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茶文化的宣传形式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柳沙学校为例,论述学校茶文化宣传的策略:以显性与隐性的教育相结合,为学校的茶文化宣传奠定基础;深化校园茶文化宣传的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茶文化宣传新形式,加强学校茶文化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宣传,树立学校茶文化品牌形象,促进中华优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 宣传形式 学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24-02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具有促进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和丰富文化生活等功能。南宁市柳沙学校以茶文化为载体,把茶文化的独特内涵融入学校教育中,丰厚学校茶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和雅教育”,正所谓“一茶一静谧,一沙一和雅”。学校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出“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八德,将其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文明礼仪相结合,契合了“培育快乐儒雅的小茶人”理念,让学生了解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茶文化中获得滋养。为此,本文探究学校茶文化的具体宣传形式,以茶文化教育推动学校学科教学的发展,为学校树立起校园茶文化品牌形象。
  一、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为学校茶文化宣传奠定基础
  (一)“显性”的茶文化宣传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显性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影響的有形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是显性教育的一部分,为学校茶文化宣传提供有力保障。南宁市柳沙学校坐落于青山绿水环绕的柳沙半岛中心,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创造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学校将茶文化宣传渗透在外显的校园文化中,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构建了独具学校特色的“十二景”,如“茗香雅舍”茶室是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茶室中,学生可以参与多样茶事活动,如泡茶、饮茶、品茶等,亲身体验茶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体现学校“培育快乐儒雅小茶人”的办学理念。学校吉祥物“雅雅”是以“茶芽”为设计理念,取嫩黄色塑身,其图标、塑像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体现出“和雅小茶人”之气质,象征着柳沙学子开启智慧之旅;茶香四溢的“和园”运动场,种植了十八学士、六角粉莲、赤丹、七仙女等十余个茶花品种。满载书香的“雅苑”,雕刻着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景观有“茶圣”陆羽铜像、教学楼道前的十六片叶子叙说着关于“茶八德”的故事,另外还有“八德明智墙”,等等。正所谓:墙里香茶墙外道,墙外学子,墙里茶花笑。学生漫步在“国学长廊”,吟诵茶经里的“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品读《论语》《道德经》《孟子》《三字经》《弟子规》里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白了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的道理等。校园中合理进行土地资源规划,把“茶文化”渗透于一方土地、一处景,不仅营造了茶文化特色校园氛围,而且在无形中通过显性的资源宣传了学校茶文化特色。
  (二)“隐性”的茶文化宣传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所谓“隐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身对周围的人、事、物、景的感知。“茶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隐性文化内涵的载体,是学校茶文化宣传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隐性的茶文化宣传根植于学校精神层面,其中“三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包含了校风、教风、学风。南宁市柳沙学校的校风为“崇和立品,醇雅立德”,教风是“善赏启慧,善导树人”,学风则是“怀璞守真,潜心向学”。秉承“和言雅行”的校训,在“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指引下,学校引领柳沙学子以茶花作为做人的品格标准,做一个“和在嘉言、雅于善行”的人。
  不仅如此,学校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从中凝练出“茶八德”,将“康、乐、甘、香、和、清、敬、美”渗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中,以“健康、快乐、奉献、创造、文明、清雅”为核心,贯穿美德教育、书香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师德教育、感恩教育等,结合“润心以茶 育人以雅”的办学特色,构建一支严谨治学、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从而为精神文化的奠基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渗透茶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校园文化宣传铺设坚实的基石。
  “隐性”茶文化宣传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开展的各类特色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茶文化研学活动等,都是学校茶文化宣传的重要渠道,更是师生向外界宣传学校茶文化的新形式。以学校特色茶文化活动为例,“茶香飘满园·茶情沁心怀”“创和雅文化·展科技未来”等主题都是学校最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节日”。在茶文化主题节日文化活动中,有极富壮乡特色和茶文化特色的大型歌舞表演,有各班精心准备的茶席展示,有现场煮茶、品香茗,品尝特色茶点、美食等活动,是集茶文化、民族文化、科技文化于一体的饕餮盛宴。又比如以“品一盏香茗·听一曲古韵”“茶人茶语品茶韵·茶学盛会展风采”为主题参加茶博会的活动,通过茶空间互动,辅以视觉、听觉、味觉浸润茶的意境,扩大学校茶文化宣传教育的普及程度,深受参会观众的喜爱。
  二、深化校园茶文化宣传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茶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经过长期建设凝结而成的教育活动,是塑造学校影响力的有力武器。学校文化渗透,宣传先行。宣传工作在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利用好文化资源,完善学校茶文化的呈现形式,重视挖掘茶文化资源的多面性,打通对外宣传的路径,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将学校茶文化宣传落到实处,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文化展示机会。学校茶文化宣传要与时俱进、内外结合,内有学校茶文化的展现,外有茶文化的延伸。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加速茶文化的沉积与融合,构建文化宣传体系。相辅相成的校际交流、教研活动的互相沟通与有效切磋,搭建了对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茶文化,感受学校茶文化的魅力,让学校茶文化宣传更有力度、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茶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茶知识教育,而是一种精神文化教育。茶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感知茶文化精髓,使其知行合一。南宁市柳沙学校以“茶八德”为核心,整合教育教学活动制订茶文化课程,创建了“和雅课程”体系,全面构筑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教育网,把“润心以茶·育人以雅”的教学理念融入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礼等茶文化活动体验中,结合学校实际与文明挂钩、与友善契合、与公正同行、与爱国共存,全面推动茶文化建设。通过课程整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等,打造一系列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美育教育、奉献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快乐教育、生涯教育等教育理念体系,让学校课程与茶文化内涵相融合,夯实学校茶文化的精神品质与核心内涵,为柳沙学校“培养快乐儒雅的小茶人”服务。
  三、融合宣传新形式,加强学校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宣传
  新闻媒体的介入,赋予了校园文化传播方式的全新挑战,使得信息资源形式丰富多样,传输速度快、覆盖面积大、辐射面广,为宣传学校茶文化拓宽了渠道。学校推广茶文化除了师生口头相授、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熏陶等方式,还应该借助新媒体融合宣传新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同实施,加强学校茶文化宣传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
  学校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负责撰写新闻稿、拍摄活动照片、统计宣传数据等,建立长效的新闻报道机制。与社会新闻媒体合作,重视以网络传输技术为主、传统宣传形式为辅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校茶文化氛围。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钉钉直播等多社交渠道,发布与学校茶文化相关的信息。进一步优化宣传内容,增大学校茶文化新闻动态容量,完善校园宣传机制。如结合学校茶文化特色多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题比赛等,普及学校茶文化内涵、知识,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校园动态资讯作为网络宣传的新亮点,加大学校茶文化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力。
  学校还与社会茶文化单位定期举办“茶文化”活动,如党员建设“茶廉活动”、“茗师”培训班、茶艺提高班、“万古茶园”茶研学等实践活动,为柳沙学子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达到丰富校园生活、宣傳学校茶文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柳沙学校的茶文化宣传工作,根植学校文化底蕴,加深师生对学校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师生身体力行。以后,我校会继续重视茶文化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法,多方位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曼,沈文慧.新闻宣传与校园特色文化的宣传[J].教育界·下旬,2014(8).
  [2]陈志章.美国社会隐性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张晓晖,卢奔宇.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J].读现代职业教育,2019(34).
  [4]吴波.浅析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茶文化为载体在中小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编号:2019B235)、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茶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编号:2018C5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邓铃玲(1993—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二级教师,现任职于南宁市柳沙学校,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节庆;“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与提升的核心要素,社区特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是课程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特色课程应设计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精准服务于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课程实施形式;特色项目工作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具备团队协作、持续开发、项目化实施等优势,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策略包括打造优秀课程开发团队、基于需求打造课程特
期刊
[摘 要]在“一带一路”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荔江湾景区的营销策略创新为例,通过对其目前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荔江湾景区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荔江湾;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中圖分类号]F590 [文献
期刊
[摘 要]全域旅游是集旅游景观、产品、人文、市场、服务、管理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综合化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章从分析全域旅游理念入手,结合丽江经验,阐述丽江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丽江全域旅游发展途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现状分析;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白话为例,论述方言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朗读俗语,习唱童谣;讲述方言故事,演绎本地人物形象;游历旧地,亲身感受;推荐南宁白话方言读本,拓展方言知识。  【关键词】方言 课堂 南宁白话 白话童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5-02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提出要“大力推广和
期刊
[摘 要]文章应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障碍因素主要有项目较少而教学内容单一、人才培养受到地域限制、国内外留学生思维习惯与所用语言存在差异、各种参与主体利益关联度不同等,从而提出了增加与创新交流互动项目、拓展合作区域与合作单位、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与条件、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方言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发展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方言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南宁白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7-03  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南宁市柳沙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茶文化的实践,提出深入挖掘提炼茶文化中蕴含的“康”“乐”“甘”“香”“和”“清”“敬”“美”等“八德”,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编写茶文化校本课程,策划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等建议,不断探索将茶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以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陶冶学生身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茶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论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校本课程中获益更大。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生评价 南宁白话 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9-03  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课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乡村旅游对农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恭城红岩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发展;恭城红岩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