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灯塔看守人》中,波兰人史卡汶斯基在历经各种坎坷与漂泊后,终于找到了一份看守灯塔的工作。岛屿荒无人烟,点灯的工作枯燥无味,这份旁人无法忍受的苦差,却让史卡汶斯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平静。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本波兰语的诗集,重新唤起了他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却让他耽误了点灯,致使来往船只搁浅,史卡汶斯基最终丢掉了工作。对祖国的强烈的感情和思念使他忘了自己的责任,激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孤独的老人的悲惨遭遇的同情。
关键词:显克微支;《灯塔看守人》;冲突
亨利克· 显克微支(1846-1916)是波兰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世界闻名的波兰爱国主义小说家,也是鲁迅和托尔斯泰最崇拜的作家。他的一生创作颇丰,作品曾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有2000多个译本,再版次数和印数都居波兰之首。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流畅,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波兰语言大师”。1896年, 显克微支发表了《你往何处去》, 并“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创作上表现出的令人惊叹的才华和卓越成就”,这部小说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波兰文学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灯塔看守人》(1881)是显克微支第一篇被翻译成中文的小说。 叙述了一个年过七十的波兰老人史卡汶斯基一生中无数次不幸和挫折当中的一段生活经历。美国属地阿斯宾华尔岛灯塔的看守人失踪,因此缺一位尽职尽责的看守人。虽然这是一份苦差,在这个面积不到一亩的孤岛上,除了星期日外,每天都要上下几百级又高又陡的台阶,是一份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所有这一切在史卡汶斯基看来都微不足道,他对此非常向往。他一生历经各种磨难和坎坷,参加过西班牙、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的战争,得到过数枚功勋奖章,他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军人。他也流浪过很长时间,流浪时他做过很多工作。他的运气实在不好,每次他想要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时,就会遇到各种变故,最后只能继续流浪。他曾在澳洲做过金矿工,在非洲掘过钻石,还曾在东印度做过雇佣兵,在加利福尼亚经营过牧场,刚刚准备安定下来,就遇到了旱灾。他前往巴西的内陆,跟那里的土著进行交易,但是她的木筏却在亚马逊河上被撞碎了。他就这样没有武器,食不果腹地在森林里流浪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他来到了阿尔干萨斯州,在那里开了一家铸铁厂,本来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却遇到了大火,在那场大火里,他的铸铁厂被烧得什么都没剩下。在落基山的时候,他还不幸地被印第安人抓走,如果不是遇到了好心的加拿大猎户,救了他的性命,史卡汶斯基恐怕早就死了。史卡汶斯基还先后在两艘船上工作过,一艘船来往于巴西和法国之间运货,另一艘是捕鲸鱼的船,但这两艘船后来都出了意外,沉没了。就像是一种诅咒,冥冥之中,有一只巨大而仇怨的手,在一切的陆地上或水面上到处跟着他,可是他从来没有屈服过。他熱爱劳动、正直无私、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史卡汶斯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烈火中的锻炼,苦难中的磨砺,但他始终充满信心,毫不失望,认为将来一切自会好转。可是,到头来依然一无所有,唯有满头白发。
长期的流浪生涯让史卡汶斯基对安宁平静的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希望通过灯塔看守人这个职位安稳下来。他前来应征并说服美国领事而得到任用。史卡汶斯基的思乡之情也在这份安稳中渐渐消沉下去,直到一日,史卡汶斯基收到了波兰侨民协会寄来的几本波兰语的诗集。这本诗集唤起了他的爱国之情和思乡之情,史卡汶斯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能在这个孤岛之上见到波兰文的书籍,这也使他因沉浸其中而忘记点灯,造成船的搁浅,最终丢失了工作,又开始了新的流浪。
在《灯塔看守人》中,显克微支塑造了一个失去家园、四处漂泊、饱经风霜而又挚爱祖国的波兰老人形象。显克微支的作品以情动人,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进而产生共鸣。在《灯塔看守人》中,史卡汶斯基的感情描写充分,性格鲜明。通过描写他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表现史卡汶斯基命运的悲剧性。主人公史卡汶斯基的感情和理智有时候是有矛盾的。当他看到波兰语写的诗集,读着祖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他那已经安定下来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读着读着他进入了梦境,梦境中,他回到自己的祖国,看到了真正的波兰之夜。那天晚上,他忘记了点亮灯塔上的灯。对祖国的强烈的感情和思念使他忘了自己的责任。作品着力表现人物身上这种感情冲动和激流, 进而表现人物的这种感情与责任的冲突。《灯塔看守人》把人物合理的感情与错误的行动后果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更激起人们思考,为什么史卡汶斯基一生流浪没有家园呢?虽然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没有一句直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语言,但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史卡汶斯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安定幸福的晚年。它激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孤独的老人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同情。
参考文献:
[1]孙席珍,蔡一平编.东欧文学史简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王荣久,李南友编.东欧文学名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显克微支.灯塔看守人[M].翁文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显克微支.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M].施蛰存,周启明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
关键词:显克微支;《灯塔看守人》;冲突
亨利克· 显克微支(1846-1916)是波兰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世界闻名的波兰爱国主义小说家,也是鲁迅和托尔斯泰最崇拜的作家。他的一生创作颇丰,作品曾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有2000多个译本,再版次数和印数都居波兰之首。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流畅,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波兰语言大师”。1896年, 显克微支发表了《你往何处去》, 并“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创作上表现出的令人惊叹的才华和卓越成就”,这部小说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波兰文学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灯塔看守人》(1881)是显克微支第一篇被翻译成中文的小说。 叙述了一个年过七十的波兰老人史卡汶斯基一生中无数次不幸和挫折当中的一段生活经历。美国属地阿斯宾华尔岛灯塔的看守人失踪,因此缺一位尽职尽责的看守人。虽然这是一份苦差,在这个面积不到一亩的孤岛上,除了星期日外,每天都要上下几百级又高又陡的台阶,是一份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所有这一切在史卡汶斯基看来都微不足道,他对此非常向往。他一生历经各种磨难和坎坷,参加过西班牙、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的战争,得到过数枚功勋奖章,他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军人。他也流浪过很长时间,流浪时他做过很多工作。他的运气实在不好,每次他想要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时,就会遇到各种变故,最后只能继续流浪。他曾在澳洲做过金矿工,在非洲掘过钻石,还曾在东印度做过雇佣兵,在加利福尼亚经营过牧场,刚刚准备安定下来,就遇到了旱灾。他前往巴西的内陆,跟那里的土著进行交易,但是她的木筏却在亚马逊河上被撞碎了。他就这样没有武器,食不果腹地在森林里流浪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他来到了阿尔干萨斯州,在那里开了一家铸铁厂,本来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却遇到了大火,在那场大火里,他的铸铁厂被烧得什么都没剩下。在落基山的时候,他还不幸地被印第安人抓走,如果不是遇到了好心的加拿大猎户,救了他的性命,史卡汶斯基恐怕早就死了。史卡汶斯基还先后在两艘船上工作过,一艘船来往于巴西和法国之间运货,另一艘是捕鲸鱼的船,但这两艘船后来都出了意外,沉没了。就像是一种诅咒,冥冥之中,有一只巨大而仇怨的手,在一切的陆地上或水面上到处跟着他,可是他从来没有屈服过。他熱爱劳动、正直无私、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史卡汶斯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烈火中的锻炼,苦难中的磨砺,但他始终充满信心,毫不失望,认为将来一切自会好转。可是,到头来依然一无所有,唯有满头白发。
长期的流浪生涯让史卡汶斯基对安宁平静的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希望通过灯塔看守人这个职位安稳下来。他前来应征并说服美国领事而得到任用。史卡汶斯基的思乡之情也在这份安稳中渐渐消沉下去,直到一日,史卡汶斯基收到了波兰侨民协会寄来的几本波兰语的诗集。这本诗集唤起了他的爱国之情和思乡之情,史卡汶斯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能在这个孤岛之上见到波兰文的书籍,这也使他因沉浸其中而忘记点灯,造成船的搁浅,最终丢失了工作,又开始了新的流浪。
在《灯塔看守人》中,显克微支塑造了一个失去家园、四处漂泊、饱经风霜而又挚爱祖国的波兰老人形象。显克微支的作品以情动人,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进而产生共鸣。在《灯塔看守人》中,史卡汶斯基的感情描写充分,性格鲜明。通过描写他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表现史卡汶斯基命运的悲剧性。主人公史卡汶斯基的感情和理智有时候是有矛盾的。当他看到波兰语写的诗集,读着祖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歌,他那已经安定下来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读着读着他进入了梦境,梦境中,他回到自己的祖国,看到了真正的波兰之夜。那天晚上,他忘记了点亮灯塔上的灯。对祖国的强烈的感情和思念使他忘了自己的责任。作品着力表现人物身上这种感情冲动和激流, 进而表现人物的这种感情与责任的冲突。《灯塔看守人》把人物合理的感情与错误的行动后果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更激起人们思考,为什么史卡汶斯基一生流浪没有家园呢?虽然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没有一句直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语言,但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史卡汶斯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安定幸福的晚年。它激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孤独的老人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同情。
参考文献:
[1]孙席珍,蔡一平编.东欧文学史简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王荣久,李南友编.东欧文学名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显克微支.灯塔看守人[M].翁文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显克微支.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M].施蛰存,周启明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