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中地理教材章节内容比较探析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高中地理教材有关“城市和城市化”的内容在第八章,标题为“城市环境”;而中国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城市和城市化”的内容被安排在必修2第二章,标题为“城市与城市化”
  
  一、英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和城市化”
  
  英国高中地理教材第八章“城市环境”,全章共分为16节,其目录如下面框图。
  第一节“城市区域和城市化”,教材首先对“城市”和“城市化”这两个关键地理术语进行多角度解读;然后简介“百万人口城市”以及“特大城市”这两个概念;接着分别对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作出分析,并以墨西哥城的城市化为例;最后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通常慢于欠发达国家,并以曼彻斯特的城市化为例。
  第二节“聚落等级”,通过一个等级金字塔图(左边为规模上的增加,右边为数量上的增加),来反映不同聚落之间的规模和数量关系,并介绍等级大小规则,即聚落的大小与其等级成反比例关系,聚落的大小、空间和它们提供的服务是联系在一起的,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一个范围和极限。
  第三节“城市化的循环”,教材介绍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以及“再城市化”的定义,并均以曼彻斯特为例来介绍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城市化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所有的这一切被称为城市化的循环。
  第四节“历史中的英国城市”,教材通过英国东北部的一个重镇“约克镇”在不同历史时期(古罗马、中世纪、乔治王朝时代、19世纪、20世纪)的特点和变化来反映数百年以来英国城镇的发展。
  第五节“新的城镇”,介绍英国新城镇出现的原因以及新城镇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通过表示英国新城镇布局的图像,总结英国新城镇发展的成功与失败。
  第六节“建筑材料和技术”,介绍二战后由于城镇的大力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
  第七节“城市土地的利用”,介绍城市土地功能迅速下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几种土地利用模型,如伯吉斯土地利用模型、Hoyt的扇形模型、Harris和Ullmann的多核心模型等。
  第八章“不断变化的城市结构”,介绍中心商务区正在发生变化,分析城市中心的推拉力,并给出案例研究:曼彻斯特中心商业区;接着介绍复兴或都市更新项目,协助抵制城市下降,同样给出案例分析:曼彻斯特的城市复兴;最后介绍当缩减的房子回升时,出现了中产阶级化。
  第九章“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的冲突”,介绍“城乡结合处”的概念、城乡结合处冲突的新发展以及发生在城乡结合处土地利用的四种不同类型:①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处出现零售点,并对零售点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对比分析;②在城乡结合处建设娱乐设施;③含有城郊特色的村落;④城乡结合处的绿化带保护,以伦敦和25国道附近的绿化带为研究案例。
  第十章“城市生活质量”,介绍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经济和社会指标测量国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测量每个城市生活质量的方法;发达国家的城市区域的剥夺——城市内部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地区,也存在贫穷——贫民窟和在无主土地上合法定居的人,并提供材料“案例学习:孟买的贫民窟。”
  第十一章“城市生态系统”,介绍“生态位”的概念以及城市物种的多样性和影响因素,为保护城市生态而出现的城市保护区,如城市野生动物保护区。
  第十二章“城市住宅条件规划”,对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住宅状况进行分析。
  第十三章“城市交通管理”,分别介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规划,并分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交通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提供“案例学习:泰国曼谷的交通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最后介绍评估交通的策略——观察发生的事件。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问题”,从几个方面介绍城市环境问题,如城市污染、净水供应、噪音污染、废物管理等。接着介绍大多数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供材料“案例学习——洛杉矶”,最后介绍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计划“棕色议题”即国际性的城市环境计划,附“案例学习:在孟买的棕色议题”。
  第十五章“城市社会问题的管理”,揭示一些城市社会问题,如犯罪问题、服务设施的不平等、不同群体的人在居住上存在种族隔离现象等。
  第十六章“城市的未来”,介绍未来城市在城市再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出现的策略,如“旗舰项目”、“遗产观光旅游”等。
  
  二、中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与城市化”
  
  中国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全章共分为3节,其目录如下面框图。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来进行阐述。其中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以案例形式展示了“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介绍了城市的不同等级,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也有阅读材料和案例研究。
  第三节“城市化”,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并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案例进行研究。
  
  三、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城市和城市化”内容比较
  
  1,教材内容表述方式的比较
  从教材内容的表述方式上看,英国教材较为活泼而感性,而中国教材比较严肃而理性。英国教材的语言比较活泼,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国教材语言风格以直述为主,比较严肃而理性。如英国教材在描述城市化的循环时,用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来总结:“涌入城市,又从城里出来,然后再回到城市中,所有的这一切还真有点像虚情假意的做作的可卡因瘾君子”,这样就将一种文化现象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2,教材内容详略程度的比较
  从内容详略程度上看,英国教材更为详细,而中国教材较为简略。英国教材“城市和城市化”这一章共16节,但是中国仅三大节,共7个模块。而且对于同一个问题,英国介绍更为详细,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英国教材详细介绍了几种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适用城市,并配有案例学习材料。
  3,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比较
  从教材的内容逻辑结构看,英国教材体现的是一种发散式逻辑结构,而中国教材逻辑结构清晰,主要围绕城市及其发展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这正体现了高中课标的要求,即提炼和梳理本章节所要呈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基本的地理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条理、有层次并便于迁移的。
  4,教材内容所体现的地理学实用价值的比较
  从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来看,英国教材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这体现在其练习题的设计以及内容的选取上,如在第十二章中“中心化——与人无关。这是有趣的现象。现在有房子的人数和40年前相比增加了多少。现在的人们更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对于这一话题,需要了解住房建设,发展和拥有这一潮流背后的社会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原因,也要需要了解政府怎样规划住房贮备。”这就促使学生想要深入社会去调查了解有关城市住宅条件规划的相关知识。因此,它更具有实用价值。要想使教材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首先要使教材的取材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关注社会问题,富有时代感,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  图1示意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大约是:  A.2亿B.2.9亿  C.3.8亿D.4.7亿  2.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  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  D.1
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姚芳兰教师回答:  众所周知,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与创造者。同样,家长也是影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因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每时每刻都在塑造孩子的心灵,它提供着“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起步教养。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先进的父母教育子女,是缔造我国未
大气探测的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测大气变化规律,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大气科学萌芽时期,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天气现象的演变,凭感觉器官感知冷暖干湿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相继发明了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等,使大气探测从定性估计发展到定量记录;为了解高空大气的状况,人们开始利用风筝携带简单仪器、乘坐气球吊篮升入高空,测量高空气象要素;20世纪30年代末,人们发明了无线电探空仪
江西省新余一中胡岸峰教师回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来,新余一中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如今耳熟能详的话语,其实践则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毋庸置疑,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虽然摒弃了对学生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及技巧的指导,但究其本质,多是教师直接“教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师仍然是学习的“主导”。信息时代的到来,呼唤教师以创新理念、创新品质和创新行动去影响和激励学生,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营
一、新中国第一部地理教学大纲的颁布    ——第一阶段:1949—1956年的兴旺时期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这种三分法在1956年的大纲中已有雏形。  知识方面,1956年大纲中沿用的是1948年提出的“地理知识”的概念,表述为:“把一定范围的地理知识教给学生”。能力方面,大纲“说明”部分中首次提出“使他们获得一些实际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以及“在
教学的过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到“火种”,并点燃学生手中的“火把”。这是一个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的过程,师生在课堂45分钟的互动过程中,共同体会解答问题、碰撞出火花的愉悦。地理课堂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方法的传递、思维的跳跃、技能的提高。初中地理知识看似简单,但是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兴奋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探求的欲望,是每位地理教师所渴求
陕西,这块中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坡,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拥有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2008年的年终岁末,悄然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短短数日,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地上与地下……无数的反差,都给了我们足够的冲击和神往。身体奔波劳顿,心灵却震撼感慨。一如文在此处,心已回到那片土地……    自然华山  华山——北临黄河,南接秦岭,屹立于关中平原。华山与关中平原的落差,一个海拔2 000多米,拔地而起;一个
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温州市有着调节生态、养殖灌溉、排涝泻洪等诸多功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但随着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使得温瑞塘河由原来清澈透明的小河变成一条臭气熏天的黑河。为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为了温州的明天,保护母亲河已经迫在眉睫,就此问题,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成立调研小组,经“访谈-调研分析-提出措施”三步
一、 选择题    人们通常以经度0°,38°N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1,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据此回答1~3题。    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北极点 B.180°,38°SC.南极点 D.0°,38°S  2.“陆半球”极点和“水半球”极点始终相同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B.昼夜长短  C.地方时D.自转线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