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为心灵打开一扇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的知识也迅猛增加,阅读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诸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准的重要尺度。
  达尔文说:“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要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阅读中不断培养阅读能力,在兴趣的推动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以自身书卷之气,熏陶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因此,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方式。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横流、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三尺讲台。
  以书会友,会使人心无旁鹜,沉醉于书香之中。作为教师,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上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清风,使学生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花香四溢的知识王国。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身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做书山的登攀者和学海的弄潮儿。
  二、充分利用课堂主战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首先,从文章的主旨中提问。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本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导向作用。因为学生阅文章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作精加工,对另外一些部分作粗加工,甚至忽略不作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目标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
  其次,从重点词句、语段中互动。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语段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因此,对语句、段落中的隐含义的质疑解释,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对语句、段落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领悟文本的意旨。
  再次,通过变换角度,激发创新意识。人往往会困于思维定势,习惯于沿着常规的方向思考问题,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获取独到的见解。如,《项链》的阅读教学,《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被视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典型形象,可以摒弃这种阶级分析的偏见,发现人物性格的另一闪光面——格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教师要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激活问题。在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原有的生活体验质疑课文,会促进更丰富的思考。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同样的表达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阅读文章,要善于用学生头脑中积存的知识经验激活问题,于无疑处生疑。
  三、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高中阶段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是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总量不小于150万字。因此,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都必须贯串阅读名著,并与课内教学同步进行。为了有序高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指导,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达到教学指导阅读、阅读推动活动、活动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制定好读书计划。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认识并积累社会生活的各种知识,学习前人的经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淀语言,为写作奠定基础,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二,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的内容大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篇幅又长,加上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所以,让学生坚持读懂名著并非易事。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心态,想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第三,设立“书海拾贝”专栏,引导课外积累。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更灿烂;阅读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更充实;阅读可以品味别样的人生,让生活变得充满阳光。
  阅读是一种汲取,阅读是一种情怀,阅读书本其实就是阅读人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情感得以陶冶,思想得以深化,思维得以活跃。
其他文献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发展的趋势看,话题作文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材料作文。因为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而言更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新材料作文除了审题立意外,论据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对于学生而言,事实论据是最常用和最喜欢用的论据。因为大家都知道,“事实胜于雄辩”。因此,事实论据的选择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符合合理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原则。  所谓事实论据的合理性,就是说所选事例
期刊
全国新课标及各省高考作文试题几乎是每一年高考试卷的热点,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现在作文命题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命题思想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思辨色彩更为浓重,体现出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无独有偶,今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更是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文作为展现学生人生态度和
期刊
万物皆规律,写文章也有规律可循。按写作规律写出的文章自然是读来韵味无穷的。  那么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做好哪些呢?  第一:审题立意  先说命题作文  (一)找准题眼,关注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题眼即关键词,是作文要突出的重点。如济南中考作文《又是一年风起时》,题目设计得很巧妙,乍一接触好像无从下手,有一点审题难度,审题比写更关键。审题时,“又”字是关键,写旧事新感悟更切合要求
期刊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是面对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好作文,更是让有些学生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地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历届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
期刊
一、望文生义,曲解含义  许多家长误认为,减负就是教师减轻学生的负担,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不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只是单一的讲授。“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身心压力,而不是减损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
期刊
一、引子  以前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没有接触过古代汉语。后来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与古代汉语近距离的接触,由开始时的对古代汉语避而远之,到后来的如痴如迷,现在把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写成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二、学习、研究  在开始学习时,怎么也弄不懂,古代汉语到底是什么,在多次接触、多次学习后,终于明白了。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
期刊
议论文是高考语文对写作考查的重点,据以往的备考经验,高考较成功的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议论文,而例证法操作简单方便,因而成为议论文写作最常用的论证方法。然而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并不能正确运用事例而经常陷入写作误区,致使作文成绩受到很大影响。学生事例论证主要问题是“材料匮乏,内容干瘪”,然而具体表现又各不相同。  一、误区之一:用例繁琐冗长,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方式
期刊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的一大难题,每到作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便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更有学生会恳求教师,要求教师取消作文。不少学生之所以如此害怕作文,就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好不容易写出些文字,也总是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因此,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话会说,有事会写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的习作目
期刊
一、高中写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特点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近年“仿写句子”题的命题思路、题型特点。  2.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二、对象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仿写句子”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能力层级属D,即应用层级,题型常在第二卷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能否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弱的一种反映,也是体现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流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