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法在古代戏剧教学中的实施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之苑中的一朵奇葩。在对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个古代戏剧片段的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一种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阅读。
  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窦娥冤》是元代杂剧艺术创始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伟大戏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感天动地的第一悲剧。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杰出的戏剧语言艺术大师王实甫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我国古典戏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鲜明地表现出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婚姻制度的主题,第一次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把爱情题材的戏剧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
  《牡丹亭》出现于与欧洲文艺复兴同时期的明代,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又一座不朽的丰碑。作品歌颂了人世间超越生死的爱情,讴歌了火热人性冲破冰冷“天理”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不论从作者地位,还是从作品自身价值来看,三部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各自的突出成就,成为我国古代戏剧中的鼎足之作。
  二、人物情节——三个女人三台戏
  三位伟大的作家,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几位光芒四射的女性形象。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寒门之女,因替父抵债做了童养媳,不幸夫死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后遭无赖陷害,为救婆婆于杖下而被昏官屈打成招,蒙冤被斩,死前她以三桩誓愿感天动地,而降六月飞雪。窦娥替夫尽孝,服侍婆婆,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的传统美德,而面对冤屈,她指天斥地,发下誓愿,又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刚强性格和对黑暗势力强烈的反抗精神。在她身上,处处彰显着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由衷钦佩的美好品质。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身为相国之女、名门闺秀,她知书达礼,性格善良,与落魄书生张珙相知相爱。面对老夫人的违约赖婚,她针锋相对,大胆反抗,并通过斗争与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她敢于违背“父母之命”这一千古不变的“天理”,成为反抗封建传统婚姻制度“叛逆者”中为数不多的胜利者。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同为官宦闺秀,因思念梦中情人柳梦梅一病不起,命丧黄泉,后终起死回生,并在柳梦梅金榜题名后,与之团圆。在这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杜丽娘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她温顺而不失个性,稳重又不失机敏,向往自由,在对爱情的渴求受到封建礼教的巨大压抑时,她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塑造了一个誓死冲破封建礼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女性形象。
  三、性格特征——远近高低各不同
  虽然在三位女性身上都表现出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但由于其社会地位、家庭等原因,她们反抗的特点却各不相同。
  在《窦娥冤》中,由于当时社会民族矛盾异常激烈,关汉卿在赋予作品人物反抗精神的同时,更多的是把矛头指向腐朽的封建吏治、黑暗的封建制度,加之窦娥出身贫寒,地位低下,处于被压迫的社会底层,并深受迫害和欺辱,因而她的性格表现得更为直接,反抗也更加强烈。
  崔莺莺和杜丽娘出身大致相同,皆为大家闺秀,但因经历的差异,也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行动。崔莺莺觉醒得似乎更早一些,反抗行为也表现得更为直接,对爱情的渴望不仅溢于言表,并且能为之付诸行动,以实际行动向封建礼教宣战。而杜丽娘则表现得较为含蓄,直到为爱而死时,她那渴望自由爱情的思想才得以大胆释放,虽然两件作品同样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她的奋斗历程要比崔莺莺坎坷得多。
  四、语言艺术——淡妆浓抹总相宜
  由于作家风格、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的不同,三部作品在语言艺术上也各具特点。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语言的代表。《窦娥冤》的语言通俗自然、清新质朴,大量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等,少有典故堆砌和字句雕琢,句句尽含人情,字字当行本色,是以人民大众的口语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使得文字的表达感情强烈、直抒胸臆,极其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具有自然洗练的民间气息。正是这种极具生活本色的语言,才塑造出窦娥这样质朴而刚烈的社会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王实甫是“文采派”杂剧的领袖人物,因此他的戏剧语言以文采见长。《西厢记》更是具有“花间美人”的风姿。整件作品语言华美典雅、含蓄工丽,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以此渲染气氛,情景交融,富于意境美。曲词委婉隽永,多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练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并且采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
  作为明代传奇剧的《牡丹亭》,其语言更具小说特色。作者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极具个性的语言,塑造出具有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文化修养的杜丽娘和丫鬟春香两个形象。再加之于典型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使作品体现出更为浓厚的文学韵味,雅丽又不失庄重,充满了情与理的思考。
  总之,无论是激越奔放,还是低回缠绵,无论是畅言其乐,还是悲盈其中,三部剧作的语言风格虽各不相同, 但都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位性格迥异而又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对于这类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的文章,采用比较阅读法更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帮助他们深入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全面立体地把握文本内涵。这种阅读方法符合新课改精神,体现新课改理念,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
  (作者单位1.甘肃酒泉市肃州中学 2.甘肃酒泉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史雅宁)
其他文献
编者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如何改变以往费时、费力却效果欠佳的英语学习状态,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教研员与专家学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案,首届“中国儿童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别呈现此次研讨会的内容以及部分一线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实践成果,以飨读者。
对于学校而言,家长是朋友,也是一种力量,没有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再好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再好的愿望也难以实现。近年来,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结合方面大做文章,做细文章,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的大环境。  一、以“每一次家长会”为平台,增进家校了解  家长会,既是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家长了解学校管理、教育学生情况的
“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跨省就业的问题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最难解决的‘瓶颈’。”  一、工作感想  《中国教师》:请先简单谈一谈您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在求职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想。  江丽:我属于免费师范生中极少数主动放弃编制到私立学校任教的教师,当时我签工作很早,大概2010年12月就签了协议。因为个人原因,男朋友不是四川人,政策要求免费师范生不能跨省工作。所以,为了方便将来在一起,我选择了私立学校。201
2012年1月,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诸平老师的著作——《身影》。该书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教育,内容包括教育随笔、时评、书评等。在这个教育变得日趋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这样一本清新的教育“闲话”虽谈不上是激烈的针砭时弊,但该书的意义在于“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一个知识分子读书、思考、求索的身影”[1],启发我们冷静思考教育,静下心来办教育。其中《定位》《温馨校园》《让学校有的可“爱”》《万类霜
一所普普通通的公办学校,如何能够发展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学校?如何能够打造出一支不断进取的师资队伍?这或许是所有公办学校的校长都在不断追问的问题。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一所普通公办学校——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近几年,这所小学以严谨笃学的形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获得“北京市课改先进学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等称号。通过访谈与观察,我们不难看到这所学校锐意进取的面貌,如校园文化的建设
聚焦出国留学低龄化现象  编者按:经济全球化推动之下,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向纵深发展。而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尤其是低龄出国留学成为我国留学市场的新现象。本期《热点争鸣》特邀国内教育领域内的学者、专家,聚焦出国留学低龄化现象进行探讨,以期对社会、学校和个人提供借鉴。  储朝晖,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中国地方
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纲要》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对全国的1 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杨斌,四川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校长,中国教育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好!我们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对于校本教研,您认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杨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校推进校本教研以后,其研究理念和形态到底应该怎样变化,才能突破原有的
编者按: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职后培训等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怎样才能将培训送给最需要的人,让培训内容贴近受训人员的最主要需求,最大限度地助力受训人员,促进农村教师培训高效益开展,一直是各级师资培训部门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本期《特别关注》专题报道“2012年提升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的思考与实践,探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培训模式,以飨读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社会的
秉承“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的办学理念,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国际学校”)近些年不断尝试有价值的学校变革,将“价值教育”的理念融入其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提出并践行一种“更有价值的教育”。为了对国际学校的“价值教育”的实践和理论进行全面解读,本刊记者采访了国际学校校长杨骞。  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如何理解“价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