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案例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探讨CBL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90人)和对照组(92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取单向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授课,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综合考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问卷调查中除“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提升实践技能。
[關 键 词] CBL教学法;急危重症护理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84-02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患者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对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和监护能力是护理的核心所在,而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关键。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CBL)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其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适应临床护理教学的要求。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授课过程中,一直多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笔者在讲授过程中采用CBL教学法进行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改革,和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过程如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为实验组90名,3、4班为对照组92名。均为三年制大专,在第4学期开设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共38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多门基础课程的学习。两组在性别、年龄、入校成绩和基础课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同一教材及课程标准。
二、方法
(一)实验组
采用CBL教学法,通过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案例准备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挑选难易适中并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临床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学生以6~8人为一组,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形成小组合作式解决方案。案例讨论主要用于课堂实施,课堂开始让各小组自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本组其他成员适当补充,最后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各小组之间可能会发生不同观点的质疑,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掌控与协调,适时引导启发。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讨论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原因,给出正确的总结。同时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小组的协作性、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正确论点给予表扬,对不足之处予以提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二)对照组
采用LCL教学法,按课程标准要求以课堂讲授、PPT教学为主,每一章节均按照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救护原则等顺序进行传统授课,统一示教后由学生分组练习,整个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授课内容(同一授课计划)和授课时间(共38学时)上没有区别。
(三)评价方法
1.期末理论考试
本课程结束后进行统一闭卷考试,分为选择题(A1、A2、A3型题,80分)和案例分析题(20分),卷面成绩共100分,按70%计入综合考评总成绩。
2.期末实训技能考试
本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考试,涉及出血、骨折、气道异物梗阻、呼吸心跳骤停等方面。由学生抽签决定考试案例,利用其急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总分为100分。实训技能考试成绩按30%计入综合考评总成绩。
3.问卷调查
为评价教学效果,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所有条目均采用随机排列方式,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按课堂效果的实现程度与满意度进行打分,最高分计5分,最低分计1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目教学效果越好或满意度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182份,回收182份,有效率100%。
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与统计
(一)期末综合考评成绩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如下表1),将考试成绩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问卷结果
问卷结果(如下表2)数据显示除“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个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四、讨论
两组学生期末综合考评成绩比较中,实验组平均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BL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CBL教学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情境间的差距,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两组学生授课时间虽然均为38学时,但是学生在上课前的准备阶段有明显区别,实验组远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的临床案例,在上课前已投入大量精力,主动进行分析、查找资料。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引导性讨论和要点总结,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整个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显然更高,对教师的引导内容掌握程度更好,故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实训中能以生动的临床案例为基础,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更贴近临床,故实训技能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评价比较,在“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项目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授课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始终是端正、热情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态度均能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其余3个项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说明采用CBL教学法时,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对教学标准的理解、经典案例的选择、课堂氛围和讨论的引导、讨论后的归纳总结等相关因素中均参与的程度比对照组更多,付出的努力也更多,所以虽为同一教师授课,但学生对实验组教师有较高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C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比较,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相关案例信息时,帮助其提升了独立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分组讨论时,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参与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以真实的临床案例为教学重心,在实训中引入真实情境,使学生切身感受临床氛围,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体现急危重症护理学中“时间就是生命”的学科特点。故CBL教学法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提升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费素定,姚蕴伍.急重症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
[2]孙永显.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
[3]何源.C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246-248.
[4]魏志明,夏立平,卞龙艳.案例教学在提升高职护生隐性职业能力的效果比较:以《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为例[J].护理学报,2014,21(2):9-11.
[5]胡蓉芳,姜小鹰,郑诚英.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14(3):38-40.
[關 键 词] CBL教学法;急危重症护理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84-02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患者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对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和监护能力是护理的核心所在,而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关键。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CBL)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其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适应临床护理教学的要求。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授课过程中,一直多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笔者在讲授过程中采用CBL教学法进行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改革,和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过程如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为实验组90名,3、4班为对照组92名。均为三年制大专,在第4学期开设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共38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多门基础课程的学习。两组在性别、年龄、入校成绩和基础课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同一教材及课程标准。
二、方法
(一)实验组
采用CBL教学法,通过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案例准备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挑选难易适中并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临床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学生以6~8人为一组,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形成小组合作式解决方案。案例讨论主要用于课堂实施,课堂开始让各小组自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本组其他成员适当补充,最后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各小组之间可能会发生不同观点的质疑,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掌控与协调,适时引导启发。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讨论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原因,给出正确的总结。同时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小组的协作性、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正确论点给予表扬,对不足之处予以提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二)对照组
采用LCL教学法,按课程标准要求以课堂讲授、PPT教学为主,每一章节均按照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救护原则等顺序进行传统授课,统一示教后由学生分组练习,整个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授课内容(同一授课计划)和授课时间(共38学时)上没有区别。
(三)评价方法
1.期末理论考试
本课程结束后进行统一闭卷考试,分为选择题(A1、A2、A3型题,80分)和案例分析题(20分),卷面成绩共100分,按70%计入综合考评总成绩。
2.期末实训技能考试
本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考试,涉及出血、骨折、气道异物梗阻、呼吸心跳骤停等方面。由学生抽签决定考试案例,利用其急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总分为100分。实训技能考试成绩按30%计入综合考评总成绩。
3.问卷调查
为评价教学效果,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所有条目均采用随机排列方式,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按课堂效果的实现程度与满意度进行打分,最高分计5分,最低分计1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目教学效果越好或满意度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182份,回收182份,有效率100%。
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与统计
(一)期末综合考评成绩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如下表1),将考试成绩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问卷结果
问卷结果(如下表2)数据显示除“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个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四、讨论
两组学生期末综合考评成绩比较中,实验组平均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BL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CBL教学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情境间的差距,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两组学生授课时间虽然均为38学时,但是学生在上课前的准备阶段有明显区别,实验组远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的临床案例,在上课前已投入大量精力,主动进行分析、查找资料。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引导性讨论和要点总结,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整个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显然更高,对教师的引导内容掌握程度更好,故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实训中能以生动的临床案例为基础,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更贴近临床,故实训技能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评价比较,在“对教师教学态度满意度”项目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授课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始终是端正、热情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态度均能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其余3个项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说明采用CBL教学法时,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对教学标准的理解、经典案例的选择、课堂氛围和讨论的引导、讨论后的归纳总结等相关因素中均参与的程度比对照组更多,付出的努力也更多,所以虽为同一教师授课,但学生对实验组教师有较高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C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比较,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相关案例信息时,帮助其提升了独立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分组讨论时,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参与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以真实的临床案例为教学重心,在实训中引入真实情境,使学生切身感受临床氛围,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体现急危重症护理学中“时间就是生命”的学科特点。故CBL教学法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提升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费素定,姚蕴伍.急重症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
[2]孙永显.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
[3]何源.C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246-248.
[4]魏志明,夏立平,卞龙艳.案例教学在提升高职护生隐性职业能力的效果比较:以《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为例[J].护理学报,2014,21(2):9-11.
[5]胡蓉芳,姜小鹰,郑诚英.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14(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