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碗面让他铭记在心
1987年,15岁的廖敏从湖北恩施老家赶到武汉葛化厂顶父亲的班,到招待所已晚上7点多。住在招待所的53岁的董家骥见廖敏饥肠辘辘,就给他下了一碗白面。那时,廖敏觉得这碗面是他从小到大吃过的最好吃的面。自那以后,他把董家骥当成了亲人。
1996年,廖敏和严晓燕结婚后在葛化厂开了间小炒店,二人常把董家骥接到店里吃饭。2007年,廖敏一家搬到武汉葛化社区,每逢节假日,他们就抽空去看望董家骥,给他买营养品。2009~2011年,夫妻俩又回到葛化厂承包食堂,也每天坚持给董家骥送饭。
签协议无偿赡养
2014年7月,董家骥住的招待所要拆迁。廖敏和严晓燕看董家骥无处安身,便决定赡养董家骥。在廖敏的再三要求下,董家骥答应搬来一起住。
因担心影响廖敏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刚开始几个月,董家骥有点自暴自弃,不注意饮食,导致血糖血压一度失去控制。廖敏和严晓燕知道董家骥心有顾虑,便在2015年2月份,与董家骥签下一份协议,承诺无偿赡养他直至去世。
“我没房产,也没存款,你说他们图什么?”董家骥说,住的地方拆迁后,他每月可拿1200元的安置费。他把存折交给廖敏夫妇,但二人从不去取钱。没有血缘关系胜似一家人。
如今,已81岁的董家骥收获了一个幸福的晚年。一日三餐,廖敏和严晓燕轮流做饭给他吃。晚上睡觉前,廖敏会端来热水帮他洗脚,做足底按摩。因为身患糖尿病,他每晚起夜四五次,廖敏就特地在他的卧室里准备了尿壶和痰盂。
今年春节过后,董家骥前后4次住院。其间,廖敏和严晓燕轮流去医院照顾,惹得病友们羡慕不已,都以为廖敏和严晓燕是董家骥的亲儿女。
严晓燕74岁的父亲严国文和董家骥是老同事,他和老伴胡明珠对女儿女婿的做法也很支持,他们也把董家骥当做亲人。“出门搭车,我们会先帮他找座位。”胡明珠说,她和老伴总会随身带个小板凳,人多没位置时,就让董家骥坐在小板凳上。
“他们为年轻人树立一个好榜样。”严国文说,相信等到他们老到不能动的那一天,儿女也一定会像照顾董家骥一样照顾他们。
(摘自《楚天都市报》)
1987年,15岁的廖敏从湖北恩施老家赶到武汉葛化厂顶父亲的班,到招待所已晚上7点多。住在招待所的53岁的董家骥见廖敏饥肠辘辘,就给他下了一碗白面。那时,廖敏觉得这碗面是他从小到大吃过的最好吃的面。自那以后,他把董家骥当成了亲人。
1996年,廖敏和严晓燕结婚后在葛化厂开了间小炒店,二人常把董家骥接到店里吃饭。2007年,廖敏一家搬到武汉葛化社区,每逢节假日,他们就抽空去看望董家骥,给他买营养品。2009~2011年,夫妻俩又回到葛化厂承包食堂,也每天坚持给董家骥送饭。
签协议无偿赡养
2014年7月,董家骥住的招待所要拆迁。廖敏和严晓燕看董家骥无处安身,便决定赡养董家骥。在廖敏的再三要求下,董家骥答应搬来一起住。
因担心影响廖敏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刚开始几个月,董家骥有点自暴自弃,不注意饮食,导致血糖血压一度失去控制。廖敏和严晓燕知道董家骥心有顾虑,便在2015年2月份,与董家骥签下一份协议,承诺无偿赡养他直至去世。
“我没房产,也没存款,你说他们图什么?”董家骥说,住的地方拆迁后,他每月可拿1200元的安置费。他把存折交给廖敏夫妇,但二人从不去取钱。没有血缘关系胜似一家人。
如今,已81岁的董家骥收获了一个幸福的晚年。一日三餐,廖敏和严晓燕轮流做饭给他吃。晚上睡觉前,廖敏会端来热水帮他洗脚,做足底按摩。因为身患糖尿病,他每晚起夜四五次,廖敏就特地在他的卧室里准备了尿壶和痰盂。
今年春节过后,董家骥前后4次住院。其间,廖敏和严晓燕轮流去医院照顾,惹得病友们羡慕不已,都以为廖敏和严晓燕是董家骥的亲儿女。
严晓燕74岁的父亲严国文和董家骥是老同事,他和老伴胡明珠对女儿女婿的做法也很支持,他们也把董家骥当做亲人。“出门搭车,我们会先帮他找座位。”胡明珠说,她和老伴总会随身带个小板凳,人多没位置时,就让董家骥坐在小板凳上。
“他们为年轻人树立一个好榜样。”严国文说,相信等到他们老到不能动的那一天,儿女也一定会像照顾董家骥一样照顾他们。
(摘自《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