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毕业后所从事的与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1998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外语人才培养有了相当快的发展。绝大部分院校已改变了“知识+知识”的简单模式,而逐步走向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英语功底扎实,又掌握了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这种复合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的战略选择。
一、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特点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是坚持就业导向原则,遵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根据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完整性设计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科学、规范,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并具前瞻性,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高薪技术等级证书教育。通过教改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加先进和优化。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外语+技能”型实用人才。探索能够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切合地方实际的教学模式。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向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它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技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综合语言习得、文化输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为一体,全面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外语融于技能、技能凸显外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第一、人才培养以英语为基础,突出方向性的英语专业人才。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需打好听、说、读、写方面的基础,而三四年级的专业阶段则要突出方向。为强化方向性的课程组培养。第二、人才培养具有第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英语专业学生客观正确评价自己,理性选修第二专业,为将来就业增加筹码。第三、培养英语技能强的他专业人才。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掘潜力。
二、基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指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过程中,双方之间的内在工作方式,主要包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运作过程中的相互联系,运用这种机制的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校与企业用人部门广泛合作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针对英语专业这种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使学生学中有练,练中有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时能成为一个“即时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人才。把教学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外进行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满足企业在管理方面和人才方面的需求。同时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会因为参与社会实践研究而更加成熟和富有可视性,反过来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准的人才。
(一)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如果把学校理解为企业性质,那么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是高校向社会推出的“产品”。针对企业而言,设计产品的功能、结构和形状,对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就人才这种特殊产品,专业课的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同样要视为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专业课设置与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能使教学效果趋向完美,学生受益达到极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为本专业人才走向找到有效的市场定位。为此,可以采用人才市场调研的方式,针对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素质的需求标准,以及对现有英语人才的评价和需求潜量,为专业设置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使学生在学科的实训中尽可能的接受社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在面向社会、面向行业进行技能培养方面的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一部“生产人才”这种特殊产品的机器,具备培养人才的各种功能和结构体系,蕴藏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投入正常教学之外,怎样更多的利用资源,并产生附加的效率,也是产学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了能使教学与实践,投入与产出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加强教学向社会延伸的工作,面向社会、走进企业、为企业培训人才,主办短期培训、讲座与演讲,或者为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各机构的考证考极,进行课外培训,开设了英语考级培训班,计算机考级培训班,报关员培训班等,提升学生通过考试的能力,特别是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效果更为明显,获得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通过学校面向社会走进企业,进行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在校学生服务,也要为社会有教育需求的各阶层、各群体服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校教育投入成本能在新的领域获取新增回报,不仅可以尽快收回投资,还可利用新的更多的产出进行追加投入,扩大学校规模,提升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可以更好的为在校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三)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
学校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财富,走向社会,为企业服务不仅能够为社会多作贡献,也为提升教师的实践知识提供了机会,同时聘请企業专家来校传授实际经验,指导实践,也能丰富学校教学内容,为学校教学增砖添瓦,认识到此方面的重要性,具体如下:第一,受企业之聘,担任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顾问,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指导企业的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第二,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紧密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统一,从企业聘请了有代表性的专家兼任学校的指导老师,不定期的为学生进行实际工作流程和管理方面的演讲,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认识,完善了学校教学内容,巩固加深了所学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方面的合作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对象是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更能实际操作的人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应用型办学的宗旨。为了使在校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并顺利完成教学规定的任务,学校应与企业签定实习培训协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操练,并接受企业相关人员的指导,同时也为企业发现选拔人才提供了机会。
(五)教师从事教学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教育产业的产出主要是一种无形财富,智力产品。在产学研活动中,英语专业不同于理工科,一般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成果,在生产诸要素中,只针对管理者才能和劳动力素质这种特殊要素,进行科研活动,为企业改善营运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出谋划策,并为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转专业由于受专业性质的限制,更应该在产学研方面开拓新的途径,不断进行产学研活动的改革和创新,达成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比翼双飞的最高境界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张大凤(1982.9-),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一、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特点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是坚持就业导向原则,遵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根据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完整性设计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科学、规范,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并具前瞻性,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高薪技术等级证书教育。通过教改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加先进和优化。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外语+技能”型实用人才。探索能够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切合地方实际的教学模式。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向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它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技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综合语言习得、文化输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为一体,全面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外语融于技能、技能凸显外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第一、人才培养以英语为基础,突出方向性的英语专业人才。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需打好听、说、读、写方面的基础,而三四年级的专业阶段则要突出方向。为强化方向性的课程组培养。第二、人才培养具有第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英语专业学生客观正确评价自己,理性选修第二专业,为将来就业增加筹码。第三、培养英语技能强的他专业人才。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掘潜力。
二、基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指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过程中,双方之间的内在工作方式,主要包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运作过程中的相互联系,运用这种机制的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校与企业用人部门广泛合作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针对英语专业这种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使学生学中有练,练中有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时能成为一个“即时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人才。把教学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外进行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满足企业在管理方面和人才方面的需求。同时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会因为参与社会实践研究而更加成熟和富有可视性,反过来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准的人才。
(一)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如果把学校理解为企业性质,那么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是高校向社会推出的“产品”。针对企业而言,设计产品的功能、结构和形状,对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就人才这种特殊产品,专业课的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同样要视为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专业课设置与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能使教学效果趋向完美,学生受益达到极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为本专业人才走向找到有效的市场定位。为此,可以采用人才市场调研的方式,针对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素质的需求标准,以及对现有英语人才的评价和需求潜量,为专业设置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使学生在学科的实训中尽可能的接受社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在面向社会、面向行业进行技能培养方面的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一部“生产人才”这种特殊产品的机器,具备培养人才的各种功能和结构体系,蕴藏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投入正常教学之外,怎样更多的利用资源,并产生附加的效率,也是产学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了能使教学与实践,投入与产出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加强教学向社会延伸的工作,面向社会、走进企业、为企业培训人才,主办短期培训、讲座与演讲,或者为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各机构的考证考极,进行课外培训,开设了英语考级培训班,计算机考级培训班,报关员培训班等,提升学生通过考试的能力,特别是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效果更为明显,获得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通过学校面向社会走进企业,进行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在校学生服务,也要为社会有教育需求的各阶层、各群体服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校教育投入成本能在新的领域获取新增回报,不仅可以尽快收回投资,还可利用新的更多的产出进行追加投入,扩大学校规模,提升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可以更好的为在校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三)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
学校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财富,走向社会,为企业服务不仅能够为社会多作贡献,也为提升教师的实践知识提供了机会,同时聘请企業专家来校传授实际经验,指导实践,也能丰富学校教学内容,为学校教学增砖添瓦,认识到此方面的重要性,具体如下:第一,受企业之聘,担任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顾问,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指导企业的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第二,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紧密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统一,从企业聘请了有代表性的专家兼任学校的指导老师,不定期的为学生进行实际工作流程和管理方面的演讲,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认识,完善了学校教学内容,巩固加深了所学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方面的合作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对象是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更能实际操作的人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应用型办学的宗旨。为了使在校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并顺利完成教学规定的任务,学校应与企业签定实习培训协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操练,并接受企业相关人员的指导,同时也为企业发现选拔人才提供了机会。
(五)教师从事教学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教育产业的产出主要是一种无形财富,智力产品。在产学研活动中,英语专业不同于理工科,一般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成果,在生产诸要素中,只针对管理者才能和劳动力素质这种特殊要素,进行科研活动,为企业改善营运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出谋划策,并为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转专业由于受专业性质的限制,更应该在产学研方面开拓新的途径,不断进行产学研活动的改革和创新,达成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比翼双飞的最高境界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张大凤(1982.9-),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