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专题片悬念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像看山峰那样,力求起伏跌宕,最忌平坦无奇。写文章如是,拍片子也是如此。一部专题片必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才能牢牢牵住观众“猎奇”的心。因此,电视专题片必需富于悬念,方能达到“才下峻岭又高峰,曲径通幽花满路”的效果。
  标新立异吸眼球
  如今网上有个新名词叫“标题党”,说的就是那些用耸动的标题忽悠人的人,他们的追求就是“标题吓人”。不管人们对“标题党”怎样评价,有一点不容置疑,“标题党”都是悬念大师。我们做专题片其实也应该有这种“标题党”的风范,要力求“标题打人”,在标题中鲜明地设置出悬念来。
  专题片《把文化“种”在村里》就巧用标题设置了悬念。日常生活中人们只听说过种树、种菜,但本片却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也“种”在了村里,让人耳目一新。怎么说是“种”文化呢?待观众看完之后才明白,原来所谓“种”文化就是艺术团利用冬闲时节下乡开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活动,教农民一些基本的舞台表演技巧,将以往艺术团下乡送文化转变为下乡“种”文化。活动结束,艺术团走了,但文化却扎扎实实地在农村生了根。看完片子,观众会产生“原来如此”的念头,但回头一想,这个标题却恰如其分,不得不赞服。像这样的标题,正如其自身所表达的内容那样,在片子开头就在观众心里“种”下了悬疑,这颗“种子”还将随着片子的情节发展而成长。
  《今日说法》中,有一个片子叫《天上“掉”下一个贼》,看到这个标题,人们就会觉得很奇怪,脑子里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贼怎么能从天上掉下来?难道这个贼是外星人?这个贼都偷了一些什么?抓住了没有?这个标题的设置立刻抓住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观众有无数疑问等待着片子的解答。看完整个片子,观众才明白,所谓的“天”是天花板,而贼是顺着通风管道割开天花板入室行窃的。此类标题,醒目奇特,不得不让观众惊呼妙哉。
  颠倒乾坤显中心
  倒叙法是电视专题片中常见的叙述手法之一,它往往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先抛出来吸引观众,让观众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使观众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接下来再从事件的开头展开叙述。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俗套,在一开头就甩出“包袱”,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也能使专题片的结构曲折多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我县在拍摄党员教育微电影《扶墙》时就运用了倒叙方法设置悬念。影片一开头就拍摄了曾作兴家院子里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喜庆非凡。而与此同时,现场却传来一阵抽泣声。再看,原来是主人公一家倚在门口啜泣。这种大喜大悲的场面对比让观众看不出门道,急切地想要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这种悬念设置让观众欲罢不能,激发了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
  我们制作的另一部片子《赤脚“飞天”路》讲述的是一个赤脚农民变为企业老板的致富故事。我们在开片抛出了一个引子,介绍了主人公刘鹏飞现在的身份——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商界精英。然而,就在两年前,他还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民。短短的两年时间为何一个人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就让人想要知道究竟刘鹏飞有什么致富窍门,竟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片子接下来就自然而然地讲述了他从身无分文的赤脚农到身家千万的阔老板的过程,将他“飞天”之路的艰辛展现出来。
  巧设误会起波澜
  “神奇来自巧合,精妙源于误会”,在影视作品中,制片人经常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巧妙地设置误会、设置矛盾,造成人物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关系,从而制造情节波澜,吸引观众欣赏下去。
  电影《黑炮事件》讲的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工程师赵书信去邮局发了一封电文内容为 “寻找黑炮”的电报,结果被怀疑是特务的暗语,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公安局展开调查后,经过许多曲折,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其中,编导设置了电报内容本身引起的误会,以及身为一个工程师为何要发此类电报的矛盾,吊足观众的胃口,吸引他们看下去。
  设置误会就要寻找能够引起误会的点,只要冲突点找到了,自然就能够制造出悬念。在拍摄人物专题片《山里先亮的一盏灯》时,我们抓住“谁烧山谁坐牢”这样一句多年的口号作为冲突点。主人公刘先亮放火烧毁自家灌木林,村民误会报警,可后来发现,原来主人公烧毁灌木是为了栽种杉树树苗,寻求致富商机。看到刘先亮的致富路,随后几年大家陆陆续续学着主人公“毁林种树”,刘先亮敢为人先带动全村致富的品质随着情节发展便被展示出来。误会设置法,新奇独特,能够在短时间内吊起观众的胃口,但也应注意,误会的设置不能故弄玄虚,不要让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应做到表情达意含而微露、隐而不匿,给观众留一个“观看诱饵”。
  欲扬先抑凸个性
  俗话说:“直头布袋最无味。”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是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的,欲扬先抑是专题片常见的“曲笔”之一。它是指从反面入手,极力渲染刻画表现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锋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制造反差,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前面的抑是为了后面的扬,抑与扬相反相成、相互映衬,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雷公”的幸福生活》中,我们开篇就用镜头特写“雷公”黝黑的面庞、粗糙的手指和破烂的衣衫,给人们呈现了一个不修边幅的邋遢男人形象。为了增强看点,我们又将他妻子对他不顾家的抱怨以及村民对他爱逞能、好管闲事的评论加到片中,一个“问题人物”的形象就这么出来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接着镜头突转,用“雷公”为村里做的大事还原了他的勤劳质朴的本色,塑造出了一个为建设美好家乡不辞辛苦、甘被误解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通过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人物形象就显得更加鲜活。
  又如专题片《痴心不悔为党歌》中,开头时我们用了大量的镜头刻画了主人公作为一个年迈笨拙、整日痴迷演戏的老戏篓子的一面,有那么一点“跳梁小丑”的意味,人们也多拿他打趣以博一笑;结尾处,我们才点明他一生坚持演戏,就是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百姓语言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此时人们也发现,他们的生活中早已离不开他。这个“老戏篓子”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下了一个“人”字。在这里,先抑后扬的方法运用到位,做到了尽可能地“丑化”人物,从而突出其“美”的本质。
  勤用设问扣心弦
  俗话说:“思源于疑。”疑能使人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自身的思维之弦。在电视专题片中,能通过展现情节设置疑团,从而引导观众产生问题,也是一个巧妙设置悬念的“手筋”。
  专题片《“夺”来的丰收》就运用设问方法制造悬念,紧扣观众心弦。片中不断提出设问:在北方春涝、南方干旱这种全国各地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粮食连续丰收?今年的收成究竟怎样?九连增的粮食产量还能再创新高吗?最后的丰收到底是怎样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观众心里打满了问号,然后片子自问自答,展开叙述,告诉观众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
  运用设问法设置悬念具有迅速地调动观众情绪、快速地使观众融入剧情的特点,且表达方式简要易懂、明白晓畅。专题片《甘做百姓解忧人》开头刻画了一个普通的农村汉子形象,紧接着提出设问:主人公彭光珍是如何获得“全国优秀调解员”荣誉称号的?他的“调解员之路”是怎么走过的?这些问题让人产生“不知缘由不罢休”的心理,急欲观片求解。
  专题片巧妙设置悬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精彩,迅速调动观众的观看欲望,引导观众深入体验片中人物情感,产生思想共鸣。设置悬念贵在藏而不露,让观众自己随着片子的进行认识“庐山真面目”,从而生出“豁然开朗、落英缤纷”的观赏体验。
  (作者为江西省宁都县委组织部干部)
其他文献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将远程教育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商网建设等紧密结合,实现了联合培训、综合服务。发挥终端站点党员服务中心作用,将培训内容刻录成光盘,发放到每个基层站点,采取专题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农村党员集中开展知识培训。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创新开展评比表彰活动,精选涌现出的远教学用先进典型到乡镇、村开展宣讲,介绍远程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交流致富经验,增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全国农村
期刊
“白山黑水帝业兴,金源右翼古双城。”作为东北历史名城的黑龙江省双城市,北依哈尔滨,南望吉林,拉林河、松花江玉带般环绕着双城市的千里沃野。这里地势平坦,耕地多,土质肥,是黑龙江主要的粮食、亚麻和甜菜基地之一。近年来,双城市委组织部总结以往经验,辟建了远程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以“一站式服务”的形式开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群众有了“便民之家”  过去,由于全市的远程教育站点相对分散,再加上整体的师
期刊
2013年6月,福建省永安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制作的两部专题片《走进高增》和《和谐从这里开始》,双双荣获了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市县电视台优秀电视节目评选二等奖。对于这个荣誉,我们这个创作团队的所有人都很兴奋。当然,也只有我们才知道这荣誉背后的艰辛。  永安市别称“燕城”,因境内九龙溪与巴溪交汇于城西侧,形似燕尾,故得名。不知是否与此有关,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也像纷飞的燕子一样勤劳,这
期刊
屈指算来,我从事电教工作有七年了。在这七年中,我曾背着摄像机翻山越岭,无论严寒酷暑,拍摄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大千世界那或宏伟或真挚的一幕幕在我的镜头下徐徐展开——有建功立业的奋斗史,有感动一方的好人榜,也有默默无闻奉献不辍的“小人物”。我记录着他们,也感悟着镜头里的故事带给我的人生启示。  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拍摄过很多人物,其中不乏风云一时的成功人士,但只有专题片《大爱无言》主人公——耄耋老
期刊
用摄影报道宣传党的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是远教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拍好主题活动照片,也是完成好这项工作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拍好主题活动照片呢?  首先要做到准确跑位。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功课,弄清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路线、停留地点等。特别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要充分利用活动的间隙,尽量熟悉拍摄环境,以便拍摄时提前预知、提早占位,选取到最佳的拍摄角度。  其次是要积极抢位。拍摄视察活动时,现场参与
期刊
从万里无云的高空俯瞰齐鲁大地的风貌,你会发现,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由胜利油田的腹地注入碧蓝的渤海湾,红黄蓝三色交织,如锦如画,此处就是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在这片多彩的沃土上,有三个面对工作永远冲在最前、面对困难永不言退的电教人,为这片锦绣之地增光添色。他们笑称,他们是“垦利远教三个兵”。  女兵也“疯狂”  垦利远教的排头兵是位“女兵”,叫宋雯雯。2012年,带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她站上了党教中心副主
期刊
案例链接:最近,某远教QQ群里热烈讨论示范站点建设工作。一位同志指出,有的示范站点经验过于独特,别人学不来,与其说是典型,不如说是“点型”,示范意义不强,不适合担当示范重任。此言一出,一部分同志表示赞同,认为之所以建设示范点,就是要让示范点经验普及开来,放之一地而皆准。如果别人没法学,那示范还有啥意义?另一部分同志则表示反对,认为那些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站点彰显的是昂扬的创新意识,展示的是远程教育
期刊
如何拓展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江苏省沭阳县通过整合远教信息资源和传播平台,编发党建手机报,对此做出了成功的探索。2013年以来,沭阳县将党建工作与远程教育紧密结合,从“小”“新”“活”三个维度进行“微创新”,为广大党员打造出鲜活、实用的“指尖上的党课”。  编织“空中新闻网”  围绕将最新最及时的新闻资讯传递给基层党员的目标,沭阳党建手机报设置了《时政要闻》《政务信息》《一线传真》等子栏
期刊
电视新闻报道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共性。那么在共性的背后,视客观公正为生命的电视新闻报道允不允许有个性?其个性是否会损害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新闻报道的个性又如何把握呢?  一、电视新闻报道应有个性  谈到电视新闻报道是否应该有个性的问题,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个性会不会影响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而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是当前强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新闻工作的底线。那么在坚守真实这一底线的同
期刊
拍摄制作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电视专题片,是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常在我们所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中,有很大比重的题材是直接表现农村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的,反映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故事,比较容易被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所接受,起到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周围人的作用。但是,如何坚持把镜头对着农牧民,如何更好地挖掘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人物性格,拍摄制作出既受欢迎又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