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职责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下文中,笔者将结合长期从事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科学设计课堂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问题引领;主体先行;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一、课堂问题现状
好问题体现水平,好问题伴随深度,好问题点燃思维。激发学生思维一定要利用问题,但问题不一定都能激发思维,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为什么课堂提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围绕课堂提问的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等各环节,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问以教师为主。在我们目前的课堂中,绝大多数是教师提问,且问题过多,看起来课堂很活跃,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如这节课共提问了70个问题,平均半分钟就有一个问题,学生根本不能进入思考状态。
2.问题设计不巧妙。为了体现教学的开发性,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大、过宽,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些教师设计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学生课堂提问的评价激励措施少,方法单一,起不到评定、反馈、激励、促进的作用。好,好在哪里?不好,怎样才能更完美?教师没有做到心中有数、点拨到位。
二、课堂问题设计策略
(一)理念上,坚持“问题引领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的特征是:“教学,教学,我教你学”,教师是占统治地位的信息发射源,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信息接收器,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式的“一对多”。好的问题胜过好的答案,有了好的问题,才有积极思维的开始,无论答案是什么,我们都会有宝贵的收获。因此,善于提出问题是获得新知的关键。
(二)设计上,坚持“学生主体先行”
课堂的引领是通过问题来实现的,问题的生成则是通过师生双方共同活动来完成的。一堂课如果只有教师问学生,没有学生问教师,不是一堂好课。正所谓“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推动课堂生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与联动?笔者认为关键要体现“三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
三、课堂问题实施步骤
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尝试活动,而教师“教”的指导作用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分四个步骤推进:
(一)先试后导,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思维由问题开始,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一節课堂的开始,教师先要提出尝试题,即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任务,确定本课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尝试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起步,起步的好坏将会影响全课,因此出示尝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
1.分层次,按需求设计。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好尝试题的秘诀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自学“三分生”的旧知识。由此,教师在编拟、设计尝试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特点、教学要求等因素,注意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同步尝试题,以减少尝试坡度,使大多数学生自学课本后能够一反三自己解决尝试题。
2.重新意,简洁实用。陶行知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出问题要把握好难度、广度、密度和坡度,其中难度必须放着首位。提出的问题如果太难,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塞;问得太简单,虽然会出现“一呼百应”的情景,但这样的提问并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出的尝试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3.有激励,情意渗透。尝试题出示了,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顺利、高效解决,激起学生的尝试热情才是关键。所以,教师在出示尝试题时,要注意用引导语激励学生。比如“这道题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谁能自己做出这道题目?”、“老师还没有教,谁敢试一试?”,先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转入下一步。
例如一节《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尝试题:
手中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方法折叠裁剪得一张四边形纸片。
问:这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还可以折出什么图形?
若矩形ABCD中,已知AB=4,BC=8,你能算出菱形的面积吗?有没有面积最大或最小的菱形?
这样“开门见山”出示尝试题帮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就明确了学习内容要求。同时,尝试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育心理学方面看,学生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先练后讲,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出示尝试题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在不教先练的情况下出示尝试题,学生有了“试一试”的愿望,迫切需要通过自学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继而又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练习中应当采用灵活调控措施,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练习。至于哪些学生是在哪个层次上,这是模糊的、流动的、不公开的。例如,堂布置6道题目作为基本题,全班同学必须完成,另外再布置3道题目作为机动题让学生争取完成。哪些同学做几道题目不做具体规定,让学生各自争取。对于学困生来说,能做6道题目已经基本完成任务,如再争取做一二道机动题就更增加信心了。
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教学中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只有养成深入反思的习惯,经常将反思的触角伸向该种教学模式的理念深处,敏锐地捕捉使用教学模式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问题,才会挖掘出更具实质意义、有价值的成果,才能不断将过往的实践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源与助推器。
參考文献:
[1] 闫迁红,创设数学情境及提出问题的策略,数学教育研究。2013.10
[2] 郑雪静,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索《数学之友》2011第24期
[3] 王天蓉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第二版2015.1
关键词:问题引领;主体先行;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一、课堂问题现状
好问题体现水平,好问题伴随深度,好问题点燃思维。激发学生思维一定要利用问题,但问题不一定都能激发思维,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为什么课堂提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围绕课堂提问的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等各环节,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问以教师为主。在我们目前的课堂中,绝大多数是教师提问,且问题过多,看起来课堂很活跃,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如这节课共提问了70个问题,平均半分钟就有一个问题,学生根本不能进入思考状态。
2.问题设计不巧妙。为了体现教学的开发性,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大、过宽,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些教师设计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学生课堂提问的评价激励措施少,方法单一,起不到评定、反馈、激励、促进的作用。好,好在哪里?不好,怎样才能更完美?教师没有做到心中有数、点拨到位。
二、课堂问题设计策略
(一)理念上,坚持“问题引领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的特征是:“教学,教学,我教你学”,教师是占统治地位的信息发射源,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信息接收器,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式的“一对多”。好的问题胜过好的答案,有了好的问题,才有积极思维的开始,无论答案是什么,我们都会有宝贵的收获。因此,善于提出问题是获得新知的关键。
(二)设计上,坚持“学生主体先行”
课堂的引领是通过问题来实现的,问题的生成则是通过师生双方共同活动来完成的。一堂课如果只有教师问学生,没有学生问教师,不是一堂好课。正所谓“教学、教学,教学生学;学问、学问,引学生问”。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推动课堂生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与联动?笔者认为关键要体现“三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
三、课堂问题实施步骤
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尝试活动,而教师“教”的指导作用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分四个步骤推进:
(一)先试后导,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思维由问题开始,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一節课堂的开始,教师先要提出尝试题,即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任务,确定本课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尝试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起步,起步的好坏将会影响全课,因此出示尝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
1.分层次,按需求设计。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好尝试题的秘诀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自学“三分生”的旧知识。由此,教师在编拟、设计尝试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特点、教学要求等因素,注意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同步尝试题,以减少尝试坡度,使大多数学生自学课本后能够一反三自己解决尝试题。
2.重新意,简洁实用。陶行知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出问题要把握好难度、广度、密度和坡度,其中难度必须放着首位。提出的问题如果太难,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塞;问得太简单,虽然会出现“一呼百应”的情景,但这样的提问并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出的尝试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3.有激励,情意渗透。尝试题出示了,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顺利、高效解决,激起学生的尝试热情才是关键。所以,教师在出示尝试题时,要注意用引导语激励学生。比如“这道题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谁能自己做出这道题目?”、“老师还没有教,谁敢试一试?”,先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转入下一步。
例如一节《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尝试题:
手中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方法折叠裁剪得一张四边形纸片。
问:这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还可以折出什么图形?
若矩形ABCD中,已知AB=4,BC=8,你能算出菱形的面积吗?有没有面积最大或最小的菱形?
这样“开门见山”出示尝试题帮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就明确了学习内容要求。同时,尝试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育心理学方面看,学生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先练后讲,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出示尝试题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在不教先练的情况下出示尝试题,学生有了“试一试”的愿望,迫切需要通过自学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继而又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练习中应当采用灵活调控措施,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练习。至于哪些学生是在哪个层次上,这是模糊的、流动的、不公开的。例如,堂布置6道题目作为基本题,全班同学必须完成,另外再布置3道题目作为机动题让学生争取完成。哪些同学做几道题目不做具体规定,让学生各自争取。对于学困生来说,能做6道题目已经基本完成任务,如再争取做一二道机动题就更增加信心了。
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教学中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只有养成深入反思的习惯,经常将反思的触角伸向该种教学模式的理念深处,敏锐地捕捉使用教学模式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问题,才会挖掘出更具实质意义、有价值的成果,才能不断将过往的实践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源与助推器。
參考文献:
[1] 闫迁红,创设数学情境及提出问题的策略,数学教育研究。2013.10
[2] 郑雪静,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索《数学之友》2011第24期
[3] 王天蓉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第二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