都。    Lavender·薰衣草传说    传说在薰衣草盛开的季节,一位少女邂逅了来自远方的受伤的旅人。俊俏的青年深情的凝
期刊
1989年由美国导演乔·庄斯顿(Joe Johnston)执导的电影《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Honey, I Shrunk the Kids)在全球首映,英国美少年艾利克司·格伦特(Alex Garnett)和日本美少女小山奈帆子(Nahoko Koyama)分别在诺丁山的影院和东京的家里看了这部充满奇趣的电影。电影中科学家韦恩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缩成了只有四分之一寸大,原先后院的草坪,如今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