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元胡的特征特性,从精细整地、适时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元胡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生产。
关键词 元胡;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 9.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71-01
元胡又名玄胡、延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能,是常用中药材之一。据现代医学研究,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以异喹啉衍生物为主(约1%)。已分离出单一的成分在50种以上,其中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二者为延胡索中的止痛和镇静作用较强的成分;去氢延胡索碱为具有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活性成分。
汉中元胡主要分布在城古、南郑两县的汉江沿岸及南部浅山丘陵区。近几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在700hm2左右,平均产干品3 000kg/hm2,年产商品2 000t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主产区。
1特征特性
元胡株高10~20cm,球状块茎,地上茎短,纤细,稍带肉质,近基部有一磷片。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和强光。元胡种茎在4~5℃时即可发芽出苗,能耐-2~0℃长期低温,一般霜冻对幼苗无冻害。地上部分的生长适温为10~18℃,当温度升到22℃以上时,叶片出现焦枯点,超过25℃时倒苗。元胡块茎形成有2个来源:一是由种块茎外部腐烂,在组织内部重新形成的块茎,俗称母元胡;二是由地下茎的节部膨大而成,俗称子元胡。在母元胡形成以后,子元胡才开始逐渐形成。在汉中生态条件下,元胡正常播种后,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生根、发芽,1月中旬开始出苗,1月下旬齐苗。2月中下旬开始形成子元胡,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子元胡的快速膨大期,4月底成熟。
2高产栽培技术
2.1精细整地
元胡系浅根性作物,喜温暖气候和向阳、湿润的环境。 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的地块为宜。在汉中主产区,多在水稻收获后种植元胡,实行水旱轮作,旱地种植忌连作,需间隔3~4年再种。元胡根浅喜肥,生长季节又短,故施足基肥是增产的关键。上季作物收获后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撒于地面,施农家肥30 t/hm2,经深耕耙细后再施入氮磷钾复合肥600~750kg/hm2,耙匀整平,精耕细作,使表土疏松以利生根。作宽120cm、高25cm的畦,畦面略呈龟背形,以防积水。
2.2适时早播
汉中元胡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为宜,宜适时早种,这样可以使播种后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温度保持在18~20℃,有利于元胡种茎生根和发展地下茎。选择体型整齐、直径l.0~1.4cm、扁球形、淡黄色、无病虫害、无伤疤的当年新生块茎(子元胡)作种。栽种有条播、撒播、穴播3种,以条播为主。在畦面上按18~20cm行距,开宽10cm、深5cm左右的播种沟,每条沟内播2行,株距5~8cm,芽向上,播后盖1层细土并用细粪土盖平播种沟。
2.3肥水管理
元胡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增施磷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中巧施追肥。第1次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施腊肥,结合松土除草,施氮磷钾复合肥375kg/hm2,再盖1层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过3~5d后,再浇1次稀人畜粪水使土壤疏松湿润,可保苗防冻,促使地下茎生长旺盛,多分枝,多长茎节。第2次是施苗肥,即在苗高3cm左右时,施稀人粪尿15.0~22.5t/hm2,以后再看苗施肥。
元胡生长期间要求雨水均匀。播种后如土壤干旱,则会影响块茎发根,要在傍晚及时沟灌,次日早晨将水排出,使土壤湿润。出苗后如遇春旱,也可适当沟灌并及时排出,严禁大水漫灌。多雨季节要疏通好四周的排水沟,注意不要积水。收获前不宜多灌水,土质稍干有利于提高元胡的产量和质量。
2.4病虫害防治
元胡病害主要为霜霉病和菌核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病虫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实行健身栽培,水旱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减少病害虫害发生。播种前用50%甲霜灵800倍液浸种10min或用40%多菌灵拌种,可减少霜霉病发生;发病初期用40%乙磷铝、58%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菌核病可用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防治。发现地下害虫时,可撒毒饵防治,也可用辛硫磷、地虫快杀等药剂灌根。
2.5适时收获
一般在4月底,当地上茎叶完全干枯后选晴天及时收获。收挖时先将畦面杂草清除干净,顺畦浅翻,拾净块茎。收后放室内摊开晾干即可,严禁曝晒。一般产鲜品6 750kg/hm2,高产可达9 000kg/hm2,以个大、饱满、断面色黄者为佳。
关键词 元胡;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 9.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71-01
元胡又名玄胡、延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能,是常用中药材之一。据现代医学研究,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以异喹啉衍生物为主(约1%)。已分离出单一的成分在50种以上,其中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二者为延胡索中的止痛和镇静作用较强的成分;去氢延胡索碱为具有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活性成分。
汉中元胡主要分布在城古、南郑两县的汉江沿岸及南部浅山丘陵区。近几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在700hm2左右,平均产干品3 000kg/hm2,年产商品2 000t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主产区。
1特征特性
元胡株高10~20cm,球状块茎,地上茎短,纤细,稍带肉质,近基部有一磷片。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和强光。元胡种茎在4~5℃时即可发芽出苗,能耐-2~0℃长期低温,一般霜冻对幼苗无冻害。地上部分的生长适温为10~18℃,当温度升到22℃以上时,叶片出现焦枯点,超过25℃时倒苗。元胡块茎形成有2个来源:一是由种块茎外部腐烂,在组织内部重新形成的块茎,俗称母元胡;二是由地下茎的节部膨大而成,俗称子元胡。在母元胡形成以后,子元胡才开始逐渐形成。在汉中生态条件下,元胡正常播种后,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生根、发芽,1月中旬开始出苗,1月下旬齐苗。2月中下旬开始形成子元胡,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子元胡的快速膨大期,4月底成熟。
2高产栽培技术
2.1精细整地
元胡系浅根性作物,喜温暖气候和向阳、湿润的环境。 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的地块为宜。在汉中主产区,多在水稻收获后种植元胡,实行水旱轮作,旱地种植忌连作,需间隔3~4年再种。元胡根浅喜肥,生长季节又短,故施足基肥是增产的关键。上季作物收获后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撒于地面,施农家肥30 t/hm2,经深耕耙细后再施入氮磷钾复合肥600~750kg/hm2,耙匀整平,精耕细作,使表土疏松以利生根。作宽120cm、高25cm的畦,畦面略呈龟背形,以防积水。
2.2适时早播
汉中元胡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为宜,宜适时早种,这样可以使播种后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温度保持在18~20℃,有利于元胡种茎生根和发展地下茎。选择体型整齐、直径l.0~1.4cm、扁球形、淡黄色、无病虫害、无伤疤的当年新生块茎(子元胡)作种。栽种有条播、撒播、穴播3种,以条播为主。在畦面上按18~20cm行距,开宽10cm、深5cm左右的播种沟,每条沟内播2行,株距5~8cm,芽向上,播后盖1层细土并用细粪土盖平播种沟。
2.3肥水管理
元胡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增施磷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长期中巧施追肥。第1次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施腊肥,结合松土除草,施氮磷钾复合肥375kg/hm2,再盖1层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过3~5d后,再浇1次稀人畜粪水使土壤疏松湿润,可保苗防冻,促使地下茎生长旺盛,多分枝,多长茎节。第2次是施苗肥,即在苗高3cm左右时,施稀人粪尿15.0~22.5t/hm2,以后再看苗施肥。
元胡生长期间要求雨水均匀。播种后如土壤干旱,则会影响块茎发根,要在傍晚及时沟灌,次日早晨将水排出,使土壤湿润。出苗后如遇春旱,也可适当沟灌并及时排出,严禁大水漫灌。多雨季节要疏通好四周的排水沟,注意不要积水。收获前不宜多灌水,土质稍干有利于提高元胡的产量和质量。
2.4病虫害防治
元胡病害主要为霜霉病和菌核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病虫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实行健身栽培,水旱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减少病害虫害发生。播种前用50%甲霜灵800倍液浸种10min或用40%多菌灵拌种,可减少霜霉病发生;发病初期用40%乙磷铝、58%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菌核病可用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防治。发现地下害虫时,可撒毒饵防治,也可用辛硫磷、地虫快杀等药剂灌根。
2.5适时收获
一般在4月底,当地上茎叶完全干枯后选晴天及时收获。收挖时先将畦面杂草清除干净,顺畦浅翻,拾净块茎。收后放室内摊开晾干即可,严禁曝晒。一般产鲜品6 750kg/hm2,高产可达9 000kg/hm2,以个大、饱满、断面色黄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