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注重各类人群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全民教育”时代到更加注重受教育质量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前最新的15年教育规划中,以移动电话为代表、搭载先进信息技术的移动设备又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5年提出的“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11)战略工作——以普及全世界人民的受教育权利为核心——在2015年划上了并不完美的句号。而这期间,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的世界迎来了移动电话的全球普及时代。
实现全民教育权利是长期工程
UNESCO的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范围内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数约为53亿人,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2013年,全球约70亿总人口中有大约60亿人可以拥有移动电话,而拥有厕所的人数却只有45亿。
不得不承认,信息通讯技术在21世纪的飞快发展已成为现实。它加快了内容和信息传递的速度,而移动电话拥有率的快速增加为人们获取这些信息带来了新的途径。
“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人数增长的非常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政策与终身学习部门执行长官David Atchoarena说。
Atchoarena与其团队从2011年开始着手有关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项目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当时“移动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多还是一种设想。”他回顾道,“人们假设它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那时,距离UNESCO完成2015年到期的“全民教育”工作规划目标还有4年。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马太福音第13章12节的这条经典教义经常被各领域专家学者总结为“马太效应”来形容一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概括来说即是,一个人拥有的资源(财富、声誉、权力、受到的关注等)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或是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马太效应除了经常出现在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的表述中,亦适用于教育界并冰冷地指出了教育最根本的痛处之一——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富裕的人们更容易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更加容易获得更优质、更高深的教育和更好的生活。相反,贫困的人们、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女性和女童则不易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从而甚至失去读书、识字的基本司能。
1990年,UNESCO联合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在泰国宗滴恩举办了首届全民教育世界大会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倡议各国为实现人民的受教育权利而努力。2010年,在达喀尔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国际社会又一致通过了《达喀尔行动框架(2000-2015)》并明确了以2015年为时间结点的6项全民教育目标。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201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到2015年,全球只有三分之一国家实现了2000-2015全民教育规划的全部6项目标,只有一半国家实现了其中的主要目标——普及初等教育。该报告由UNESCO发布于2015年新—届韩国仁川世界教育论坛举办前夕。
“我们的目标还远未完成。”UNESCO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总结道。
尽管UNESCO设立的全民教育目标并未能在2015年圆满实现,但Atchoarena负责的移动学习项目却正在慢慢为实现这一目标找到新的出路。
从2011年到2016年,Atchoarena与其团队已经就移动学习项目与多国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展开了合作,内容设计教学、教师培训等内容,并成功举办了5届移动学习大会。
“移动设备确实成为了一种可以增加人们受教育可能性的设备了。”他说,与五年前相比,“我们发现在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现实。”
何为移动学习
UNESCO在其出版物《移动学习政策指导》中对移动设备下了一个广泛的定义,即“个人拥有的、便于携带的数字产品,它可以连入网络、存储多媒体信息、加速各项任务,尤其是通信任务的完成。”
而移动学习,就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为载体,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将文字、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传递给老师和学生,从而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类学习方式将有助于贫困和偏远地区的人们以及弱势群体接触到更多教育读物、提高识字率,甚至使他们有更多的形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完成课堂作业中去。但它并非只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数字化,而更像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式的课堂而言的一种非正式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职业培训而言,移动学习也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
“有人认为移动技术和教育对于人们的社会化属性来说是一种挑战。人们担心这会使学习者变得孤立,”Atchoarena表示。“而就移动学习而言,它是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性学习的。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个性化的、灵活的学习不应当意味着学生们之间就是相互孤立的。”
如果说在2011年的第一届移动学习周上,与会者们还在探讨移动技术如何帮助实现全民教育目标,那么到了2016年,以“为(教育)质量而创新”为主题的移动学习周则将关注重点上升到了更广泛的教育质量的问题。这与UNESCO在去年世界教育论坛上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设立的新的教育目标,和联合国最新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教育的工作指导意见相一致。
在“全民教育”时期,“大家给予了受教育途径更多的考虑和关注,很多政策的改革也与推动受教育机会有关。但是我们逐渐看到,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提高教育质量。”Atchoarena说。
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UNESCO将未来15年的教育使命定位为确保人人享有全纳、平等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该框架指出,信息通讯技术应被更大程度的运用到教育系统中,运用到知识的传播、信息的获取、优质和有效的学习等方面中去。 F=《出国》杂志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政策与终身学习部门执行长官DavidAtchoarena
F:怎样评价UNESCO移动学习项目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果?
A:我们在移动学习这个领域非常深入地工作了5年,今年也是我们第5次举办移动学习周,该项目已经成为了UNESCO最重要的工作领域之_。我们发现在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事实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人数增长的非常快,即使是弱势人群也有机会使用现代技术。因此可以说,移动设备确实成为了一种可以增加人们受教育可能性的设备了,这对于推广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点。
但在五年前,移动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多还是一种设想。人们假设它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F:为什么把今年移动学习周的的主题定为“为(教育)质量而创新”?
A:这一主题体现了两个元素,即创新和质量。
首先说“质量”。到去年为止,UNESCO曾经以“全民教育”为工作目标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一时期,大家给予了受教育途径更多的考虑和关注,很多政策的改革也与推动受教育机会有关。但是我们逐渐看到,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通过我们针对学生表现和学习成果的研究也能看出来。而在UNESCO采纳了联合国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优质教育将成为我们新的工作重点。
其次说到教育质量,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全面的范畴来讨论,采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认为移动学习对引入新的教学法和学习方法是一种创新,它也将助力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间教育不平等的差距等工作。
F:考虑到年轻教师更容易跟上技术的进步,移动教学的成功在未来是否会更多依赖年轻教师?
A: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认可一点,那就是教师的职业发展对于教育质量而言非常重要。基于这个前提,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并将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纳入到这个系统中。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应仅限于让他们被动参加培训项目,也应该为他们在获取资源、知识,和通过学习其他同行、相互分享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提供机会。
我们确实做过一些有关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调查。有些结果显示,教师年龄和技术的使用程度间的确存在联系。但我再次强调,在现代社会里,教师的职业发展应该是被设计在教育系统中的,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调动那些年长却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移动学习的积极陛,并研究如何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优势运用到移动学习中去。年轻的老师可能会更熟悉现代科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懂得如何把技术运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去。因此,他们也需要获得培训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实现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教学。
另外,我们的调查还显示,有些教师并不相信科技能成为改变教学法的一个强力工具。他们对于技术的使用有时仅限于准备课堂教学演示等工作。而为了真正创新教学法,我们也需要说服老师们去相信科技的力量。这个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教师年龄或是技术使用的能力,而在于—种文化观念。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老师们对技术的看法,让他们相信技术对于创造价值的可能性。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要为老师制定职业培训的另一个原因。
F:移动学习的好处之一被认为是能够提高人们的识字率。但中国在普及基础教育、降低文盲率这一点上已经做的很好了。那么移动学习能为中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移动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缩小学生间识字能力的差距。它对不同教学法的开发也能做出贡献:或许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中去;或是使他们从学校内部和外部都能获得学习的途径。因此,使用移动技术能使教学更加富有灵活性,促进学生和老师间的多种互动。而对于像中国这样大部分学生识字水平不成问题的国家,移动学习也有促进其他类型教育和学习的潜力,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或许能够通过移动技术获益。
F:您在UNESCO工作已有二十年之久,现在也同时负责终身学习范畴内的工作。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思考在20年间有哪些变化?
A:我认为终身学习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被提及的一个理念,所以这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许多年前它就是UNESCO工作的一部分,或许在过去,终身学习被认为是那些富有国家里的人民的特权,而现在,终身学习的存在也是对各国实现全民教育这种需求的认可,当然这里也包括发展中国家。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开始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所以在年长人群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对策,而他们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也对他们的需求有很多期待,而移动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新的可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5年提出的“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11)战略工作——以普及全世界人民的受教育权利为核心——在2015年划上了并不完美的句号。而这期间,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的世界迎来了移动电话的全球普及时代。
实现全民教育权利是长期工程
UNESCO的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范围内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数约为53亿人,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2013年,全球约70亿总人口中有大约60亿人可以拥有移动电话,而拥有厕所的人数却只有45亿。
不得不承认,信息通讯技术在21世纪的飞快发展已成为现实。它加快了内容和信息传递的速度,而移动电话拥有率的快速增加为人们获取这些信息带来了新的途径。
“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人数增长的非常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政策与终身学习部门执行长官David Atchoarena说。
Atchoarena与其团队从2011年开始着手有关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项目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当时“移动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多还是一种设想。”他回顾道,“人们假设它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那时,距离UNESCO完成2015年到期的“全民教育”工作规划目标还有4年。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马太福音第13章12节的这条经典教义经常被各领域专家学者总结为“马太效应”来形容一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概括来说即是,一个人拥有的资源(财富、声誉、权力、受到的关注等)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或是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马太效应除了经常出现在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的表述中,亦适用于教育界并冰冷地指出了教育最根本的痛处之一——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富裕的人们更容易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更加容易获得更优质、更高深的教育和更好的生活。相反,贫困的人们、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女性和女童则不易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从而甚至失去读书、识字的基本司能。
1990年,UNESCO联合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在泰国宗滴恩举办了首届全民教育世界大会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倡议各国为实现人民的受教育权利而努力。2010年,在达喀尔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国际社会又一致通过了《达喀尔行动框架(2000-2015)》并明确了以2015年为时间结点的6项全民教育目标。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201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到2015年,全球只有三分之一国家实现了2000-2015全民教育规划的全部6项目标,只有一半国家实现了其中的主要目标——普及初等教育。该报告由UNESCO发布于2015年新—届韩国仁川世界教育论坛举办前夕。
“我们的目标还远未完成。”UNESCO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总结道。
尽管UNESCO设立的全民教育目标并未能在2015年圆满实现,但Atchoarena负责的移动学习项目却正在慢慢为实现这一目标找到新的出路。
从2011年到2016年,Atchoarena与其团队已经就移动学习项目与多国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展开了合作,内容设计教学、教师培训等内容,并成功举办了5届移动学习大会。
“移动设备确实成为了一种可以增加人们受教育可能性的设备了。”他说,与五年前相比,“我们发现在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现实。”
何为移动学习
UNESCO在其出版物《移动学习政策指导》中对移动设备下了一个广泛的定义,即“个人拥有的、便于携带的数字产品,它可以连入网络、存储多媒体信息、加速各项任务,尤其是通信任务的完成。”
而移动学习,就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为载体,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将文字、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传递给老师和学生,从而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类学习方式将有助于贫困和偏远地区的人们以及弱势群体接触到更多教育读物、提高识字率,甚至使他们有更多的形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完成课堂作业中去。但它并非只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数字化,而更像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式的课堂而言的一种非正式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职业培训而言,移动学习也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
“有人认为移动技术和教育对于人们的社会化属性来说是一种挑战。人们担心这会使学习者变得孤立,”Atchoarena表示。“而就移动学习而言,它是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性学习的。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个性化的、灵活的学习不应当意味着学生们之间就是相互孤立的。”
如果说在2011年的第一届移动学习周上,与会者们还在探讨移动技术如何帮助实现全民教育目标,那么到了2016年,以“为(教育)质量而创新”为主题的移动学习周则将关注重点上升到了更广泛的教育质量的问题。这与UNESCO在去年世界教育论坛上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设立的新的教育目标,和联合国最新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教育的工作指导意见相一致。
在“全民教育”时期,“大家给予了受教育途径更多的考虑和关注,很多政策的改革也与推动受教育机会有关。但是我们逐渐看到,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提高教育质量。”Atchoarena说。
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UNESCO将未来15年的教育使命定位为确保人人享有全纳、平等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该框架指出,信息通讯技术应被更大程度的运用到教育系统中,运用到知识的传播、信息的获取、优质和有效的学习等方面中去。 F=《出国》杂志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政策与终身学习部门执行长官DavidAtchoarena
F:怎样评价UNESCO移动学习项目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果?
A:我们在移动学习这个领域非常深入地工作了5年,今年也是我们第5次举办移动学习周,该项目已经成为了UNESCO最重要的工作领域之_。我们发现在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事实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人数增长的非常快,即使是弱势人群也有机会使用现代技术。因此可以说,移动设备确实成为了一种可以增加人们受教育可能性的设备了,这对于推广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点。
但在五年前,移动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多还是一种设想。人们假设它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F:为什么把今年移动学习周的的主题定为“为(教育)质量而创新”?
A:这一主题体现了两个元素,即创新和质量。
首先说“质量”。到去年为止,UNESCO曾经以“全民教育”为工作目标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一时期,大家给予了受教育途径更多的考虑和关注,很多政策的改革也与推动受教育机会有关。但是我们逐渐看到,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并不能保证我们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通过我们针对学生表现和学习成果的研究也能看出来。而在UNESCO采纳了联合国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优质教育将成为我们新的工作重点。
其次说到教育质量,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全面的范畴来讨论,采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认为移动学习对引入新的教学法和学习方法是一种创新,它也将助力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间教育不平等的差距等工作。
F:考虑到年轻教师更容易跟上技术的进步,移动教学的成功在未来是否会更多依赖年轻教师?
A: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认可一点,那就是教师的职业发展对于教育质量而言非常重要。基于这个前提,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并将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纳入到这个系统中。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应仅限于让他们被动参加培训项目,也应该为他们在获取资源、知识,和通过学习其他同行、相互分享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提供机会。
我们确实做过一些有关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调查。有些结果显示,教师年龄和技术的使用程度间的确存在联系。但我再次强调,在现代社会里,教师的职业发展应该是被设计在教育系统中的,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调动那些年长却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移动学习的积极陛,并研究如何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优势运用到移动学习中去。年轻的老师可能会更熟悉现代科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懂得如何把技术运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去。因此,他们也需要获得培训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实现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教学。
另外,我们的调查还显示,有些教师并不相信科技能成为改变教学法的一个强力工具。他们对于技术的使用有时仅限于准备课堂教学演示等工作。而为了真正创新教学法,我们也需要说服老师们去相信科技的力量。这个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教师年龄或是技术使用的能力,而在于—种文化观念。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老师们对技术的看法,让他们相信技术对于创造价值的可能性。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要为老师制定职业培训的另一个原因。
F:移动学习的好处之一被认为是能够提高人们的识字率。但中国在普及基础教育、降低文盲率这一点上已经做的很好了。那么移动学习能为中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移动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缩小学生间识字能力的差距。它对不同教学法的开发也能做出贡献:或许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中去;或是使他们从学校内部和外部都能获得学习的途径。因此,使用移动技术能使教学更加富有灵活性,促进学生和老师间的多种互动。而对于像中国这样大部分学生识字水平不成问题的国家,移动学习也有促进其他类型教育和学习的潜力,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或许能够通过移动技术获益。
F:您在UNESCO工作已有二十年之久,现在也同时负责终身学习范畴内的工作。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思考在20年间有哪些变化?
A:我认为终身学习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被提及的一个理念,所以这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许多年前它就是UNESCO工作的一部分,或许在过去,终身学习被认为是那些富有国家里的人民的特权,而现在,终身学习的存在也是对各国实现全民教育这种需求的认可,当然这里也包括发展中国家。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开始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所以在年长人群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对策,而他们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也对他们的需求有很多期待,而移动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