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笔者根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
引言: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发,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达500mm左右,但7~9月降水量占了全年的70%~80%,而需水高峰的4~5月,降雨不足全年的20%;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且工程完好率较差,有的市縣完好率不足20%,拦蓄能力较弱,致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总耕地面积的30%。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50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有关市县反映的情况,目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
3.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二、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田水利投入体系,较大幅度地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体系。
2.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1)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
(2)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
(4)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
(5)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3.加强对目前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
3.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要有主次,特别是工程的一些容易忽视的关键部位应尤为重视,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3.2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3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景德镇市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3.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结束语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务好。
参考文献:
[1]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2]韩德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0(12)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
引言: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发,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达500mm左右,但7~9月降水量占了全年的70%~80%,而需水高峰的4~5月,降雨不足全年的20%;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且工程完好率较差,有的市縣完好率不足20%,拦蓄能力较弱,致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总耕地面积的30%。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50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有关市县反映的情况,目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
3.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二、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田水利投入体系,较大幅度地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体系。
2.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1)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
(2)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
(4)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
(5)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3.加强对目前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
3.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要有主次,特别是工程的一些容易忽视的关键部位应尤为重视,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3.2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3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景德镇市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3.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结束语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务好。
参考文献:
[1]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2]韩德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