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要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浇灌美育这块沃土。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
教材中存在无数的自然美。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 和赤壁古战场的雄奇险峻,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经过作家的审美处理后,比自 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鲁彦在《听潮》中描写大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象朦胧欲睡似的”。郦道远的《三峡》是一偏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语言,再现了巫峡的壮美。这些都显示 出大自然的迷人姿色,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我们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篇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 水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自然美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形式美,它以自然感性形象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通过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自然美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情感。
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 形成表象。语文教师就是要用作品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染,运用生动优美的语 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 爱美。如《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要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铺浓 一幅幅淡雅的工笔画,如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美景图、空灵水晶图等。通过对一幅幅画面的讲述,使学生感 受到济南的暖冬慈善如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济南虽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幅严酷的面孔, 倒反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
其次,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绪之后,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准确地理解美、 欣赏美的能力。由于美的事物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要认识一个具体对象是美是丑,美多少,丑多 少,不仅要观察它的种种表象,更重要的是剖析它的内在本质。《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论外貌他是个丑 八怪,可是论心地呢?他纯真、善良,对女主人公爱慕至极,但他却不以自己的“丑”去惊扰“美”,最后力 图以自己的“丑”去捍卫“美”,以致为“美”而殉。这个敲钟人是个形丑而神美的典型。莫泊桑的小说《我 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他们星期天出游,都力图打扮得漂亮一些,有风度一些。他们的外貌也确实不 丑,但是,在对待于勒的态度上,则暴露了他们见利忘义、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菲利普夫妇可算是形美而神 丑的典型。在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项链》中,路瓦栽夫人则更是追求貌美的牺牲品,忽视对这一形象的正确 评价,就容易使学生对其向往奢华生活产生共鸣,对其在“舞台上”的成功表示羡慕,对其丢失项链表示惋惜 。
再者,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了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表达美的能 力。通过阅读、分析,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艺术美及作品再现的生活美、自然美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美的感 染并和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作文,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由仿写、看图 写、缩写、扩写、改写,或自拟题目写,或由教师命题写。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我们要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乐之者”。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養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 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要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浇灌美育这块沃土。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
教材中存在无数的自然美。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 和赤壁古战场的雄奇险峻,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经过作家的审美处理后,比自 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鲁彦在《听潮》中描写大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象朦胧欲睡似的”。郦道远的《三峡》是一偏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语言,再现了巫峡的壮美。这些都显示 出大自然的迷人姿色,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我们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篇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 水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自然美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形式美,它以自然感性形象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通过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自然美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情感。
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 形成表象。语文教师就是要用作品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染,运用生动优美的语 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 爱美。如《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要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铺浓 一幅幅淡雅的工笔画,如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美景图、空灵水晶图等。通过对一幅幅画面的讲述,使学生感 受到济南的暖冬慈善如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济南虽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幅严酷的面孔, 倒反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
其次,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绪之后,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准确地理解美、 欣赏美的能力。由于美的事物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要认识一个具体对象是美是丑,美多少,丑多 少,不仅要观察它的种种表象,更重要的是剖析它的内在本质。《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论外貌他是个丑 八怪,可是论心地呢?他纯真、善良,对女主人公爱慕至极,但他却不以自己的“丑”去惊扰“美”,最后力 图以自己的“丑”去捍卫“美”,以致为“美”而殉。这个敲钟人是个形丑而神美的典型。莫泊桑的小说《我 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他们星期天出游,都力图打扮得漂亮一些,有风度一些。他们的外貌也确实不 丑,但是,在对待于勒的态度上,则暴露了他们见利忘义、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菲利普夫妇可算是形美而神 丑的典型。在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项链》中,路瓦栽夫人则更是追求貌美的牺牲品,忽视对这一形象的正确 评价,就容易使学生对其向往奢华生活产生共鸣,对其在“舞台上”的成功表示羡慕,对其丢失项链表示惋惜 。
再者,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了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表达美的能 力。通过阅读、分析,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艺术美及作品再现的生活美、自然美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美的感 染并和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作文,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由仿写、看图 写、缩写、扩写、改写,或自拟题目写,或由教师命题写。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我们要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乐之者”。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養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 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