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感染率高、病程短、死亡率偏高。7周龄前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法氏囊受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后,法氏囊肿胀,出血和萎缩,因而鸡体产生免疫抗体的能力减退或消失,引起雏鸡的免疫反应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同时降低对疫病的抵抗力。此时若接种疫苗,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且容易感染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因此,IBD对养鸡业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该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传染病。
1 发病情况
2014年9月10日,古浪县小桥村王林从外地购进2 000羽雏鸡,1日龄时注射了马立克氏病疫苗,9日龄接种了新城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21日龄时雏鸡有表现腹泻,发病后技术员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全群饮水,连用3 d后下痢症状有所缓解,但是雏鸡出现了死亡现象,继续用药效果不明显,同时发病数量逐日增加,有100羽发病,50羽死亡。经用以下药物治疗8 d再无鸡发生死亡现象。2015年3月12日有从外地购进900多羽雏鸡,第3天死亡129羽,3月15日来县动物疫控中心就诊。经县动物疾控中心派工作人员到该养殖户,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鸡法氏囊病。
2 症状
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其病理特征为法氏囊先肿大、出血、坏死,然后迅速萎缩,骨骼肌出血,肾有尿酸盐沉积。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发病高峰期多集中在3~8月份,主要侵害3~6周龄的幼鸡,15周龄以上鸡较少发病,成年鸡通常为隐性感染。临床可见感染雏鸡群早期部分自己啄肛或羽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畏寒,眼睑紧闭,常堆在一起,羽毛凌乱,随即腹泻,部分排白色粘稠的稀便,病雏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雏鸡6羽可见尸体脱水严重,极度消瘦,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严重的在法氏囊内有干酪物,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的表现花斑肾。
4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死雏鸡法氏囊,经磨碎后加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浮液,并与标准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在37 ℃恒温箱中24 h后观察,被检的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之间产生明显的白色沉线,结果为阳性。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即确诊为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时还应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和新城疫的鉴别。
6 治疗措施
(1) 封闭鸡场,用宏基金氯福等消毒液进行紧急消毒,消灭传染源。对将发病鸡群进行隔离治疗。
(2) 对发病鸡群,每只雏鸡注射法特安每千克体重0.5 mL~1 mL,每天肌注一次;同时配合法囊卫士连用5 d;对病鸡同群的鸡使用双倍量的中等毒力的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3) 保证充足的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快乐维补及口服补液盐,连续引用5 d,以提高雏鸡群的免疫力,增强雏鸡的抗病能力。
(4) 鸡法氏囊病中药治疗手段是:使用黄芪、金钱草各50 g,石苇、车前草、虎杖、冬葵子各30 g,牛膝、陈皮、青皮、乌药各25 g,混合加水适量,煎后取汁,供300羽鸡1日分2~3次饮用,连用3剂,效果较好。或者黄芪300 g,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术各150 g,甘草80 g,混合加水适量,煎后取其汁,加入白糖50 g,调合均匀,供500羽鸡1日饮用,每日1剂,连用1 d~3 d,再加磺胺嘧啶片20片研磨后混合一次饮服。x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后,第2天雏鸡死亡就逐渐减少,5 d后死亡停止,10 d后电话回访,鸡群病情得到控制,整体恢复比较良好。
(5) 用庆大霉素或青霉素,以维生素C针剂稀释,给鸡肌肉注射或滴嘴内服,一日两次,连用3 d~5 d。
7 体会
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生产中常用中等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油乳灭活苗对10~16日龄雏鸡进行免疫,另外,为防止因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感染引起免疫失败,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可用当地分离的毒株制成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常收到良好的效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鸡病传入。若要从外地调入,要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鸡场引种,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对引进的鸡需隔离观察2周后无异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饲养。
1 发病情况
2014年9月10日,古浪县小桥村王林从外地购进2 000羽雏鸡,1日龄时注射了马立克氏病疫苗,9日龄接种了新城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21日龄时雏鸡有表现腹泻,发病后技术员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全群饮水,连用3 d后下痢症状有所缓解,但是雏鸡出现了死亡现象,继续用药效果不明显,同时发病数量逐日增加,有100羽发病,50羽死亡。经用以下药物治疗8 d再无鸡发生死亡现象。2015年3月12日有从外地购进900多羽雏鸡,第3天死亡129羽,3月15日来县动物疫控中心就诊。经县动物疾控中心派工作人员到该养殖户,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鸡法氏囊病。
2 症状
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其病理特征为法氏囊先肿大、出血、坏死,然后迅速萎缩,骨骼肌出血,肾有尿酸盐沉积。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发病高峰期多集中在3~8月份,主要侵害3~6周龄的幼鸡,15周龄以上鸡较少发病,成年鸡通常为隐性感染。临床可见感染雏鸡群早期部分自己啄肛或羽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畏寒,眼睑紧闭,常堆在一起,羽毛凌乱,随即腹泻,部分排白色粘稠的稀便,病雏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雏鸡6羽可见尸体脱水严重,极度消瘦,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严重的在法氏囊内有干酪物,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的表现花斑肾。
4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死雏鸡法氏囊,经磨碎后加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浮液,并与标准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在37 ℃恒温箱中24 h后观察,被检的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之间产生明显的白色沉线,结果为阳性。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即确诊为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时还应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和新城疫的鉴别。
6 治疗措施
(1) 封闭鸡场,用宏基金氯福等消毒液进行紧急消毒,消灭传染源。对将发病鸡群进行隔离治疗。
(2) 对发病鸡群,每只雏鸡注射法特安每千克体重0.5 mL~1 mL,每天肌注一次;同时配合法囊卫士连用5 d;对病鸡同群的鸡使用双倍量的中等毒力的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3) 保证充足的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快乐维补及口服补液盐,连续引用5 d,以提高雏鸡群的免疫力,增强雏鸡的抗病能力。
(4) 鸡法氏囊病中药治疗手段是:使用黄芪、金钱草各50 g,石苇、车前草、虎杖、冬葵子各30 g,牛膝、陈皮、青皮、乌药各25 g,混合加水适量,煎后取汁,供300羽鸡1日分2~3次饮用,连用3剂,效果较好。或者黄芪300 g,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术各150 g,甘草80 g,混合加水适量,煎后取其汁,加入白糖50 g,调合均匀,供500羽鸡1日饮用,每日1剂,连用1 d~3 d,再加磺胺嘧啶片20片研磨后混合一次饮服。x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后,第2天雏鸡死亡就逐渐减少,5 d后死亡停止,10 d后电话回访,鸡群病情得到控制,整体恢复比较良好。
(5) 用庆大霉素或青霉素,以维生素C针剂稀释,给鸡肌肉注射或滴嘴内服,一日两次,连用3 d~5 d。
7 体会
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生产中常用中等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油乳灭活苗对10~16日龄雏鸡进行免疫,另外,为防止因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感染引起免疫失败,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可用当地分离的毒株制成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常收到良好的效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鸡病传入。若要从外地调入,要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鸡场引种,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对引进的鸡需隔离观察2周后无异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