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标准)教材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题材一功能结构任务”的教育原则,遵循语言的教学规律,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新教材的内容量大,话题新颖,信息多角度,每个单元环节多,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根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大胆整合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整合教材的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也是英语课程的依据,课标中的各项项目是教师进行课程变革和课堂改革的落脚点。教材编写有一定的体例和内在整体联系,单元与单元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每一册书之间都体现了整体联系的特点。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所有教材,把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语言安排的特点。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个体认知差异是教师整合教材的基本参照点,因为,所有整合的结果不是体现在方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体现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应知、应会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实现对教材的优化整合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于教材中不足的部分或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或为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应对教材增添一些内容,也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报刊阅读等手段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6整单元都是围绕着名人来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为了对教材进一步拓展,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阅读《双语报》第4期A3版对爱迪生和Lady Gaga的介绍,通过了解这些名人的成长及成名经历,使学生学会为目标而奋斗。又如,九年级上册Unit 3 Listening Completing an order form要求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电话订餐并完成订单的填写(如:记录订餐时间、食物品种和数量、客人信息等)。为了进步巩固,笔者准备了两段有关点餐的听力材料,还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点不同的食物,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对于教材中过时的内容,偏难的内容,重复的内容或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进行删除,以使节省时间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3 Writing Write a recipe是让学生根据图片及所给的关键词完成菜谱,要求学生练习描写食物的制作过程。因为涉及的词汇较难,再加上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因此笔者把它改为“How to keep healthy”,让学生尽量使用本单元Reading B和Listening B的词汇进行写作,教学效果更好。
2.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当课堂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发现刚升上初一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很薄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上七年级上册Unit 4的Writing My favorite hobby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卡片,分别写着take photographs,play basketball,dance,draw,listen to music,collect stamps,play the guitar和cook八种爱好。要求第一个同学用这个词说一句话,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句子进行拓展,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同学就得把前面同学所说的句子写在本子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写一次,通过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而且拓展了不同的句型结构和巩固所学的词汇。
3.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安排单元的教学顺序,调整单元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整个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如果教学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如九年级上册Unit3是学习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宾语从旬,而Unit6是学习特殊疑问词接不定式,因此可以进行调整,提前学习,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其构成及其相关用法。
(2)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UNIT Reading A Two geniuses是让学生阅读一则爱因斯坦和他司机之间的轶事、Reading B Einstein and the little girl是阅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故事,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位名人不平凡中的平凡,笔者把有关爱因斯坦的另一个故事More practice A The phone number提前让学生学习。又如8A教材中Unit 7的话题是Environment其中Reading A,Reading B、Listening B,Writing,More Practice这几个版块的话题部与环境有关,只是切入的角度和呈现的方式不同:Reading A的内容主要是有关environment problems包含4个小话题:1)The greenhouse effect 2)The act of destroying rainforests 3)Bad habits 4)How call we save Earth;Reading B的内容是两个专家对于环境问题的不同观点,Listening B的话题是Questions about the environment,即面对一些不环保的做法,你会怎样做?以学生对话的方式呈现;Writing的主题是写一篇求助文章,以解决发生在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同时归纳了四种不同的污染(rubbish,noise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More practice A部分是有关森林火灾的(属于air pollution)。如果按照书本去讲,有点乱,因此笔者以话题(环境问题与保护环境)为主线,把它整合成:提出环境问题(Reading A)—具体实例(More practice)—如何解决问题(专家观点Reading B)—面对一些不环保的做法应该怎么办(Listening)—整体输出(Writing)。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如其分地整合教材,切勿脱离学生实际盲目地套用课外资源。
一、整合教材的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也是英语课程的依据,课标中的各项项目是教师进行课程变革和课堂改革的落脚点。教材编写有一定的体例和内在整体联系,单元与单元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每一册书之间都体现了整体联系的特点。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所有教材,把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语言安排的特点。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个体认知差异是教师整合教材的基本参照点,因为,所有整合的结果不是体现在方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体现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应知、应会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实现对教材的优化整合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于教材中不足的部分或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或为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应对教材增添一些内容,也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报刊阅读等手段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6整单元都是围绕着名人来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为了对教材进一步拓展,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阅读《双语报》第4期A3版对爱迪生和Lady Gaga的介绍,通过了解这些名人的成长及成名经历,使学生学会为目标而奋斗。又如,九年级上册Unit 3 Listening Completing an order form要求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电话订餐并完成订单的填写(如:记录订餐时间、食物品种和数量、客人信息等)。为了进步巩固,笔者准备了两段有关点餐的听力材料,还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点不同的食物,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对于教材中过时的内容,偏难的内容,重复的内容或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进行删除,以使节省时间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3 Writing Write a recipe是让学生根据图片及所给的关键词完成菜谱,要求学生练习描写食物的制作过程。因为涉及的词汇较难,再加上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因此笔者把它改为“How to keep healthy”,让学生尽量使用本单元Reading B和Listening B的词汇进行写作,教学效果更好。
2.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当课堂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发现刚升上初一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很薄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上七年级上册Unit 4的Writing My favorite hobby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卡片,分别写着take photographs,play basketball,dance,draw,listen to music,collect stamps,play the guitar和cook八种爱好。要求第一个同学用这个词说一句话,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句子进行拓展,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同学就得把前面同学所说的句子写在本子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写一次,通过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而且拓展了不同的句型结构和巩固所学的词汇。
3.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安排单元的教学顺序,调整单元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整个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如果教学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如九年级上册Unit3是学习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宾语从旬,而Unit6是学习特殊疑问词接不定式,因此可以进行调整,提前学习,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其构成及其相关用法。
(2)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UNIT Reading A Two geniuses是让学生阅读一则爱因斯坦和他司机之间的轶事、Reading B Einstein and the little girl是阅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故事,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位名人不平凡中的平凡,笔者把有关爱因斯坦的另一个故事More practice A The phone number提前让学生学习。又如8A教材中Unit 7的话题是Environment其中Reading A,Reading B、Listening B,Writing,More Practice这几个版块的话题部与环境有关,只是切入的角度和呈现的方式不同:Reading A的内容主要是有关environment problems包含4个小话题:1)The greenhouse effect 2)The act of destroying rainforests 3)Bad habits 4)How call we save Earth;Reading B的内容是两个专家对于环境问题的不同观点,Listening B的话题是Questions about the environment,即面对一些不环保的做法,你会怎样做?以学生对话的方式呈现;Writing的主题是写一篇求助文章,以解决发生在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同时归纳了四种不同的污染(rubbish,noise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More practice A部分是有关森林火灾的(属于air pollution)。如果按照书本去讲,有点乱,因此笔者以话题(环境问题与保护环境)为主线,把它整合成:提出环境问题(Reading A)—具体实例(More practice)—如何解决问题(专家观点Reading B)—面对一些不环保的做法应该怎么办(Listening)—整体输出(Writing)。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如其分地整合教材,切勿脱离学生实际盲目地套用课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