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10月3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病死率1.4%)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在无明显禁忌征的情况下,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49~78岁,平均63.5岁;单支病变2例,2支病变者10例,3支病变者24例;合并有糖尿病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者5例;心律失常者6例;1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测左心室射血分数0.43~0.66。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胸部正中切口,开胸后常规游离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备用。肝素为常规体外循环用量的1/3(1mg/kg),维持ACT 200~300秒。
术中根据ACT监测结果及手术时间长短补充适量肝素。术毕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心脏稳定器固定吻合血管的局部心肌及吻合口。结合气雾喷射系统,保持吻合术野无出血,并帮助显露吻合口。首先完成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后可抬高心脏,运用序贯桥完成大隐静脉与其余靶血管吻合,顺序为右冠、回旋支、对角支,后控制血压,钳夹主动脉侧壁完成近端吻合。
结 果
本组中搭1支桥2例,2支桥10例,3支桥20例,4支桥3例,5支桥2例,平均2.9支/例,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低心排5例,死亡1例,病死率1.4%,二次开胸止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心律失常8例。随访1~3年,出院病人均无心绞痛症状。
讨 论
据报道,冠状动脉搭桥术近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内科药物治疗和PRCA,尤其是采用全动脉化搭桥,其远期效果更好。但相对来说,全动脉化搭桥手术复杂,技术要求较高[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越来越完善,但体外循环导致的不良并发症仍不可避免,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外的不同研究均普遍认为与CCABG相比,OPCAB具有手术创伤小,最主要的是减少了因体外循环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术后缩短了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等优点[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避免了体外循环导致的血细胞破坏、补体激活、炎症反应、高阻低排状态及血、气栓对全身各器官的潜在影响,明显减少了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而且術中心脏持续的血液供应,亦避免了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另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身体各重要脏器的生理性血液供应避免了体外循环大量液体注入所致的容量负荷迅猛增加,均有助于肾、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有研究表明,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肾脏的血供及肾功能产生影响,但后者对肾功能的影响小于前者[3]。所以OPCAB避免了传统的体外循环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术后在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的恢复上明显优于体外循环。由于抗凝药物的减少,术中大失血明显减少,明显减少了术后的输血量,节约了经济开支和减少了因输血导致感染疾病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黄方炯,吴强,张建群,等.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103-104.
2 高长青,张涛,李佰君,等.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住院费用的对比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231-232.
3 龚庆成,高泉鑫,杨璟,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费体外循环改为体外循环的原因.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19-20.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49~78岁,平均63.5岁;单支病变2例,2支病变者10例,3支病变者24例;合并有糖尿病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者5例;心律失常者6例;1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测左心室射血分数0.43~0.66。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胸部正中切口,开胸后常规游离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备用。肝素为常规体外循环用量的1/3(1mg/kg),维持ACT 200~300秒。
术中根据ACT监测结果及手术时间长短补充适量肝素。术毕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心脏稳定器固定吻合血管的局部心肌及吻合口。结合气雾喷射系统,保持吻合术野无出血,并帮助显露吻合口。首先完成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后可抬高心脏,运用序贯桥完成大隐静脉与其余靶血管吻合,顺序为右冠、回旋支、对角支,后控制血压,钳夹主动脉侧壁完成近端吻合。
结 果
本组中搭1支桥2例,2支桥10例,3支桥20例,4支桥3例,5支桥2例,平均2.9支/例,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低心排5例,死亡1例,病死率1.4%,二次开胸止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心律失常8例。随访1~3年,出院病人均无心绞痛症状。
讨 论
据报道,冠状动脉搭桥术近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内科药物治疗和PRCA,尤其是采用全动脉化搭桥,其远期效果更好。但相对来说,全动脉化搭桥手术复杂,技术要求较高[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越来越完善,但体外循环导致的不良并发症仍不可避免,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外的不同研究均普遍认为与CCABG相比,OPCAB具有手术创伤小,最主要的是减少了因体外循环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术后缩短了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等优点[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避免了体外循环导致的血细胞破坏、补体激活、炎症反应、高阻低排状态及血、气栓对全身各器官的潜在影响,明显减少了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而且術中心脏持续的血液供应,亦避免了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另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身体各重要脏器的生理性血液供应避免了体外循环大量液体注入所致的容量负荷迅猛增加,均有助于肾、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有研究表明,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肾脏的血供及肾功能产生影响,但后者对肾功能的影响小于前者[3]。所以OPCAB避免了传统的体外循环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术后在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的恢复上明显优于体外循环。由于抗凝药物的减少,术中大失血明显减少,明显减少了术后的输血量,节约了经济开支和减少了因输血导致感染疾病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黄方炯,吴强,张建群,等.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103-104.
2 高长青,张涛,李佰君,等.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住院费用的对比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231-232.
3 龚庆成,高泉鑫,杨璟,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费体外循环改为体外循环的原因.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