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三、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四、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 艺术性 创造性 技巧性 示范性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有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现就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一)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话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
所谓简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由于教材内容繁多,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
(二)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三)幽默风趣。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音乐教师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与创新,要以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使其想象力更丰富、思路更扩展,从而达到鉴赏、表演、创造音乐美的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导入新奇多样。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环节过渡自然巧妙。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牵强和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
乐器的演奏和伴奏是音乐教师特有的教学基本功,它要求教师的乐器演奏能力要过硬,只有过硬的演奏技巧,才能给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形象。而生动形象的演奏不仅可以用充满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加深教师的音乐语言的讲解,而且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以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为顺利学习奠定基础。
(一)歌曲伴奏。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学生演唱的伴奏。教师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无论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预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选择伴奏的音型,假如旋律变化不大,可以采取“带旋律”的伴奏,节奏与曲调变化较大,速度要求较快,则采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演唱则以“带旋律”的伴奏为主,便于学生演唱时找到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完整地表现歌曲。
(二)乐曲范奏。小学音乐课堂的乐曲范奏,主要是指在器乐教学时教师对乐器的范奏能力(如口琴、竖笛、电子琴),当然也包括欣赏教学中一些器乐曲的范奏,它比单纯的听录音欣赏效果更好。直观形象的视听结合欣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音乐情感!当然,它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四、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歌唱教学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学习音乐知识、识谱的过程;是学习他人的创作,由自己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用歌唱手段感染自己、教育自己、感染别人、教育别人的过程。
(一)准确生动。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二)声情并茂。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适时适量。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责任是“点”、“拨”,即所谓“窗户纸一点就透”、“拨开迷雾见晴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范唱要适时适宜,比如发声训练,需要老师多次、反复地范唱,以示强化刺激学生确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歌曲的学唱范唱就不宜过多,应让学生独立去学唱;而一些节奏复杂、音域跳度大以及演唱风格上,就需要教师适时运用具有权威性的范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听一堂好课,就象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它象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它象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它象品味龙井茶,回味无穷……老师们,让我们为这样的音乐课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王悦主著.
[2]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郁正民著.
[3] 《教师基本功全书》冯克诚、田晓娜主编.
【关键词】音乐教学 艺术性 创造性 技巧性 示范性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有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现就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一)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话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
所谓简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由于教材内容繁多,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
(二)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三)幽默风趣。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音乐教师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与创新,要以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使其想象力更丰富、思路更扩展,从而达到鉴赏、表演、创造音乐美的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导入新奇多样。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环节过渡自然巧妙。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牵强和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
乐器的演奏和伴奏是音乐教师特有的教学基本功,它要求教师的乐器演奏能力要过硬,只有过硬的演奏技巧,才能给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形象。而生动形象的演奏不仅可以用充满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加深教师的音乐语言的讲解,而且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以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为顺利学习奠定基础。
(一)歌曲伴奏。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学生演唱的伴奏。教师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无论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预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选择伴奏的音型,假如旋律变化不大,可以采取“带旋律”的伴奏,节奏与曲调变化较大,速度要求较快,则采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演唱则以“带旋律”的伴奏为主,便于学生演唱时找到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完整地表现歌曲。
(二)乐曲范奏。小学音乐课堂的乐曲范奏,主要是指在器乐教学时教师对乐器的范奏能力(如口琴、竖笛、电子琴),当然也包括欣赏教学中一些器乐曲的范奏,它比单纯的听录音欣赏效果更好。直观形象的视听结合欣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音乐情感!当然,它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四、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歌唱教学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学习音乐知识、识谱的过程;是学习他人的创作,由自己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用歌唱手段感染自己、教育自己、感染别人、教育别人的过程。
(一)准确生动。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二)声情并茂。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适时适量。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责任是“点”、“拨”,即所谓“窗户纸一点就透”、“拨开迷雾见晴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范唱要适时适宜,比如发声训练,需要老师多次、反复地范唱,以示强化刺激学生确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歌曲的学唱范唱就不宜过多,应让学生独立去学唱;而一些节奏复杂、音域跳度大以及演唱风格上,就需要教师适时运用具有权威性的范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听一堂好课,就象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它象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它象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它象品味龙井茶,回味无穷……老师们,让我们为这样的音乐课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王悦主著.
[2]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郁正民著.
[3] 《教师基本功全书》冯克诚、田晓娜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