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服饰元素的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衣壮以黑为美又有其神秘、独特的民族特点。本文通过深入到广西那坡黑衣壮聚居地调研,发掘黑衣壮文化及民族服饰的特点,对黑衣壮文化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民俗服饰;饰品;黑衣壮;以黑为美
  在中越边境的广西西南部那坡县大石山区,生活着壮族的支系,即黑衣壮,至今保存有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习俗,被称为“壮族的活化石”。笔者于2013年8月到那坡县黑衣壮地区吞力屯作有关传统民俗服饰文化传承状况的调查,进行设计研究。
  1 黑衣壮文化服饰色彩的研究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说,这些传说中的人或者物都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地融入了这个民族的生活。广泛流传于黑衣壮民族中的一个传说,阐述了黑衣壮以黑为美的原因和传统。传说中,部族因植物蓝靛得以生存;生活中,黑衣由蓝靛染制而成,蓝靛已从最初的图腾,渗透到了黑衣壮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另一种说法是,黑衣壮衣黑与土司制度有关。据《那坡县志·民族篇》载: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规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蓝两色,读书人可穿灰、白色,土司及亲属可穿绸、缎料子,考中秀才的人,可与土官一样,穿大襟长宽筒长裤。[1]一个社会的阶级制度会对一个民族的服饰产生影响,就如同中国历代以黄色为皇族的专用色彩。
  服饰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民族个性的体现;黑衣壮对传统的传承,体现了大石山区生活的黑衣壮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血脉气质。
  2 黑衣壮服饰形态的研究
  2.1 特色大头巾
  黑衣壮人很注重自己头部的装饰,男女均在头上包缠巾帕。男子用一块两端镶有彩色布条的黑巾帕,在头上缠绕数圈,露出彩色镶边。妇女戴时,先用布条围在头上绕一圈,再将黑布条翻折后摆成大棱形,罩在整个头上,让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黑头巾用红线来缝,头帕两边绣有彩色花边。在黑衣壮人眼里,红色象征着吉利、生育、长寿、生命。[2]他们所戴的头巾都是自己织染的黑布,结实耐用,可以当作帽子遮阴。
  2.2 衣裤(裙)
  男子的衣裤较为简单,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搭配,腰间系一条红色带子。黑衣壮妇女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上衣,在衣领、胸前、袖口、下摆、襟边等处分别嵌饰细彩色布边。下身则穿黑色大筒长裤,裤外再套上百褶黑裙,裙脚折起插在裙裤头中,可以当包袱存放物品。
  2.3 饰品
  黑衣壮男子的服装一般没有什么佩饰,有时是在腰上系一条红布或红绸,据说这样可以驱鬼赶邪。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为丰富。黑衣壮成年女子的发式为绾髻,头髻插着班簪、头笼、头叉、头花等。头笼和头叉交叉插上固定,再插上六朵头花,并用玉环珠一条绕着六朵头花。头花共有6朵未婚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的女子才能佩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边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的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是崇拜鱼文化的遗风。
  3 黑衣壮文化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
  黑衣壮不但以黑为美,还以黑色作为民族的标记;他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头巾的四边,用明艳的红黄蓝丝线作为装饰,清雅明丽。
  黑色是现代服装上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颜色。黑衣壮以黑为美及其配饰手法,值得设计师们借鉴与传承。黑色是永久的流行色,在时尚领域中经久不衰。黑衣壮以黑为美的服装配饰文化元素的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地设计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人展开了以黑衣壮服饰文化元素为主题的课题讨论。
  课题分析黑衣壮服饰的特点,探究黑衣壮装饰艺术在广西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一组首饰设计。以下为该课题的学生设计作品。
  黑衣壮的传说、生活环境、植被特点、服饰民俗文化都非常具有特色,把这些抽离出来作为现代饰品设计的元素。
  黑衣壮生活在广西那坡大石山区,条件艰苦,但是那里的人们乐观向上,勤劳善良。图1名为《彩》的饰品设计来源于彩虹,采用这七色的线编织而成,色彩艳丽。寓意黑衣壮民族的人民,有着像彩虹一样乐观、积极向上,非常具有民族风气息。图2的设计作品名为《璀璨叶舞》,是由黑衣壮民族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蓝靛叶的外形而来。黑衣壮以黑为美,叶子的颜色黑白搭配,采用渐变叠加,对比强烈项链的排列体现了空间的层次感。
  4 结语
  黑衣壮,一直沿袭着原生态的民俗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黑衣壮文化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发生了变迁。把黑衣壮民族装饰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文化相互交融、不断创新,才能使黑衣壮民族装饰元素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丰富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何毛堂.李书田.李全伟.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4.
  [2] 陈丽琴.黑衣壮服饰的特征与传承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13
  [3] 范秀娟.黑色:神性与诗意——试析黑衣壮服饰“以黑为美”的文化成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作者简介:邓莉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应用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文中提出“三境”之说来评论诗(主要是山水诗)。他认为诗有三种境界,只写山水之形的为“物境”;能借景生情的为“情境”,托物言志的为“意境”。园林通过营造的“意境”则把升华了的自然山水风景又再现到人们现实生活中来了。园林中借景于意境的内涵,指出注重运用以文化与艺术的背景的借景手法,在意境的创造上可更胜一筹,强调借景手法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造园美学概念,分析了其
期刊
摘 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本文以中国剑为例,从传统武术转向现代武术过程中武术器材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设计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方式。从中国剑本身所具备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探索分析,使其走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从而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  关键词:剑术;造型特点;文化内涵;现代化改造  在传统武术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实用的军事战争演变而
期刊
摘 要:标志是一种特别图形符号,它将各种图像以概括、准确、精练的形式展示出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将组织机构或公司的文化内涵、行业动态和精神气质表现出来,传播清晰明了資讯。我们所看到的标志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美和体现内涵需要观者不断去体会。为了使图形表现更加有符合行业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有多种形式,有色彩鲜艳、充满活力、动感十足、有颜色深沉、左右对称、四达八稳的图形标志。本文以标志对称式表现技法在金融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终端屏幕分辨率和用户人机互动习惯的变迁,Web设计的流行趋势正在发生重大的范型转移。对于各行各业移动APP开发者来说,除了抓住用户的刚需、痛点、高频之外,还要让前端和后端技术、用户体验、业务流程优化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互联网+”时代下的UI设计发展趋势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UI设计;交互设计;扁平化风格;情感化交互;动态交互  “互联网
期刊
摘 要:基于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可口可乐也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喜好,改变了过去“传统、经典”的形象,喊出“要爽有自己”的口号。国产奶糖“大白兔”要焕发新的活力,重现昔日的辉煌就要像“回力”一样学会用世界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要局限于固有的品牌形象和固有的传统思维,在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更要开放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各国的同类品牌特征,将会更加满足新世纪的需求。  关键词:民族品牌;大白兔;国礼;
期刊
摘 要:社会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随之,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高校遍地开花。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结合学生作品的传播现状,整合全媒体语境下学生电影短片的传播方式,力求为学生电影短片建立优秀的传播平台。根据新旧媒体的特点与优势,拓宽学生电影短片的受众渠道。通过良好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营造创作氛围,为良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感觉形象和客观对象进行语义联想,来探讨模糊思维视野下的模糊语言的联想方式。  关键词:模糊思维;模糊语言;词类活用;联想方式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词类活用。其中名词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动词和名词活用作状语。形容词的词类活用包括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但是古代汉语里的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出现灵活性的运用,在句子
期刊
摘 要:乾隆朝时,为重建边疆各族与中央的关系,清廷发动了一系列旨在维稳疆域的征战,经过前后多年的努力,清帝国开辟了偌大的版图。为表彰功绩,宫廷画师将这些事件详实地诉诸图像。本文即以此为考证内容,尝试结合历史上之“正统”观念,思索艺术图像与政治权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宫廷绘画;武功;正统  清代宫廷绘画较之前朝有了自己的特点。尽管康熙一朝宫廷绘画尚处于起步阶段,绘画创作的数量与质量未形成
期刊
摘 要:马鞍山地方民间民俗舞蹈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以采石跳和合影响流传最广而最具特色,至今仍然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采石跳和合的产生、发展和演进,凸显地域、人文和传承等方面在采石跳和合舞蹈形态发展过程中影响。  关键词:采石跳和合;概况;发展与演进  马鞍山地方舞蹈文化是安徽省舞蹈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鞍山地方流传的民间民俗舞蹈较为丰富,其中有采石跳和合、花鼓灯、采菱船、河蚌、高
期刊
摘 要:从传统大花布入手,研究它的形式色彩,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开发出既有民族传统特征又适应当代需求的儿童产品,从而唤起国民的传统文化意识,促进国民现代设计意识的提高。在活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握当代社会对视觉文化的重视与追求,使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花布;儿童;设计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进行了“新农村、新时尚、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课题中我们开展了“大花布系列”、“蓝印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