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日语会话课要以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把工作任务分解成教学项目,实施项目教学,考核方式也要完善过程化评价,还要适度运用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日语会话 岗位能力 教学改革 项目课程 辅助教学
日语会话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是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原先的会话课程一般多基于生活场景设计会话内容,涉及的工作场景很少,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直接提高帮助不是很大,日语会话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应用日语专业岗位能力剖析
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岗位能力分析告诉我们:学生只是掌握单一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与应用日语专业相关的多种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各类用人单位的各种需求,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职业转换加速,因此会话课程中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要多样化。高职会话课程虽然每个学期的课时不是很多,但是几个学期连续开设,使多样化的职业岗位日语会话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对于现在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其理想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有哪些呢?对应的职业岗位会话能力有哪些呢?这个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经过反复筛选和归纳,笔者认为大致有这些:总务日语会话能力、商务日语会话能力、旅游日语会话能力、科技日语会话能力。学生在这些工作岗位上都能直接使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就业的“热门”,要在这些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会话能力。
经过精心设计,强化职业岗位能力会话能力培养,弱化生活场景会话能力培养,通过三到四个学期的日语会话课程教学,就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改革日语会话教学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其中还要除去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学习时间有限。高职学生入学时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院校的分数线,部分学生的分数与分数线相差很大,而且有越来越低的倾向,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基于时间有限和能力有限两大不利因素,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
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选取典型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法的课程。每个项目不宜过大,否则无法遵照学习规律,按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项目系列,即使一个服务的提供也可以理解为项目。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只要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模拟项目也未尝不可。
项目教学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设计若干个能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并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项目,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项目,通过教学项目的叠加来完成。整个日语会话课程(包括数个学期)可以分成总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会话、旅游日语会话、科技日语会话等数个大项目,各个大项目又可以细分成数个小项目,例如:旅游日语会话可以“串联”数个小项目:接站会话、途中会话、景点会话、安排用餐会话、安排住宿会话、导购会话、送站会话等。在教学形式方面,知识讲解与会话实训的课时比例原则上是1:1,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一般两课时连上,第1课时讲解,教授典型工作过程涉及的知识、典型词汇和例句的使用与拓展,第2课时会话实训,给学生设定具体的一个工作任务,分组练习典型工作过程的会话,在实训中及时消化、熟悉教学内容。设计工作过程时,教师首先要认真“把脉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切莫“乱开处方”。在提高日语会话的岗位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经常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在讲解和练习用餐会话项目时,要介绍日餐与中餐的差异,在餐桌礼仪、敬酒及表示热情的方式等方面日本与中国的不同之处。一些词汇,日文与中文相同,但是含义有所差异,例如: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喝酒时都会说“干杯”,这在汉语中是把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的意思,而在日语中不必全部喝掉,随意喝些就可以,中国人把杯中之酒全部喝掉表示尊敬礼貌,日本人一般不劝酒,要对方勉强把杯中之酒喝光是不礼貌的。因此,文化背景的介绍、礼仪常识的教授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日语会话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分阶段实施项目考核并把考核成绩计入总分,完善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大幅度降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并且细化平时成绩项目,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三个部分,其比例各占10%、40%、50%,让学生自己评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自身完成项目的重视程度,更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同学完成项目的关注度,并且从同学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与技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不是一次性评分,而是学生在每个小项目完成后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的平均分,可以在学期开始时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评分表,在学期结束前上交,统一核算。这样可以降低会话课程期末口试“一锤定音”而带来的偶然性偏差,因为会话期末口试一般采用分组形式,各组以抽签方式选定考核话题,然后教师根据会话内容提几个相关问题让每个学生回答,这样的考试存在难易程度的差异,偶然性大,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分阶段实施项目考核,还能使学生认真准备每个项目,因为每个项目都关系到自己的期末总分,这样充分地保障了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适度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为了使会话的情景和课堂讲解更加生动逼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和练习,需要适度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建立在完善的多媒体硬件(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基础上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仿真、动态、集成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何能够适度地应用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呢?首先要把握好展示与讲练的“度”,计算机等设备展示的课件穿插呈现相关的学习情境、文化背景等,是服务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并作相应调整。其次要把握好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度”,教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等设备和课件,与学生建立一种协作关系,进而展开练习并共同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趣味性既能通过知识性的展示体现出来,又能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下的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小组协作、团队合作而产生,还要把握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度”,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各种媒体互补,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学生眼、耳、手、嘴、脑并用。
精心开发基于总务日语会话情境、商务日语会话情境、旅游日语会话情境、科技日语会话情境的课件(课程资源),是应用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手段的基础,适度使用这些好课件(课程资源),是应用日语专业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日语会话的课程资源,有录像的尽量使用录像,如果没有现成的录像,能够拍摄情境录像的,就尽量自己动手拍摄,录像的质量不一定很高,能够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即可,因为录像更具有真实感。如果暂时没有录像,就可以使用动画、图片烘托会话情境,还可以使用录音让学生体会会话情境并且进行模仿。当然,必要的文本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点出重点和难点,详解新的知识点。教师课余时间要多学点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的制作与使用知识,经常自己动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符的课件,自己制作的课件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不断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熟悉各个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从而恰到好处地把握其中的“度”。
总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要以应用日语专业学生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适度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实现今后学生能够实现“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职业岗位能力快速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21.
[2]胡光明.论高职英语CALL课堂教学“度”的把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65-66.
[3]陈为民.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日语教学改革及资源共享[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123-124,143.
[4]陈为民.激活高职日语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35-36,38.
[5]陈为民.高职科技日语课程改革中对于“工作过程”的思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4-45.
[6]陈为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日语专业礼仪课程[J].硅谷,2009(17):168-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4109)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日语会话 岗位能力 教学改革 项目课程 辅助教学
日语会话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是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原先的会话课程一般多基于生活场景设计会话内容,涉及的工作场景很少,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直接提高帮助不是很大,日语会话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应用日语专业岗位能力剖析
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岗位能力分析告诉我们:学生只是掌握单一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与应用日语专业相关的多种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各类用人单位的各种需求,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职业转换加速,因此会话课程中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要多样化。高职会话课程虽然每个学期的课时不是很多,但是几个学期连续开设,使多样化的职业岗位日语会话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对于现在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其理想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有哪些呢?对应的职业岗位会话能力有哪些呢?这个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经过反复筛选和归纳,笔者认为大致有这些:总务日语会话能力、商务日语会话能力、旅游日语会话能力、科技日语会话能力。学生在这些工作岗位上都能直接使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就业的“热门”,要在这些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会话能力。
经过精心设计,强化职业岗位能力会话能力培养,弱化生活场景会话能力培养,通过三到四个学期的日语会话课程教学,就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改革日语会话教学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其中还要除去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学习时间有限。高职学生入学时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院校的分数线,部分学生的分数与分数线相差很大,而且有越来越低的倾向,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基于时间有限和能力有限两大不利因素,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
高职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选取典型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法的课程。每个项目不宜过大,否则无法遵照学习规律,按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项目系列,即使一个服务的提供也可以理解为项目。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只要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模拟项目也未尝不可。
项目教学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设计若干个能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并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项目,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项目,通过教学项目的叠加来完成。整个日语会话课程(包括数个学期)可以分成总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会话、旅游日语会话、科技日语会话等数个大项目,各个大项目又可以细分成数个小项目,例如:旅游日语会话可以“串联”数个小项目:接站会话、途中会话、景点会话、安排用餐会话、安排住宿会话、导购会话、送站会话等。在教学形式方面,知识讲解与会话实训的课时比例原则上是1:1,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一般两课时连上,第1课时讲解,教授典型工作过程涉及的知识、典型词汇和例句的使用与拓展,第2课时会话实训,给学生设定具体的一个工作任务,分组练习典型工作过程的会话,在实训中及时消化、熟悉教学内容。设计工作过程时,教师首先要认真“把脉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切莫“乱开处方”。在提高日语会话的岗位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经常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在讲解和练习用餐会话项目时,要介绍日餐与中餐的差异,在餐桌礼仪、敬酒及表示热情的方式等方面日本与中国的不同之处。一些词汇,日文与中文相同,但是含义有所差异,例如: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喝酒时都会说“干杯”,这在汉语中是把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的意思,而在日语中不必全部喝掉,随意喝些就可以,中国人把杯中之酒全部喝掉表示尊敬礼貌,日本人一般不劝酒,要对方勉强把杯中之酒喝光是不礼貌的。因此,文化背景的介绍、礼仪常识的教授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日语会话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分阶段实施项目考核并把考核成绩计入总分,完善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大幅度降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并且细化平时成绩项目,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三个部分,其比例各占10%、40%、50%,让学生自己评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自身完成项目的重视程度,更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同学完成项目的关注度,并且从同学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与技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不是一次性评分,而是学生在每个小项目完成后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的平均分,可以在学期开始时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评分表,在学期结束前上交,统一核算。这样可以降低会话课程期末口试“一锤定音”而带来的偶然性偏差,因为会话期末口试一般采用分组形式,各组以抽签方式选定考核话题,然后教师根据会话内容提几个相关问题让每个学生回答,这样的考试存在难易程度的差异,偶然性大,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分阶段实施项目考核,还能使学生认真准备每个项目,因为每个项目都关系到自己的期末总分,这样充分地保障了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适度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为了使会话的情景和课堂讲解更加生动逼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和练习,需要适度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建立在完善的多媒体硬件(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基础上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仿真、动态、集成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何能够适度地应用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呢?首先要把握好展示与讲练的“度”,计算机等设备展示的课件穿插呈现相关的学习情境、文化背景等,是服务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并作相应调整。其次要把握好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度”,教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等设备和课件,与学生建立一种协作关系,进而展开练习并共同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趣味性既能通过知识性的展示体现出来,又能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下的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小组协作、团队合作而产生,还要把握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度”,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各种媒体互补,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学生眼、耳、手、嘴、脑并用。
精心开发基于总务日语会话情境、商务日语会话情境、旅游日语会话情境、科技日语会话情境的课件(课程资源),是应用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手段的基础,适度使用这些好课件(课程资源),是应用日语专业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日语会话的课程资源,有录像的尽量使用录像,如果没有现成的录像,能够拍摄情境录像的,就尽量自己动手拍摄,录像的质量不一定很高,能够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即可,因为录像更具有真实感。如果暂时没有录像,就可以使用动画、图片烘托会话情境,还可以使用录音让学生体会会话情境并且进行模仿。当然,必要的文本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点出重点和难点,详解新的知识点。教师课余时间要多学点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的制作与使用知识,经常自己动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符的课件,自己制作的课件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不断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熟悉各个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从而恰到好处地把握其中的“度”。
总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要以应用日语专业学生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适度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实现今后学生能够实现“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职业岗位能力快速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21.
[2]胡光明.论高职英语CALL课堂教学“度”的把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65-66.
[3]陈为民.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日语教学改革及资源共享[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123-124,143.
[4]陈为民.激活高职日语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35-36,38.
[5]陈为民.高职科技日语课程改革中对于“工作过程”的思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4-45.
[6]陈为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日语专业礼仪课程[J].硅谷,2009(17):168-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4109)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