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的美化与夸张的艺术,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信阳市春华学校把古诗词用合唱的方式演绎,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创造性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德、智、体、美与情绪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唱;学堂乐歌;信阳市春华学校;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随着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的音乐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促进中国合唱音乐形式的催化剂。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强行侵略,使中国产生了迫切社会变革的需要,这一需求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新生和发展,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中小学生很少认识它们,但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正在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中国人要表达民族的心声,要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重建信心。所以,充分挖掘我們的传统文化,汲取古典诗词的丰富宝藏,让孩子们发出属于自己民族的声音是非常有必要的。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古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它不仅囊括了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走向,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随着时代更迭,古诗词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学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载体。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顺应时代的要求,基于对孩子博大的爱和对崇高艺术执着的追求,怀着一颗童心,谱写出了犹如天籁般的《三字经》《春晓》《咏鹅》《悯农》等几十首古诗词作品。谷建芬老师的创作手法简练,音乐形象鲜明,注重民族性、趣味性、抒情性与色彩性的结合,着力为“传统”注入各种时尚元素。无论独唱还是合唱作品,始终把“好听”“耐听”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目标。她的音乐热情而细腻,注重揭示作品内在的精神与情感。
信阳市春华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妙音合唱团开展了古诗词合唱教学。学生们把幼儿园就开始读的古诗词用合唱的形式来表达,既感受了合唱艺术的无穷魅力,又领略了祖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诗词文化。古诗词合唱往往是依曲填词,歌词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孩子们在学唱过程中就非常容易产生共鸣。长期坚持古诗词合唱训练,将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大声朗诵古诗词,在合唱团老师的带领下,唱出了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校园歌曲。孩子们总是在乐趣中学习,在合唱团体验到古诗词的乐趣后,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进而增强了爱国意识。
二、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基础教学的层面,合唱团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歌唱器官、听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力。因为,一个完整的演唱过程,其教学与实践必须是建立在听觉的“支持”与思维的“导航”基础之上的。若没有听觉的支持,发声状态、声音色彩就无法调整;若缺少思维的导航,歌唱的美感、作品的风格、音乐的内涵就无法把握与体现。通过合唱团的长期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人们表达思想、情绪本能的表现力。”在合唱排练与表演过程中,我们加入声势与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多声部的律动,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打击乐器,体会、感受节奏的魅力。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造,学生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精细的思维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团队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三字经》中融入的自强不息、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等精神,让孩子们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孝敬长辈;作为团队的一分子,互相尊重;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尊师重教,这些良好的习惯既能逐步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在一系列古诗词合唱教育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步拥有一个开朗、完善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和完整的人格。在合作精神的培养上,合唱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合唱精神就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团结精神,培养他们具有民族气节,从国家、民族、社会、集体的角度去看问题,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将来就会是一位热爱民族、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幸福的人。
“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是信阳市春华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在各学科常规课程的基础上均融入了国学经典的诵读。孩子们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诵读经典,目前,一至九年级分别朗诵《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随着经典观念深入人心,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和内容还会更丰富。但是,课堂上简单机械地朗读往往令孩子们缺乏兴趣,以至于国学的推广工作非常艰辛。我们站在古圣贤的肩膀上,就应该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我国传承几千年的经典赋予新时代的内容与形式。信阳市春华学校从常规音乐课开始,进行了如下尝试。首先,在朗诵《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加入节奏律动,让孩子们动起来;其次,把声乐中的哼鸣练习带入经典,让大声朗诵转换为低声吟诵;最后,用熟悉的儿歌把古人的经典语句套入进去。春华学校妙音合唱团在常规音乐课的基础上,又灵活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书上的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与和声,改编成简单的合唱曲。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古诗词也可以是一件童年趣事。谷建芬老师倡导的新学堂乐歌不仅帮助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同时在合唱艺术的感染下,用歌声与古代圣贤对话。孩子们在国学经典里纵横古今,在合唱的世界里畅想童年。经过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幸福感一定会逐步提高。
五、结语
教学的目的不止于传授知识、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堂乐歌用优美的歌声唤醒了受教育者的人性,启迪了每个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珍惜。学堂乐歌不仅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音乐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笔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董灵.柯达伊基础音乐教育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翟梦秋.学堂乐歌历史意义与相关的音乐审美教育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6.
[3]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4]胡美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本科师范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9.
[5]陈燕婷.学堂乐歌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
[6]郑文韬.新课标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当代音乐,201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键词】合唱;学堂乐歌;信阳市春华学校;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随着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的音乐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促进中国合唱音乐形式的催化剂。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强行侵略,使中国产生了迫切社会变革的需要,这一需求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新生和发展,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中小学生很少认识它们,但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正在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中国人要表达民族的心声,要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重建信心。所以,充分挖掘我們的传统文化,汲取古典诗词的丰富宝藏,让孩子们发出属于自己民族的声音是非常有必要的。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古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它不仅囊括了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走向,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随着时代更迭,古诗词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学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载体。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顺应时代的要求,基于对孩子博大的爱和对崇高艺术执着的追求,怀着一颗童心,谱写出了犹如天籁般的《三字经》《春晓》《咏鹅》《悯农》等几十首古诗词作品。谷建芬老师的创作手法简练,音乐形象鲜明,注重民族性、趣味性、抒情性与色彩性的结合,着力为“传统”注入各种时尚元素。无论独唱还是合唱作品,始终把“好听”“耐听”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目标。她的音乐热情而细腻,注重揭示作品内在的精神与情感。
信阳市春华学校为顺应时代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妙音合唱团开展了古诗词合唱教学。学生们把幼儿园就开始读的古诗词用合唱的形式来表达,既感受了合唱艺术的无穷魅力,又领略了祖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诗词文化。古诗词合唱往往是依曲填词,歌词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孩子们在学唱过程中就非常容易产生共鸣。长期坚持古诗词合唱训练,将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大声朗诵古诗词,在合唱团老师的带领下,唱出了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校园歌曲。孩子们总是在乐趣中学习,在合唱团体验到古诗词的乐趣后,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进而增强了爱国意识。
二、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基础教学的层面,合唱团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歌唱器官、听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力。因为,一个完整的演唱过程,其教学与实践必须是建立在听觉的“支持”与思维的“导航”基础之上的。若没有听觉的支持,发声状态、声音色彩就无法调整;若缺少思维的导航,歌唱的美感、作品的风格、音乐的内涵就无法把握与体现。通过合唱团的长期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人们表达思想、情绪本能的表现力。”在合唱排练与表演过程中,我们加入声势与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多声部的律动,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打击乐器,体会、感受节奏的魅力。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造,学生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精细的思维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团队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三字经》中融入的自强不息、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等精神,让孩子们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孝敬长辈;作为团队的一分子,互相尊重;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尊师重教,这些良好的习惯既能逐步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在一系列古诗词合唱教育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步拥有一个开朗、完善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和完整的人格。在合作精神的培养上,合唱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合唱精神就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团结精神,培养他们具有民族气节,从国家、民族、社会、集体的角度去看问题,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将来就会是一位热爱民族、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幸福的人。
“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是信阳市春华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在各学科常规课程的基础上均融入了国学经典的诵读。孩子们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诵读经典,目前,一至九年级分别朗诵《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随着经典观念深入人心,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和内容还会更丰富。但是,课堂上简单机械地朗读往往令孩子们缺乏兴趣,以至于国学的推广工作非常艰辛。我们站在古圣贤的肩膀上,就应该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我国传承几千年的经典赋予新时代的内容与形式。信阳市春华学校从常规音乐课开始,进行了如下尝试。首先,在朗诵《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加入节奏律动,让孩子们动起来;其次,把声乐中的哼鸣练习带入经典,让大声朗诵转换为低声吟诵;最后,用熟悉的儿歌把古人的经典语句套入进去。春华学校妙音合唱团在常规音乐课的基础上,又灵活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书上的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与和声,改编成简单的合唱曲。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古诗词也可以是一件童年趣事。谷建芬老师倡导的新学堂乐歌不仅帮助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同时在合唱艺术的感染下,用歌声与古代圣贤对话。孩子们在国学经典里纵横古今,在合唱的世界里畅想童年。经过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幸福感一定会逐步提高。
五、结语
教学的目的不止于传授知识、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堂乐歌用优美的歌声唤醒了受教育者的人性,启迪了每个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珍惜。学堂乐歌不仅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音乐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笔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董灵.柯达伊基础音乐教育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翟梦秋.学堂乐歌历史意义与相关的音乐审美教育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6.
[3]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4]胡美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本科师范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9.
[5]陈燕婷.学堂乐歌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
[6]郑文韬.新课标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当代音乐,201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