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和护理事业的发展,男性在护理行业中存在的必要性日趋显著。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高校男护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适应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间接造成护理领域中男护士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本文针对男护生专业认同感和适应感的现状展开调查,具体分析影响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有效增强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与适应感,提高护理教育质量,不断壮大护理队伍,推进护理事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专业适应感;影响因素;对策
近几年,临床护理对男性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很多医院越来越重视男护士的培养,并且日益扩大招聘需求,但就目前看,护理仍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的地区男护士占比达到 1.8%[1]。护理人才出现严重男女比例失调现象。有研究表明,男护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适应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护生的职业选择,造成了男护士的流失。专业认同感和适应感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2]以及对某种环境的适应现象,决定着是否从事护理行业的源泉和动力,并规定着男护士的发展趋势。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认同感与适应感即指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护理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積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而且对其有很好的适应现象。鉴此,本文对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与适应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培养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降低男护士的流失状况,改善男护士的稀缺趋势,提升男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均有助益。
一、男护生专业学习的现状
(一)男护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
胡铭峡等调查结果显示,四年制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自愿报考护理专业的男护生仅有29.6%,而75%学生考虑转行。据毛英梅调查结果,仅有10%的男护生因喜欢而选择护理工作,对护理职业具有认同感。王建萍等调查显示,132人中被调剂录取至护理专业的男护生占86.3%,对专业认同状态的各个因素选择“不确定”的男护生所占比例达20.3%~57.5%。陈靖等的研究表明,仅有6.2%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38.5%的人了解过护理专业。马旭攀等的研究显示,68%的男护生都表示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行业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些研究均从不同层面体现出了如今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低下的现状,以及对专业不认同的表现,进一步延伸了护理行业出现男护士供不应求局面的原因。
(二)男护生专业适应感的现状
洪菲菲等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男生适应感处于中等水平,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这与余晓云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学习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环境因素因子得分最低。另外,高年级男护生学习适应感整体较差。张丽芳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护理填报为第一志愿的男护生学习适应感整体状况较好,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因子得分较高。而填报为第二、三志愿的男护生学习适应感较差。
二、影响因素
(一)专业认同感
1.心理因素 据调查,男性在选择护理专业时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管是从事护理专业学习的同学还是教学的老师,或是医疗卫生从业的护理人员,女性的比重仍占多数,以我校近三年男护生人数为例,男性比例从21.6%增长至2017年的28.0%,反映社会更加看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优势,但就从属地位而言,女性作为主体,男性处于弱势地位的趋势尚未改变。这样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男护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职业偏见,造成专业认同感降低。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有研究发现家庭文化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男护士们认为对他们最有利的支持系统是他们的家庭。然而只有40%的男护生的家人和朋友支持其学习护理专业。因此,我国男护生专业认同感偏低与家人和朋友对护理专业的看法有很大联系。
3.社会因素
护士的形象由女性来承担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事情,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做事细心周到,更适合从事护理工作,王永芳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还发现如果有人需要护理,有60%的人会选择女护士,15%的人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选择男护士。这种社会歧视现象反映了男性在护理事业中的地位,是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4.学校因素
医学院校教育体制的弊端致使许多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存在许多误解,专业思想普遍不稳定,并未重视对男护生的发展培养,医学课程的安排仍然与女护生的自身特点相适应,缺乏可以发挥男护生职业优势的教学方式。另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更偏重于实际操作,而男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明显弱于女护生。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男护生学习的困难度,导致其专业认同感难以提升。
(二)专业适应感
1.个性特征
根据郭喜青研究,男性在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均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男护生的稳定性和社会性略低于女生。相对于女护生,男护生的这些优势特征恰好符合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因此,男护生在护理专业的学习方面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处于较低水平。
2.教养方式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总分密切相关。父母对男护生的关爱和教育方式是其自信心建立的基础。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恰当,符合男护生的发展,那么男护生对环境和学习等的适应能力就比较突出。反之,则会影响男护生专业适应感的提升。
3.年级影响
不同年级的男护生对专业适应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洪菲菲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 3 年级男护生学习适应性整体较差,特别是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1年级、2年级的男护生。所以,低年级(1年级和 2 年级) 是男护生学习适应性最强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在理想的引导下更容易投入到医学知识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墙,范东英.我国男护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
[2]谷桂菊主编.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专业适应感;影响因素;对策
近几年,临床护理对男性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很多医院越来越重视男护士的培养,并且日益扩大招聘需求,但就目前看,护理仍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的地区男护士占比达到 1.8%[1]。护理人才出现严重男女比例失调现象。有研究表明,男护生对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适应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护生的职业选择,造成了男护士的流失。专业认同感和适应感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2]以及对某种环境的适应现象,决定着是否从事护理行业的源泉和动力,并规定着男护士的发展趋势。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认同感与适应感即指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护理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積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而且对其有很好的适应现象。鉴此,本文对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与适应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培养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降低男护士的流失状况,改善男护士的稀缺趋势,提升男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均有助益。
一、男护生专业学习的现状
(一)男护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
胡铭峡等调查结果显示,四年制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自愿报考护理专业的男护生仅有29.6%,而75%学生考虑转行。据毛英梅调查结果,仅有10%的男护生因喜欢而选择护理工作,对护理职业具有认同感。王建萍等调查显示,132人中被调剂录取至护理专业的男护生占86.3%,对专业认同状态的各个因素选择“不确定”的男护生所占比例达20.3%~57.5%。陈靖等的研究表明,仅有6.2%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38.5%的人了解过护理专业。马旭攀等的研究显示,68%的男护生都表示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行业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些研究均从不同层面体现出了如今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低下的现状,以及对专业不认同的表现,进一步延伸了护理行业出现男护士供不应求局面的原因。
(二)男护生专业适应感的现状
洪菲菲等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男生适应感处于中等水平,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这与余晓云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学习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环境因素因子得分最低。另外,高年级男护生学习适应感整体较差。张丽芳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护理填报为第一志愿的男护生学习适应感整体状况较好,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因子得分较高。而填报为第二、三志愿的男护生学习适应感较差。
二、影响因素
(一)专业认同感
1.心理因素 据调查,男性在选择护理专业时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管是从事护理专业学习的同学还是教学的老师,或是医疗卫生从业的护理人员,女性的比重仍占多数,以我校近三年男护生人数为例,男性比例从21.6%增长至2017年的28.0%,反映社会更加看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优势,但就从属地位而言,女性作为主体,男性处于弱势地位的趋势尚未改变。这样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男护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职业偏见,造成专业认同感降低。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有研究发现家庭文化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男护士们认为对他们最有利的支持系统是他们的家庭。然而只有40%的男护生的家人和朋友支持其学习护理专业。因此,我国男护生专业认同感偏低与家人和朋友对护理专业的看法有很大联系。
3.社会因素
护士的形象由女性来承担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事情,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做事细心周到,更适合从事护理工作,王永芳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还发现如果有人需要护理,有60%的人会选择女护士,15%的人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选择男护士。这种社会歧视现象反映了男性在护理事业中的地位,是男护生专业认同感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4.学校因素
医学院校教育体制的弊端致使许多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存在许多误解,专业思想普遍不稳定,并未重视对男护生的发展培养,医学课程的安排仍然与女护生的自身特点相适应,缺乏可以发挥男护生职业优势的教学方式。另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更偏重于实际操作,而男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明显弱于女护生。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男护生学习的困难度,导致其专业认同感难以提升。
(二)专业适应感
1.个性特征
根据郭喜青研究,男性在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均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男护生的稳定性和社会性略低于女生。相对于女护生,男护生的这些优势特征恰好符合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因此,男护生在护理专业的学习方面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处于较低水平。
2.教养方式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总分密切相关。父母对男护生的关爱和教育方式是其自信心建立的基础。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恰当,符合男护生的发展,那么男护生对环境和学习等的适应能力就比较突出。反之,则会影响男护生专业适应感的提升。
3.年级影响
不同年级的男护生对专业适应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洪菲菲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 3 年级男护生学习适应性整体较差,特别是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1年级、2年级的男护生。所以,低年级(1年级和 2 年级) 是男护生学习适应性最强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在理想的引导下更容易投入到医学知识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墙,范东英.我国男护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
[2]谷桂菊主编.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