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角下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渐受到中职院校的关注。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生命观,构建中职院校“三层四维四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以激发生命能量、促进生命成长、实现生命价值为“三层级”目标,以生命健康教育、积极心理教育、生命自主教育和生涯发展教育为“四维度”内容,以构建“预防、预警、干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开设“突出生命化、注重体验性”的心理课程、开展生命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为“四融合”途径,从而促进生命教育落实于职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生命教育;积极心理学;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64-04
  一、引言
  近几年,在中职院校,学生时常因生命意识相对薄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等原因,出现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生命的践踏等各种影响健康成长的问题。缓解中职生心理压力、解决中职生生命困顿、维护中职生心理健康都迫切需要生命教育,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已逐渐受到中职院校的关注,但如何落实到职业教育之中仍需要不断摸索。
  目前,在中职院校中很少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普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核心价值之一就在于关怀生命。那么,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突破口,通过借鉴彼此的优势理论、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形成有机整体和教育合力,以促进中职院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改善现状,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生命厚度的新时期高技能型人才。
  二、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存在主义心理学“生命观”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主要论述了包括死亡、孤独、自由、无意义等内在生命的重要主题,它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启示。著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就认为,每个人都要直面人生的四个根本命题:死亡、孤独感、自由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这既是存在主义的四大终极关怀,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生命课题。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其重要教育理念恰恰就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四种终极关怀出发,以学生个人成长和生命自我实现为目标,充分挖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将存在主义的四大终极关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可以通过恰当的死亡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死亡,从而更好地珍惜生命、充实生命;通过面对孤独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既要学会直面孤独也要保持生命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自由责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由和责任,在成为自己、实现自我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寻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生命观还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现实生活中本真生命的关注和呵护。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本真的生命存在,充分重视学生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强调生命体验性。
  此外,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死亡、孤独、自由、无意义这四个根本命題的困惑往往是中职生心理危机的重要诱因。在至关重要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中,可以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视角去分析和解释中职生心理危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存在、体悟生命价值、追求生命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它要求从全方位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更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关系构建等积极层面,而不再仅仅是关心学生的某一问题、缺陷或疾病。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以摆脱单一的、问题化的教育模式,促使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长期以来过度关注学生消极方面、解决心理问题转向关注和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目标、内容和途径上充分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将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品质培养、积极关系构建、积极挫折应对、积极生命成长作为教育切入点,在教育途径上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并努力践行,以激发中职生的积极生命体验,挖掘、培养中职生的积极生命品质,采取积极的行为模式,建构积极的生命关系,追寻积极的生命意义。
  三、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生命观,从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三方面出发优化重组当前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最终构建了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三层四维四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
  (一)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构建“三层级”目标体系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提升中职生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全面的整体性健康,实现“激发生命能量、促进生命成长、实现生命价值”这三个递进性的层次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意义。
  1.基础目标:关爱心理健康,激发生命能量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全面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状况,重视自我心理保健,学会合理应对和处理各种心理困扰和困惑以维护自我身心健康。面对部分因心理问题、疾病而出现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以减少生命危机事件的出现。   2.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生命成长
  培养中职生积极预防式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改善学生内部心理条件,激发生命情感,增强抵抗生命挫折的能力,提升应对压力的生命韧性,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和生命成长。
  3.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引导中职生感受和探究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和实现自我的强烈渴望,帮助他们开发心理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基于生命教育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追求。
  (二)促进两育互鉴与融合,形成“四维度”内容体系
  充分发掘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各种资源,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互补充。
  一方面,从现有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提取生命教育元素,如自我认同、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挫折教育等主题,这些既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又是生命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梳理积极心理学在生命教育中的融入要素,将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品质培养、积极关系构建、积极挫折应对、积极生命成长等作为内容切入点。
  另一方面,将生命教育的重要议题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中,比如生命教育中对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等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特别是将死亡教育这样严肃的生命教育内容直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此,在三级目标的指导下,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相对完善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维度”内容体系。
  1.生命健康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促进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生命视角下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生命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死,培养对生命的理性认识,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以关爱心理健康、呵护生命安全;其次,开展生命情感的教育,通过对生命唯一性、有限性、独特性、不可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
  2.积极心理教育
  生命教育包含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多方面内容,这些生命主题可以融合于以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积极的生命品质教育、积极的生命关系教育、积极的生命危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是促进中职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积极的生命情感;积极的生命品质教育是培养和挖掘中职生自信、勇敢、感恩、创造性等积极生命品质,优化积极的生命质量;积极的生命关系教育是对中职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接纳、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多種生命关系的教育,构建和谐的生命联结;积极的生命危机教育是对中职生面对各种生命困境、生命危机时的压力管理、挫折应对教育,以提高心理韧性,增强积极的生命能量。
  3.生命自主教育
  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生命发展方面,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更多的是要“让每个生命自主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不仅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立足于学生自主自助,而且要重视中职生生命自主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自主教育要强调自信、自立、自律的培养,更要体现生命教育的重要主题“独立、自由与责任”,从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自主成长。
  4.生涯发展教育
  生涯发展教育是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样生命教育强调个人内在生命价值的实现,也需要生涯发展教育。通过生涯自我认识、生涯目标管理、生涯兴趣探索、生涯能力发展四个方面的生涯发展教育,增进中职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和生涯发展能力,激发他们对人生和生命的自主性和价值感,进而激发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三)注重生命体验与成长,搭建“四融入”实施途径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生命教育的方式,重视人文教育与关怀,以构建出“体现心理元素、凸显生命主题、重在生命体验、力求有所创新”的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施途径。
  1.构建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将生命教育落实到生命危机事件发生之前,心理危机干预要重在预防、及时预警、有效干预,体现提前预防与积极预防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注重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以应对心理危机、化解生命危机。
  2.开设突出生命化、注重体验性的心理课程
  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仅要在内容上精心设计融入生命教育主题,重视生命情感的激发、生命体验的强化、生命潜能的挖掘,更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通过构建生命在场的课堂教学,突出生命体验性,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体验获得,做到让生命在场、让生命体验。
  3.开展生命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引导中职生由体验进而感悟,并能积极践行。生命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可以开展生命主题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体验,在活动中去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生命的活力和快乐,理解生命的责任和使命。
  4.拓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拓展教育资源,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提供生命化心理服务;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做好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提供资源分享,调动学生自主自助的主动性,以此更好地服务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科学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实效性,突出创新性,以激发生命能量、促进生命成长、实现生命价值为目标,以生命健康教育、积极心理教育、生命自主教育和生涯发展教育为内容,通过构建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开设“突出生命化、注重体验性”的心理课程、开展生命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这四个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来开展。
  具体实践中,不论目标设定、内容选取还是实施途径选择,还要考虑到中职生独特的生命成长需求。此外,如何促进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是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rn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培育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独特且多样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戏剧的特点在于学生可以即兴、灵活地把内化的心理过程外化.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信息,教育戏剧能够在心育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有体验和感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充分大胆想象,表达思想,增进实操的生活技能和收获内心的成长.因此,教育戏剧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rn1.理论基础rn自控力是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自控力既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一书中深入剖析了人们为何会在诱惑前屈服,怎样才能抵挡住诱惑,以及培养自控力的有效策略.本课结合凯利·麦格尼格尔提出的“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意志力挑战和“两个自我”的对抗辨析,帮助学生剖析当面临“诱惑”挑战时的内心冲突,意识到当我们屈从于诱惑或拖着不做该做的事时,我们为何会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寻找机会,唤
摘要:近年来,感统失调学生比例非常高,每个班级、每所学校里都有这样的学生。12岁之前是感统失调的最佳干预时期,家校应形成合力,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干预和训练。本文以一位感统失调的学生为个例,探析其感统失调的原因,并从四个方面设计出系列干预策略。  关键词:感统失调;个案研究;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49-04  一、研究的背景
阿甘本通过对“神圣人”“赤裸生命”与“例外状态”之间关系的探究,指出主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法律与暴力机器来制造例外状态.阿甘本例外状态思想揭示了西方政治与法律勾结下的“例外乱象”,体现了对人类生命的密切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为批判资本主义、找寻生命与政治的真谛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然而,阿甘本例外状态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制度批判却停留于表面,没有将“例外状态”的运行与资本主义制度内含的价值观、生产方式等紧密联系,并且缺乏摆脱例外状态的实践路径,既没有指出打破例外状态该施加何种暴力,也没有提出为消解例外状
摘要:由于目前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较为匮乏,导致大众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理解较为模糊,甚至认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普通儿童。然而,特殊儿童发展有其自身特点,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支持下,让特殊儿童能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过有质量的生活,获得人生幸福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
财产刑是剥夺罪犯全部或部分财产的刑罚方法的总称,其作为我国刑罚的一种手段,在目前司法环境下,其适用比例越来越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财产刑执行比例低、财产刑判决多成为“空判”、财产刑检察监督力度不足等顽疾,本文旨在通过剖析现有财产刑执行存在问题及原因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探究完善财产刑执行机制及检察监督新路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保证农村地区居民的饮水健康,农村地区影响居民生活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生活用水品质不稳定,用水质量安全不佳就可能导致农村地区居民健康受到威胁.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用水质量安全问题,这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本文总结了农村安全饮水的现状与主要准则,分析了农村安全饮水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具体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20世纪发生在诠释学领域的争辨,其根源在于理解活动之概念的多义性,而对此多义性的把握,则必须回溯诠释学的发展史.历史地看,诠释学的发展聚焦于两个变革阶段,一是1800年左右从启蒙时代到新人本主义的过渡,二是20世纪初新的诠释学萌芽之产生及其后效.系统检讨诠释学历史中这两个关键的变革阶段,有助于理解哲学诠释学对传统诠释学的承袭与断裂、以及当代诸种诠释学之间的同一与差异.
正义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社会变革的主题,也关乎民主社会的稳定,现代正义理论极为关注责任问题.自康德以来,责任在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作用与需求在左翼理论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因而对责任的自由主义模式的接受或批判都将不可避免地在总体上导致对自由主义的接受或批判.特别是在全球不公正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根据的新自由主义成为了理论探讨的焦点.全球不公正的责任既要考虑集体责任,也要考虑个人因其分享作为国际关系主体的那个共同体共同价值观而负有的责任.集体责任的存在并不否定个人的责任.个人是人类的一
政治哲学家往往消极地看待现实的主体,认为它不可能是政治的可靠来源,朗西埃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即“政治就是政治主体化”.按照“主流的”解读方案,政治主体化首先是通过话语实现的,但是我们发现在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主体是一个空主体.借助于对《劳工之夜》《审美无意识》和《美感论》等著作的解读我们尝试引入一种新的“具身的”解读方案,即不再把政治主体当作空的,而是将其视为情感的、想象的和具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