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龙痛心苦难中的妻女
贺龙是在家乡闹革命时间最长,且经历了几次旧式婚姻变故的元帅。
1896年,贺龙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除了在家做农活外,常跟随父亲到四乡帮人家做裁缝。年岁稍大时,又跟随亲友在湘鄂川黔边境做点贩运茶叶、药材和其他土特产的小生意。这种到处奔波的生活,不仅使贺龙熟悉了湘鄂川黔边境的风俗人情、山河城镇,更主要的是使他了解了民间疾苦,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1910年春,贺龙奉父母之命,与贫农的女儿徐月姑结婚,并生下女儿贺金莲。
1920年,贺龙与土家族姑娘向元姑结婚。贺姓家族因贺龙与前妻结婚多年未能生儿子,按照当地习俗,为贺龙举行了“丧婚”,借以告慰先灵。这次结婚,贺龙并未参加,由贺龙未出嫁的小妹贺绒姑抱着大公鸡,与新娘拜了天地。
1925年5月18日,贺龙回到分别了五年之久的家乡桑植洪家关,祭奠祖先,看望亲族故友。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特地派秦光远回武汉,寻找贺龙的家眷。
当时军情紧急,离开武汉时,贺龙家眷来不及疏散,只好留在汉口。南昌起义后,唐生智搜捕共产党人,查封了第二十军留守处,查抄了在鲍罗廷公馆里的贺龙私人住房。贺龙眷属东躲西藏,不知去向。12月间,秦光远终于找到了她们,将贺龙夫人向元姑、胡琴仙,还有女儿贺金莲接到了上海。向元姑化名王向氏,胡琴仙化名王琳,贺金莲化名王金莲,在泰辰里住了下来。
胡琴仙从小就是受苦人,成年后,以卖艺为生,生活艰难。经人介绍,她来到澧州镇守使署服务,后来与贺龙结合。
1928年,贺龙奉命去湘鄂边组织武装,向元姑回到桑植,后在家乡病故。王琳、贺金莲留在上海,生活十分困苦。泰辰里改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机关,王琳在这个机关里当服务员。不久,机关被国民党特务破坏,王琳、贺金莲被捕入狱,受尽折磨。贺金莲病逝于狱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经组织营救,王琳被释放出狱,隐姓埋名,流落上海。后来,她返回了桑植故里,晚年定居成都。“文革”中,有人企图利用经历坎坷的王琳,对她百般威胁,让其诬陷贺龙,但她坚持说:“在我和贺龙相处的日子里,我认为他是个好人。”她的品德,令人钦佩。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对周恩来说:“湘西是我的家乡,我从民国五年开始就在那里拖队伍,和北洋军阀打了10年仗,我人熟地熟,干起暴动来更方便,有成功的把握。”于是,贺龙一行于1928年2月28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不久,他在洪家关举义,创建红四军,开辟了湘鄂西武装。
1929年9月,贺龙与军部军政训练班教员、共产党员蹇先任结婚。
1933年,国民党对贺龙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实行惨无人道的“围剿”,并扬言要“刨土三尺,斩草除根”。敌人不但抄了贺龙的家,还烧了他家的屋,挖了他家的祖坟。贺龙的姐姐贺香姑(即贺英)、贺五妹和堂弟贺锦斋,在与敌人的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了,他的妹妹贺满姑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
贺龙有位堂嫂,叫陈桂英。贺龙小时吃过她的奶,长到四五岁时,也常去她家吃饭。这位堂嫂的儿子贺桂如,后来跟随贺龙参加了红军,当过团长,1929年在桑植樟耳坪战斗中不幸牺牲。贺龙一直惦念着这位堂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便托人带话问候陈桂英。这位堂嫂为此给贺龙寄来了一张照片。贺龙看了,感慨良多,亲笔写了一封信,让他的外甥(妹妹贺满姑的儿子)向楚才带回故乡。信是这样写的:
“桂英姐:你的来信我收到了。看了你的相片,你确实老了,你这一生可以说完全是靠辛勤劳动过日子,这正是你的美德。桂如侄儿虽为革命牺牲,但是他的血没有白流,换取了今天中国革命的胜利,你是很光荣的。我已写信给桑植县政府证明你是烈属。兹逢楚才回家之便,特函致复,并寄上我的照片一张,仅缺大女儿捷生一人,给你留念。贺龙,1951年2月12日。”
1934年11月,贺龙率部重新打回湘西。1935年11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开始撤离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这是贺龙最后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生前,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文革”时期,贺龙一再交代儿女要将自己的骨灰安置在故乡。2007年3月22日,是贺龙元帅诞辰日,贺龙元帅的夫人及全家护送其骨灰回故乡,安置在风景秀丽的天子山贺龙公园。
罗荣桓临走时寄信劝旧妻改嫁
罗荣桓,1902年11月生,湖南衡山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今属衡东县)人。
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自幼跟父亲读书,写得一手好字。罗国理不到2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罗国理继承父业,做了一名童蒙塾师。孩子一个接一个出世后,他这个穷教书匠入不敷出,只得弃教经商。他借了三吊铜钱,在南湾开了一个罗永隆字号的杂货铺,不久又兼卖中草药。罗国理的家道开始走向小康。他添置了一些田产后,又逐渐跻身于乡绅之列。不久,当上了黑田罗氏的征首(即族长)和乡里的团总。他还出头筹集资金在南湾修建了一座异山享祠,以纪念罗氏十二世祖先罗异山。罗荣桓两三岁的时候,罗国理举家迁至异山享祠居住。
罗荣桓的母亲姓贺,娘家几代都是长工。罗氏的家谱上称誉她“外柔内刚”、“明达机警”,是“寒林一枝之秀”。从日后罗荣桓的身上,可以看到他所受到的母亲性格的影响。她一生养育了六男二女,罗荣桓在兄弟间排行第五。
封建的社会、家庭生活,给罗荣桓的精神上增添了巨大压力,使他形成了沉默和内向的性格,喜欢从书籍中寻求乐趣。
1919年夏,罗荣桓到长沙去读中学。12月,罗荣桓因学校罢课还乡时,家里正忙着过年和为父母做五十大寿。罗荣桓看到堂屋里为父母制作的“艾令同庆”(古人称50岁为艾)的寿匾,正在上着最后一道油漆。直到此时,有一件事他还被蒙在鼓里。原来,罗国理已决定要乘着做寿和过年的机会,为罗荣桓完婚。女方是一位贫家的女儿,比罗荣桓大两岁,名叫颜月娥。罗荣桓不同意。可是他如果违抗父命,就要同家庭决裂。刚刚17岁的罗荣桓还做不到这一点,他想继续读书,经济上还不独立,只好按照“父母之命”的祖传老例当了新郎。罗国理把继承家业的希望寄托在罗荣桓身上。他认为,为罗荣桓娶了媳妇,就可以把儿子拴在家里,从而使永隆号能够复兴。罗荣桓不同意父亲的安排,不愿去当永隆号杂货铺的什么老板。因此,他同父亲、同家庭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冲突。
1926年夏,到广州报考中山大学工学院未被录取的罗荣桓,于11月间返回故乡。这时,湖南省的农民运动正迅猛发展,衡山又是湖南农民运动发展得比较好的县份。
罗荣桓一回到家,街坊四邻纷纷前来看望,向他打听北伐的情况。一些农会积极分子又邀请他参加农会工作,罗荣桓欣然从命,随即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动员农民参加农会的工作中去,连抱一抱刚刚满月的女儿都没有空。
1927年4月上旬,罗荣桓收到好友彭明晶的来信。信中说,他参加了北伐宣传队,已随北伐军由广州来到武昌,转入武昌中山大学,建议罗荣桓也到武昌来读书。彭明晶这封信使罗荣桓怦然心动。4月14日,他动身去了武汉。这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偏僻的南湾,但土豪劣绅已经蠢蠢欲动,罗荣桓常常处于地主分子罗凤梧、肖罗仙等的监视之中。为避免意外,他在这一天夜里,由一名农会积极分子老肖护送,秘密出发。临行前,他回到屋里看看已经熟睡的刚刚半岁的小女儿,俯下身去亲了亲,然后告别了家人,就上路了。从此,他南征北战,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却再也没有回过南湾。
贺龙是在家乡闹革命时间最长,且经历了几次旧式婚姻变故的元帅。
1896年,贺龙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除了在家做农活外,常跟随父亲到四乡帮人家做裁缝。年岁稍大时,又跟随亲友在湘鄂川黔边境做点贩运茶叶、药材和其他土特产的小生意。这种到处奔波的生活,不仅使贺龙熟悉了湘鄂川黔边境的风俗人情、山河城镇,更主要的是使他了解了民间疾苦,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1910年春,贺龙奉父母之命,与贫农的女儿徐月姑结婚,并生下女儿贺金莲。
1920年,贺龙与土家族姑娘向元姑结婚。贺姓家族因贺龙与前妻结婚多年未能生儿子,按照当地习俗,为贺龙举行了“丧婚”,借以告慰先灵。这次结婚,贺龙并未参加,由贺龙未出嫁的小妹贺绒姑抱着大公鸡,与新娘拜了天地。
1925年5月18日,贺龙回到分别了五年之久的家乡桑植洪家关,祭奠祖先,看望亲族故友。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特地派秦光远回武汉,寻找贺龙的家眷。
当时军情紧急,离开武汉时,贺龙家眷来不及疏散,只好留在汉口。南昌起义后,唐生智搜捕共产党人,查封了第二十军留守处,查抄了在鲍罗廷公馆里的贺龙私人住房。贺龙眷属东躲西藏,不知去向。12月间,秦光远终于找到了她们,将贺龙夫人向元姑、胡琴仙,还有女儿贺金莲接到了上海。向元姑化名王向氏,胡琴仙化名王琳,贺金莲化名王金莲,在泰辰里住了下来。
胡琴仙从小就是受苦人,成年后,以卖艺为生,生活艰难。经人介绍,她来到澧州镇守使署服务,后来与贺龙结合。
1928年,贺龙奉命去湘鄂边组织武装,向元姑回到桑植,后在家乡病故。王琳、贺金莲留在上海,生活十分困苦。泰辰里改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机关,王琳在这个机关里当服务员。不久,机关被国民党特务破坏,王琳、贺金莲被捕入狱,受尽折磨。贺金莲病逝于狱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经组织营救,王琳被释放出狱,隐姓埋名,流落上海。后来,她返回了桑植故里,晚年定居成都。“文革”中,有人企图利用经历坎坷的王琳,对她百般威胁,让其诬陷贺龙,但她坚持说:“在我和贺龙相处的日子里,我认为他是个好人。”她的品德,令人钦佩。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对周恩来说:“湘西是我的家乡,我从民国五年开始就在那里拖队伍,和北洋军阀打了10年仗,我人熟地熟,干起暴动来更方便,有成功的把握。”于是,贺龙一行于1928年2月28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不久,他在洪家关举义,创建红四军,开辟了湘鄂西武装。
1929年9月,贺龙与军部军政训练班教员、共产党员蹇先任结婚。
1933年,国民党对贺龙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实行惨无人道的“围剿”,并扬言要“刨土三尺,斩草除根”。敌人不但抄了贺龙的家,还烧了他家的屋,挖了他家的祖坟。贺龙的姐姐贺香姑(即贺英)、贺五妹和堂弟贺锦斋,在与敌人的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了,他的妹妹贺满姑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
贺龙有位堂嫂,叫陈桂英。贺龙小时吃过她的奶,长到四五岁时,也常去她家吃饭。这位堂嫂的儿子贺桂如,后来跟随贺龙参加了红军,当过团长,1929年在桑植樟耳坪战斗中不幸牺牲。贺龙一直惦念着这位堂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便托人带话问候陈桂英。这位堂嫂为此给贺龙寄来了一张照片。贺龙看了,感慨良多,亲笔写了一封信,让他的外甥(妹妹贺满姑的儿子)向楚才带回故乡。信是这样写的:
“桂英姐:你的来信我收到了。看了你的相片,你确实老了,你这一生可以说完全是靠辛勤劳动过日子,这正是你的美德。桂如侄儿虽为革命牺牲,但是他的血没有白流,换取了今天中国革命的胜利,你是很光荣的。我已写信给桑植县政府证明你是烈属。兹逢楚才回家之便,特函致复,并寄上我的照片一张,仅缺大女儿捷生一人,给你留念。贺龙,1951年2月12日。”
1934年11月,贺龙率部重新打回湘西。1935年11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开始撤离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这是贺龙最后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生前,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文革”时期,贺龙一再交代儿女要将自己的骨灰安置在故乡。2007年3月22日,是贺龙元帅诞辰日,贺龙元帅的夫人及全家护送其骨灰回故乡,安置在风景秀丽的天子山贺龙公园。
罗荣桓临走时寄信劝旧妻改嫁
罗荣桓,1902年11月生,湖南衡山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今属衡东县)人。
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自幼跟父亲读书,写得一手好字。罗国理不到2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罗国理继承父业,做了一名童蒙塾师。孩子一个接一个出世后,他这个穷教书匠入不敷出,只得弃教经商。他借了三吊铜钱,在南湾开了一个罗永隆字号的杂货铺,不久又兼卖中草药。罗国理的家道开始走向小康。他添置了一些田产后,又逐渐跻身于乡绅之列。不久,当上了黑田罗氏的征首(即族长)和乡里的团总。他还出头筹集资金在南湾修建了一座异山享祠,以纪念罗氏十二世祖先罗异山。罗荣桓两三岁的时候,罗国理举家迁至异山享祠居住。
罗荣桓的母亲姓贺,娘家几代都是长工。罗氏的家谱上称誉她“外柔内刚”、“明达机警”,是“寒林一枝之秀”。从日后罗荣桓的身上,可以看到他所受到的母亲性格的影响。她一生养育了六男二女,罗荣桓在兄弟间排行第五。
封建的社会、家庭生活,给罗荣桓的精神上增添了巨大压力,使他形成了沉默和内向的性格,喜欢从书籍中寻求乐趣。
1919年夏,罗荣桓到长沙去读中学。12月,罗荣桓因学校罢课还乡时,家里正忙着过年和为父母做五十大寿。罗荣桓看到堂屋里为父母制作的“艾令同庆”(古人称50岁为艾)的寿匾,正在上着最后一道油漆。直到此时,有一件事他还被蒙在鼓里。原来,罗国理已决定要乘着做寿和过年的机会,为罗荣桓完婚。女方是一位贫家的女儿,比罗荣桓大两岁,名叫颜月娥。罗荣桓不同意。可是他如果违抗父命,就要同家庭决裂。刚刚17岁的罗荣桓还做不到这一点,他想继续读书,经济上还不独立,只好按照“父母之命”的祖传老例当了新郎。罗国理把继承家业的希望寄托在罗荣桓身上。他认为,为罗荣桓娶了媳妇,就可以把儿子拴在家里,从而使永隆号能够复兴。罗荣桓不同意父亲的安排,不愿去当永隆号杂货铺的什么老板。因此,他同父亲、同家庭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冲突。
1926年夏,到广州报考中山大学工学院未被录取的罗荣桓,于11月间返回故乡。这时,湖南省的农民运动正迅猛发展,衡山又是湖南农民运动发展得比较好的县份。
罗荣桓一回到家,街坊四邻纷纷前来看望,向他打听北伐的情况。一些农会积极分子又邀请他参加农会工作,罗荣桓欣然从命,随即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动员农民参加农会的工作中去,连抱一抱刚刚满月的女儿都没有空。
1927年4月上旬,罗荣桓收到好友彭明晶的来信。信中说,他参加了北伐宣传队,已随北伐军由广州来到武昌,转入武昌中山大学,建议罗荣桓也到武昌来读书。彭明晶这封信使罗荣桓怦然心动。4月14日,他动身去了武汉。这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偏僻的南湾,但土豪劣绅已经蠢蠢欲动,罗荣桓常常处于地主分子罗凤梧、肖罗仙等的监视之中。为避免意外,他在这一天夜里,由一名农会积极分子老肖护送,秘密出发。临行前,他回到屋里看看已经熟睡的刚刚半岁的小女儿,俯下身去亲了亲,然后告别了家人,就上路了。从此,他南征北战,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却再也没有回过南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