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是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阅读—过程体裁法”把学生阅读和教师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相关话题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功能,体验写作过程,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过程体裁法” 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阶段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写作是思维和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学生得分率最低的就是书面表达。据笔者多年观察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的主要问题有:(1)语言知识不扎实。表现为词汇匮乏、用词不当、同一词汇反复使用或搭配错误;句型混淆错用;语法错误。(2)文章主题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缺乏衔接和过渡词,行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差;(3)写作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主题不明,缺少深度。归纳起来:即是语言问题、语篇问题和内容问题。教师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不当。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仍是采用结果法(the product approach)。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然后批阅。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写作过程,没能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笔者经过文献研究发现阅读可以解决学生语言知识,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而“过程体裁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则解决了学生语篇等方面的问题。于是笔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阅读—过程体裁法”这一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互动中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品质,完成自己知识的建构。
2.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的、比学习者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信息。
三、“阅读—过程体裁法”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写前信息输入阶段
(1)课外阅读 给学生提供大量与作文话题相关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摘抄好词好句。此阶段在写作课之前在课外完成,并且要提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他的教学理论力作《阅读的力量》中指出: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阅读都是提高理解水平,扩大词汇量,提高拼写能力,语法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力途径。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有较高质量的输出。只有通过读的不断领会,才能逐步转化为写的能力。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阅读话题的一致性以保证主题词汇的重现率。这种重现率帮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中“习得”词汇,促使学生能更积极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
(2)范文分析 选择特定体裁的典型范文介绍分析某一体裁,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等,分析其功能、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使学生对这种体裁的形式和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写作阶段以及今后类似体裁文章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范文分析在写作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时用了07年高考天津卷为范文:
假设你校举办看图征文活动,题目为“How to Protect Our Eyesight”。请你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并从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谈谈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范文略)
这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说明如何做事情的作文属于事理性说明文。比如:如何使用一件新产品、如何包饺子,如何学外语、如何上网查资料、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等都属于事理性说明文。
在布局结构方面,事理类说明文可分三段来写。在第一段首先要表明说明的对象及目的,如果给出的是图表或图画应首先说明图表或图画内容,但文字不要过多,文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即方法的说明上。第二段是文章的主体,应集中在方法的说明上。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确说明内容。要根据题目要求组织好要点,不要泛泛而谈。例如高考07年天津卷,题目中点明了要学生从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谈谈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但有部分考生忽略了“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这个范围,随意发挥以致要点不全,偏离题目要求,造成失分。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
在语言使用方面,说明时要注意条理性。首先要注意过渡词的使用。写这类说明文通常按照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借助使用过渡词,例如:表顺序的first,then,next,finally 表递进的 besides,in addition,furthermore,moreover等。这类说明文的一些常用句型也可介绍给学生。另外,还可以多使用倒装,定语从句,非谓语,强调句型等使行文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第二阶段:信息输出阶段
(1)协商与模仿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根据范文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互相讨论和切磋。讨论内容包括如何布局,可以用哪些句式,如何写主题句,如何扩展主题句等。
(2)独立写作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作文题目,运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范文分析时获得的体裁知识以及与同学协商时获取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创作。这一过程包括审题,打腹稿,列提纲,打草稿,修改,完善,成文等过程。
(3)修改编辑 这一阶段包括作者自己修改,小组互改和教师批改。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从别的同学那学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因此通过自改和互改不但发现纠正了错误并且作文内容也得到了充实完善。在这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因此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批改放在最后。教师可以从文章结构,内容要点,语言的使用(如:是否使用高级词汇,较复杂的结构等),文章的衔接以及是否达到交际的目的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性或综合性评价。
四、结束语
“阅读—过程体裁法”结合了阅读和“ 过程体裁法”的优点,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掌握了体裁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关注学生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过程,尤其在协商与模仿和修改编辑阶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Krashen, S.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
【关键词】“阅读—过程体裁法” 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阶段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写作是思维和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学生得分率最低的就是书面表达。据笔者多年观察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的主要问题有:(1)语言知识不扎实。表现为词汇匮乏、用词不当、同一词汇反复使用或搭配错误;句型混淆错用;语法错误。(2)文章主题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缺乏衔接和过渡词,行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差;(3)写作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主题不明,缺少深度。归纳起来:即是语言问题、语篇问题和内容问题。教师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不当。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仍是采用结果法(the product approach)。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然后批阅。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写作过程,没能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笔者经过文献研究发现阅读可以解决学生语言知识,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而“过程体裁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则解决了学生语篇等方面的问题。于是笔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阅读—过程体裁法”这一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互动中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品质,完成自己知识的建构。
2.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的、比学习者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信息。
三、“阅读—过程体裁法”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写前信息输入阶段
(1)课外阅读 给学生提供大量与作文话题相关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摘抄好词好句。此阶段在写作课之前在课外完成,并且要提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他的教学理论力作《阅读的力量》中指出: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阅读都是提高理解水平,扩大词汇量,提高拼写能力,语法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力途径。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有较高质量的输出。只有通过读的不断领会,才能逐步转化为写的能力。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阅读话题的一致性以保证主题词汇的重现率。这种重现率帮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中“习得”词汇,促使学生能更积极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
(2)范文分析 选择特定体裁的典型范文介绍分析某一体裁,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等,分析其功能、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使学生对这种体裁的形式和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写作阶段以及今后类似体裁文章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范文分析在写作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时用了07年高考天津卷为范文:
假设你校举办看图征文活动,题目为“How to Protect Our Eyesight”。请你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并从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谈谈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范文略)
这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说明如何做事情的作文属于事理性说明文。比如:如何使用一件新产品、如何包饺子,如何学外语、如何上网查资料、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等都属于事理性说明文。
在布局结构方面,事理类说明文可分三段来写。在第一段首先要表明说明的对象及目的,如果给出的是图表或图画应首先说明图表或图画内容,但文字不要过多,文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即方法的说明上。第二段是文章的主体,应集中在方法的说明上。考生要认真审题,明确说明内容。要根据题目要求组织好要点,不要泛泛而谈。例如高考07年天津卷,题目中点明了要学生从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谈谈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但有部分考生忽略了“阅读时间、光线、眼睛保健及睡眠等方面”这个范围,随意发挥以致要点不全,偏离题目要求,造成失分。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
在语言使用方面,说明时要注意条理性。首先要注意过渡词的使用。写这类说明文通常按照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借助使用过渡词,例如:表顺序的first,then,next,finally 表递进的 besides,in addition,furthermore,moreover等。这类说明文的一些常用句型也可介绍给学生。另外,还可以多使用倒装,定语从句,非谓语,强调句型等使行文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第二阶段:信息输出阶段
(1)协商与模仿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根据范文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互相讨论和切磋。讨论内容包括如何布局,可以用哪些句式,如何写主题句,如何扩展主题句等。
(2)独立写作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作文题目,运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范文分析时获得的体裁知识以及与同学协商时获取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创作。这一过程包括审题,打腹稿,列提纲,打草稿,修改,完善,成文等过程。
(3)修改编辑 这一阶段包括作者自己修改,小组互改和教师批改。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从别的同学那学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因此通过自改和互改不但发现纠正了错误并且作文内容也得到了充实完善。在这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因此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批改放在最后。教师可以从文章结构,内容要点,语言的使用(如:是否使用高级词汇,较复杂的结构等),文章的衔接以及是否达到交际的目的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性或综合性评价。
四、结束语
“阅读—过程体裁法”结合了阅读和“ 过程体裁法”的优点,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掌握了体裁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关注学生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过程,尤其在协商与模仿和修改编辑阶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Krashen, S.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