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叔同的“不近人情”
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生于天津,长在上海,曾就读南洋公学,后到日本求学。他年轻时被称为“翩翩浊世佳公子”,“厮磨金粉”,结交娼优,风流倜傥;出家前涉猎极广——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法、金石等无所不通。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来就有许多不入流俗的东西。与其说他出家,不如说他只是经历39年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李的友人韩亮侯曾忆两人相识的经过,听起来也有些戏剧性。韩亮侯当时也在东京留学,一日,去听西洋音乐会,身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观众,与满堂附庸风雅的阔人们形成鲜明对照,这人便是李叔同。
李邀请韩到家里坐坐,步行片刻,两人来到一所很讲究的洋楼,李住二层,一进门,韩便吃了一惊:满壁皆书,书架上摆着许多富有艺术品位的玩意儿,屋角上还有一架钢琴。韩亮侯越看越糊涂。此时,李叔同退去破衣烂衫,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邀韩外出就餐。从室内布置看,李叔同当时尚无入空门的迹象,但他出家以后直至圆寂时的衣着,几乎就是这副衣衫褴褛的装扮的翻版。
以受苦表达反抗?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时年39岁。此前,他把所有家当分送给友人、同事和学生,将平生所刻印章送给西泠印社。夏丏尊回忆说:“我所得的是他历年写的字,他所有的折扇及金表等。”
民国时期的一些所谓高僧,如不少名刹的住持,往往视佛门典律于不顾,结交权贵,锦衣玉食,乃至男盗女娼,无所不为。弘一法师则自出家时起,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苦行僧。1936年春,弘一法师到青岛讲律。市长沈鸿烈和名士朱子桥将军慕名请他吃饭,事先曾约定好。未料弘一法师当天爽约不给大市长面子,托人带来一张纸条,上写打油诗一首: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维思。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
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严持律宗修习法则,过最艰苦的布衣素食生活,为修佛抛妻别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头陀的生活。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作家李碧华则形容他“用前半生旖旎的露水供养后半生旖旎的花枝。”他曾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寺院和信仰中得到的清净、朴质,不過是他认知中的真正的家园和世界本来的样子。
弘一法师的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他: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
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生于天津,长在上海,曾就读南洋公学,后到日本求学。他年轻时被称为“翩翩浊世佳公子”,“厮磨金粉”,结交娼优,风流倜傥;出家前涉猎极广——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法、金石等无所不通。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来就有许多不入流俗的东西。与其说他出家,不如说他只是经历39年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李的友人韩亮侯曾忆两人相识的经过,听起来也有些戏剧性。韩亮侯当时也在东京留学,一日,去听西洋音乐会,身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观众,与满堂附庸风雅的阔人们形成鲜明对照,这人便是李叔同。
李邀请韩到家里坐坐,步行片刻,两人来到一所很讲究的洋楼,李住二层,一进门,韩便吃了一惊:满壁皆书,书架上摆着许多富有艺术品位的玩意儿,屋角上还有一架钢琴。韩亮侯越看越糊涂。此时,李叔同退去破衣烂衫,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邀韩外出就餐。从室内布置看,李叔同当时尚无入空门的迹象,但他出家以后直至圆寂时的衣着,几乎就是这副衣衫褴褛的装扮的翻版。
以受苦表达反抗?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时年39岁。此前,他把所有家当分送给友人、同事和学生,将平生所刻印章送给西泠印社。夏丏尊回忆说:“我所得的是他历年写的字,他所有的折扇及金表等。”
民国时期的一些所谓高僧,如不少名刹的住持,往往视佛门典律于不顾,结交权贵,锦衣玉食,乃至男盗女娼,无所不为。弘一法师则自出家时起,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苦行僧。1936年春,弘一法师到青岛讲律。市长沈鸿烈和名士朱子桥将军慕名请他吃饭,事先曾约定好。未料弘一法师当天爽约不给大市长面子,托人带来一张纸条,上写打油诗一首: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维思。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
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严持律宗修习法则,过最艰苦的布衣素食生活,为修佛抛妻别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头陀的生活。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作家李碧华则形容他“用前半生旖旎的露水供养后半生旖旎的花枝。”他曾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寺院和信仰中得到的清净、朴质,不過是他认知中的真正的家园和世界本来的样子。
弘一法师的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他: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