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养生别忘“接地气”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记得前些年拆平房建高楼的时候,不少老人不愿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接不到地气,“住这么高,总不
  ‘接地气’,人怎么能长得结实呢?”
  “接地气”真的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吗?
  “接地气”是符合我国古代养生哲理的。古代哲人认为,人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会导致各种疾病,只有保持平衡,生命活动才会旺盛。天为阳气,地为阴气,因此经常赤足踏地,可使地之阴气通过脚板升入体内,从而起到养阴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的身体是一个导体,所以,常有机会吸收静电。当人体静电积存过多,又没有地方“放电”时,静电就会在人体内作怪,影响人体内分泌的平衡,从而干扰人的情绪,导致失眠、烦恼。因此,人们应常与大地有“肌肤之亲”,赤足行走或赤足坐、躺在草地上,不仅人会感到特别舒服和清爽,而且可以消除失眠、烦恼等症状。
  春夏之间,可以多到户外走走。如果实在不能赤足,可穿布底鞋在土地上走,人体静电能通过布鞋底释放到大地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气”虽然对健康有益,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赤足接触大地。因为地气属阴偏寒,所以,阳虚怕冷的人不宜直接赤足去“接地气”。另外,“接地气”也要考虑季节和气候,潮湿寒冷的环境下不宜去“接地气”,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粉末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进行了表征.样品的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采用静态表面
秋风瑟瑟,万物收敛,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萧索之景。这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难免情绪低落,甚至悲忧。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即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动人诗句,还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等人们熟悉的句子。  中医理论认为,肺外应于秋,在志为忧,悲忧最易伤肺。《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秋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测量下限是光散射颗粒测试技术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比较归一化散射光强的分布图和构造方差函数F(d)对颗粒散射光的光强分布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讨论,对Mie散射向Ray
为了解国内外SnO2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按照该材料的发展历程,对纳米粉体、纳米薄膜、纳米一维材料、介孔及多孔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结果认为,
运动后的心率是衡量心脏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近期研究表明,若运动后心率过慢会增加患房颤的风险。  发表于权威杂志《循环》的这项研究于1972-1975年间共纳入2000多名挪威中年健康男性,并进行了追踪研究,所有参与者都健康且没有心血管疾病征兆。平均随访30年后,其中13%的男性出现房颤,平均71岁。那些在6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后心率低于100次/分钟的男性日后患房颤风险明显升高。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
"如果你20岁时不检查胆固醇,30岁时不检查血压,40岁时不检查血糖,你能期待50岁发生什么事?"——吉恩(美国男性健康联合机构委员会专家)
养黄鳝用避孕药  黄鳝用避孕药,传言能找到的记录最早的是2007年,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鳝鱼养殖户为了让鳝鱼长得大,卖个好价钱,就挖空心思想出让鳝鱼少繁殖甚至不繁殖,不繁殖的鳝鱼就会长个子。而不让其繁殖的最理想办法,就是给鳝鱼避孕。”  而在传言之前,确实有用避孕药养黄鳝的事情发生。据调查,1998年人工网箱养鳝技术刚起步的时候,湖北、江西有些养殖户,在黄鳝快怀卵时,为了给黄鳝“避孕”(网箱内不
前段时间,我去了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如皋。如皋已有1600年建县史,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三国军事家吕岱、宋代词人王观、明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