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山调研
鲁山县西关大街,是一条约700米长的街道,两旁有不少老店铺。1948年4月22日,邓小平到鲁山了解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的情况,在鲁山县牧师楼上听了时任豫陕鄂后方司令部政委裴孟飞的汇报。随后,他就鲁山工商业问题在县城西关大街作了考察。
1948年,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走出大别山向豫西转移,于4月中旬来到叶县、鲁山、宝丰一带与陈谢兵团会师。邓小平经常往来于鲁山及相邻的宝丰县之间,并刘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鲁山当时是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除了几条繁华的街道外,县城还有定期贸易集市几处,逢单日和双日成集,每年还有几个物资交流大会。
据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康冰涛介绍,鲁山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早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1929年,建立了中共鲁山特别支部。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时曾路过鲁山。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河南区党委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鲁山一度是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首府所在地,1947年7月27日,豫陕鄂前方工作委员会(陈谢兵团前委)成立。1948年6月,中共豫西区党委、豫西行署成立,决定设立鲁山市。
据时任鲁山市副市长,后来担任许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刘裕民回忆,鲁山县城原有两万多人,加上豫西区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和驻军的五六万人,军需供应、支援前方等任务繁重。于是豫西区领导决定成立鲁山市,直属豫西区党委、行署领导。市委、政府机关设在县城西关花园,鲁山市下辖城南、城北、关南和关北四镇。1949年2月,豫西行署迁往开封,鲁山市建制撤销。
邓小平住的牧师楼附近便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那时的西关大街有固定商铺200多家,主要经营日用杂品、粮油商品、山货药材、纸张棉布、丝绸烟草等。
《鲁山报告》
当时,鲁山县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早在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已经制定。由于一些干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在土改中出现了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等问题,这也波及到了鲁山西关大街市场,有的商店被迫关门,有的商贩东西被没收,原本经营有序的市场变得很混乱。
邓小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迅速纠正,会危及解放区老百姓的生计,危及在中原作战的几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1948年4月25日,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联席会在鲁山县福音堂召开。会上,邓小平做了报告,这就是后来被专家称为的《鲁山报告》。邓小平深刻总结了跃进中原后取得的重大成绩,指明了在决定革命成败的战争问题、土改问题、整党问题、工商业政策问题、杀人问题等5个主要问题上,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否则就有失败的可能。
邓小平严肃指出:“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1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我们这个区有3万人靠种植烟草生活,如果纸烟厂垮了,这3万人马上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资本家,还是打倒了老百姓?……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那时国民党不叫我们走,我们也得走,革命就要失败。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
邓小平还说:“再拿工商业来说,也要有正确的政策……我们要善于利用原有的私人工商业,逐渐组织自己的经济,在群众运动中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包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在内,一律不准没收,不准停业,如群众分了的,要赶快组织恢复生产。”
为了尽快恢复工商业,邓小平提出了几条具体意见:包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在内,一律不准没收,不准停业;要和商人讲统一战线,争取他们支持我们发行的票子:给商人贷款,让他们入股等。
小平旧居
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展厅里的图片和实物,再现了邓小平在鲁山的那段烽火岁月。1948年4月13日晚,邓小平到鲁山休息,同时了解后方部队和当地的情况,就住在牧师楼上。
邓小平首次到鲁山在牧师楼住了半个多月,之后每次到鲁山都在此居住。1987年3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迟浩田在赴中央军委任职前来到鲁山,专门到牧师楼看了看。他指着这座楼说:“当年邓小平在鲁山期间就住在这座楼的上边。”
“牧师楼”是1891年挪威基督教传教士建造的两层洋楼,用于牧师和传教士居住。它的外观简单大方又不失精美。从东西看,牧师楼呈H形,南北为中文“工字形”。牧师楼为清水砖外墙,墙上有简单的白色装饰线条,简瓦覆顶。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红色遗迹,2001年9月,鲁山县拨款20余万元,对牧师楼进行修缮,同时筹建“豫西革命纪念馆”。2004年2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馆名。
2004年8月18日,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豫西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纪念馆前矗立着邓小平的半身铜像。馆内共设8个展室,主要有邓小平生平简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鲁山等重要事件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
2007年11月23日,鲁山解放印周年之际,重新扩建的豫西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鲁山邓小平旧居”匾额。
豫西革命纪念馆的四展室,就是邓小平当年住过的房间。现在,里边摆放着一张老式木制硬板床,一张旧方桌,两边摆放着一对太师椅。昔日,邓小平在牧师楼的生活细节已难以还原。但是邓小平在《鲁山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市场经济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邓小平市场街”
邓小平做完《鲁山报告》的第三天来到了河南省泌阳县,住在泌阳城西北苗庄寺村姚秀德家,了解桐柏地区开辟新区的情况。29日,邓小平在苗庄寺召开部分地(县)委书记、政委和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执行新区政策。
通过实地调查和了解,邓小平意识到,在新区,不管是巩固区还是游击区,马上动手分浮财、分土地是不适宜的,党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上。5月9日,邓小平在泌阳致电毛泽东,报告中原地区的政治形势与当前任务,初步阐明了他的这种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结合当前中原的实际情况,6月6日中原局发出了《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土改和整党工作的指示》,规定新区停止土改,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工商业。为了恢复和发展工商业,1948年9月29日,中原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恢复工商业的指示》,保障了买卖双方及商行的正当利益。
近10年中,鲁山县先后邀请中央党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了6次研讨会和座谈会,对《鲁山报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研究论证。
2008年4月25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在鲁山县举行纪念邓小平《鲁山报告》60周年研讨会。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对《鲁山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认为,邓小平在《鲁山报告》中的论断,与改革开放后所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脉相承,是“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雏形”,鲁山是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萌发地。
2008年,鲁山县对邓小平考察过的西关大街进行整修,并将该街命名为“邓小平市场街”。
鲁山县西关大街,是一条约700米长的街道,两旁有不少老店铺。1948年4月22日,邓小平到鲁山了解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的情况,在鲁山县牧师楼上听了时任豫陕鄂后方司令部政委裴孟飞的汇报。随后,他就鲁山工商业问题在县城西关大街作了考察。
1948年,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走出大别山向豫西转移,于4月中旬来到叶县、鲁山、宝丰一带与陈谢兵团会师。邓小平经常往来于鲁山及相邻的宝丰县之间,并刘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鲁山当时是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除了几条繁华的街道外,县城还有定期贸易集市几处,逢单日和双日成集,每年还有几个物资交流大会。
据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康冰涛介绍,鲁山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早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1929年,建立了中共鲁山特别支部。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时曾路过鲁山。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河南区党委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鲁山一度是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首府所在地,1947年7月27日,豫陕鄂前方工作委员会(陈谢兵团前委)成立。1948年6月,中共豫西区党委、豫西行署成立,决定设立鲁山市。
据时任鲁山市副市长,后来担任许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刘裕民回忆,鲁山县城原有两万多人,加上豫西区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和驻军的五六万人,军需供应、支援前方等任务繁重。于是豫西区领导决定成立鲁山市,直属豫西区党委、行署领导。市委、政府机关设在县城西关花园,鲁山市下辖城南、城北、关南和关北四镇。1949年2月,豫西行署迁往开封,鲁山市建制撤销。
邓小平住的牧师楼附近便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那时的西关大街有固定商铺200多家,主要经营日用杂品、粮油商品、山货药材、纸张棉布、丝绸烟草等。
《鲁山报告》
当时,鲁山县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早在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已经制定。由于一些干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在土改中出现了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等问题,这也波及到了鲁山西关大街市场,有的商店被迫关门,有的商贩东西被没收,原本经营有序的市场变得很混乱。
邓小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迅速纠正,会危及解放区老百姓的生计,危及在中原作战的几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1948年4月25日,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联席会在鲁山县福音堂召开。会上,邓小平做了报告,这就是后来被专家称为的《鲁山报告》。邓小平深刻总结了跃进中原后取得的重大成绩,指明了在决定革命成败的战争问题、土改问题、整党问题、工商业政策问题、杀人问题等5个主要问题上,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否则就有失败的可能。
邓小平严肃指出:“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1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我们这个区有3万人靠种植烟草生活,如果纸烟厂垮了,这3万人马上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资本家,还是打倒了老百姓?……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那时国民党不叫我们走,我们也得走,革命就要失败。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
邓小平还说:“再拿工商业来说,也要有正确的政策……我们要善于利用原有的私人工商业,逐渐组织自己的经济,在群众运动中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包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在内,一律不准没收,不准停业,如群众分了的,要赶快组织恢复生产。”
为了尽快恢复工商业,邓小平提出了几条具体意见:包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在内,一律不准没收,不准停业;要和商人讲统一战线,争取他们支持我们发行的票子:给商人贷款,让他们入股等。
小平旧居
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展厅里的图片和实物,再现了邓小平在鲁山的那段烽火岁月。1948年4月13日晚,邓小平到鲁山休息,同时了解后方部队和当地的情况,就住在牧师楼上。
邓小平首次到鲁山在牧师楼住了半个多月,之后每次到鲁山都在此居住。1987年3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迟浩田在赴中央军委任职前来到鲁山,专门到牧师楼看了看。他指着这座楼说:“当年邓小平在鲁山期间就住在这座楼的上边。”
“牧师楼”是1891年挪威基督教传教士建造的两层洋楼,用于牧师和传教士居住。它的外观简单大方又不失精美。从东西看,牧师楼呈H形,南北为中文“工字形”。牧师楼为清水砖外墙,墙上有简单的白色装饰线条,简瓦覆顶。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红色遗迹,2001年9月,鲁山县拨款20余万元,对牧师楼进行修缮,同时筹建“豫西革命纪念馆”。2004年2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馆名。
2004年8月18日,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豫西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纪念馆前矗立着邓小平的半身铜像。馆内共设8个展室,主要有邓小平生平简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鲁山等重要事件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
2007年11月23日,鲁山解放印周年之际,重新扩建的豫西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鲁山邓小平旧居”匾额。
豫西革命纪念馆的四展室,就是邓小平当年住过的房间。现在,里边摆放着一张老式木制硬板床,一张旧方桌,两边摆放着一对太师椅。昔日,邓小平在牧师楼的生活细节已难以还原。但是邓小平在《鲁山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市场经济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邓小平市场街”
邓小平做完《鲁山报告》的第三天来到了河南省泌阳县,住在泌阳城西北苗庄寺村姚秀德家,了解桐柏地区开辟新区的情况。29日,邓小平在苗庄寺召开部分地(县)委书记、政委和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执行新区政策。
通过实地调查和了解,邓小平意识到,在新区,不管是巩固区还是游击区,马上动手分浮财、分土地是不适宜的,党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上。5月9日,邓小平在泌阳致电毛泽东,报告中原地区的政治形势与当前任务,初步阐明了他的这种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结合当前中原的实际情况,6月6日中原局发出了《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土改和整党工作的指示》,规定新区停止土改,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工商业。为了恢复和发展工商业,1948年9月29日,中原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恢复工商业的指示》,保障了买卖双方及商行的正当利益。
近10年中,鲁山县先后邀请中央党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了6次研讨会和座谈会,对《鲁山报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研究论证。
2008年4月25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在鲁山县举行纪念邓小平《鲁山报告》60周年研讨会。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对《鲁山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认为,邓小平在《鲁山报告》中的论断,与改革开放后所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脉相承,是“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雏形”,鲁山是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萌发地。
2008年,鲁山县对邓小平考察过的西关大街进行整修,并将该街命名为“邓小平市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