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之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回归,在此同时,也不能放弃教师的讲授。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讲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67-01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了回归,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主动地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地发表自己意见,老师肯定着学生的回答,不断鼓励、表扬,于是掌声不断。欣喜之余,突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学生纷乱的讨论,老师对学生讨好式的评价,好多重要的环节、重要的知识一带而过,不禁想问:我们教师的位置哪去了?传统的讲授哪儿去了?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前面的学习过程还比较流畅,到学生质疑时,有个女生提问:起始句的意思应该是“三秦辅城阙”,为何诗中却用“城阙辅三秦”?记得当时就要求学生讨论,学生的回答不一而足,有说可能诗人写颠倒了,有说是为了押韵,有说为了平仄等等,更多的表示不知道。
课后,有一些学生找我,要对这种情况了解个究竟,我意识到,由于我的少讲,学生还是有疑惑。于是,在下一节课,我专门讲了古诗中的倒装的知识:讲了倒装的形式、倒装的作用,并举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词《忆秦娥》)等例子,这样学生才算明白了。我想,如果离开教师“讲”的环节,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讨论;对讨论的结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附合赞同着学生的意见,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将会囫囵吞枣,稀里糊涂,找不到知识的本真源头。
从新课程改革这个提法就可以看出,既然叫“改革”,而不是“革命”,就能说明一切。“改革”是将原有体制中不合理和已过时的东西,根据新的标准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以改进,“革命”则是将原来的体系彻底推翻,重新建立全新的体系。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创新。那么传统的“讲授法”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舍弃呢?
课堂上教师不讲,究其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到位,不敢讲,不敢问。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现代课堂崇尚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于是,现在的课堂中就很忌讳老师的“讲”。教师也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生怕被扣上“一言堂”、“满堂灌”的帽子,该讲不讲,当问不问。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了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不能讲,讲不了。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变了,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了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有很多的看法和见解,当然也会产生许多疑惑。我们一些教师由于课前备课不充分,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和扩展,面对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心中自己先慌了,不知道怎样处理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不知如何对待课堂的生成,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只好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下课再研究吧”。这本无可厚非,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出现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节课里,老师这也不会,那也不知道,这也放在课下,那也留在以后研究,学生会怎么想呢?
三、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把握不到位,不懂讲,不知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缺失,学生往往是机械学习的“苦行僧”。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重新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现在课堂上又出现了一种严重的偏颇,一谈自主学习,有的老师理解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一谈探究,就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于是,一上课,老师三言两语之后,就开始了“自主学习”,学生自由看书,相互讨论,大胆发言。眼看就快下课了,学生还没得出个所以然来。教师没有给学生说清楚本节课的任务,或说得不明确;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没有作必要的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作必要的引导。私下问老师的时候,老师的回答令人深思:上课我一讲不又变成传授了吗?不是倡导相信学生能学会,让学生自主探索吗?果真如此的话,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是的,学生是需要自主学习,需要合作探究,但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们也该讲一讲,学生自主学习该学什么,怎么去学;合作探究该探究哪些方面的问题,从哪些角度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探究。教师没有用可行的教学方法、策略去指导学生,不懂该讲些什么,该问些什么,那课堂只可能是闹哄哄一片,剩下的只是热闹,却没有任何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呼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恰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不能丢弃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走出课堂教学“讲”的迷失。
我们提倡精讲,在学生产生疑惑处讲解,给学生解惑,否则,我们会掉入表面热闹的自主讨论的泥潭中,学生产生的疑惑并没有得到消除;我们提倡在知识的难点,易混淆的地方,做适当的讲解,使学生的思维不走入误区,及时给学生指明路标;我们提倡在学生的几种观点争持不下的时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价值观。
讲解是必要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需要适当的知识补充性讲解,需要精当的点拨性讲解,需要实实在在的引导性讲解,一味追求自主式的讨论,摒弃讲解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讲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67-01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到了回归,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主动地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地发表自己意见,老师肯定着学生的回答,不断鼓励、表扬,于是掌声不断。欣喜之余,突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学生纷乱的讨论,老师对学生讨好式的评价,好多重要的环节、重要的知识一带而过,不禁想问:我们教师的位置哪去了?传统的讲授哪儿去了?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前面的学习过程还比较流畅,到学生质疑时,有个女生提问:起始句的意思应该是“三秦辅城阙”,为何诗中却用“城阙辅三秦”?记得当时就要求学生讨论,学生的回答不一而足,有说可能诗人写颠倒了,有说是为了押韵,有说为了平仄等等,更多的表示不知道。
课后,有一些学生找我,要对这种情况了解个究竟,我意识到,由于我的少讲,学生还是有疑惑。于是,在下一节课,我专门讲了古诗中的倒装的知识:讲了倒装的形式、倒装的作用,并举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词《忆秦娥》)等例子,这样学生才算明白了。我想,如果离开教师“讲”的环节,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讨论;对讨论的结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附合赞同着学生的意见,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将会囫囵吞枣,稀里糊涂,找不到知识的本真源头。
从新课程改革这个提法就可以看出,既然叫“改革”,而不是“革命”,就能说明一切。“改革”是将原有体制中不合理和已过时的东西,根据新的标准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以改进,“革命”则是将原来的体系彻底推翻,重新建立全新的体系。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创新。那么传统的“讲授法”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舍弃呢?
课堂上教师不讲,究其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到位,不敢讲,不敢问。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现代课堂崇尚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于是,现在的课堂中就很忌讳老师的“讲”。教师也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生怕被扣上“一言堂”、“满堂灌”的帽子,该讲不讲,当问不问。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了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不能讲,讲不了。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变了,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了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有很多的看法和见解,当然也会产生许多疑惑。我们一些教师由于课前备课不充分,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和扩展,面对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心中自己先慌了,不知道怎样处理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不知如何对待课堂的生成,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只好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下课再研究吧”。这本无可厚非,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出现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节课里,老师这也不会,那也不知道,这也放在课下,那也留在以后研究,学生会怎么想呢?
三、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把握不到位,不懂讲,不知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缺失,学生往往是机械学习的“苦行僧”。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重新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现在课堂上又出现了一种严重的偏颇,一谈自主学习,有的老师理解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一谈探究,就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于是,一上课,老师三言两语之后,就开始了“自主学习”,学生自由看书,相互讨论,大胆发言。眼看就快下课了,学生还没得出个所以然来。教师没有给学生说清楚本节课的任务,或说得不明确;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没有作必要的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作必要的引导。私下问老师的时候,老师的回答令人深思:上课我一讲不又变成传授了吗?不是倡导相信学生能学会,让学生自主探索吗?果真如此的话,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是的,学生是需要自主学习,需要合作探究,但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们也该讲一讲,学生自主学习该学什么,怎么去学;合作探究该探究哪些方面的问题,从哪些角度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探究。教师没有用可行的教学方法、策略去指导学生,不懂该讲些什么,该问些什么,那课堂只可能是闹哄哄一片,剩下的只是热闹,却没有任何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呼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恰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不能丢弃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走出课堂教学“讲”的迷失。
我们提倡精讲,在学生产生疑惑处讲解,给学生解惑,否则,我们会掉入表面热闹的自主讨论的泥潭中,学生产生的疑惑并没有得到消除;我们提倡在知识的难点,易混淆的地方,做适当的讲解,使学生的思维不走入误区,及时给学生指明路标;我们提倡在学生的几种观点争持不下的时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价值观。
讲解是必要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需要适当的知识补充性讲解,需要精当的点拨性讲解,需要实实在在的引导性讲解,一味追求自主式的讨论,摒弃讲解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