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两点半刚过,在学校的走廊外,午睡醒来的小男孩从寝室跑出来,冲上去抱住一位女教师,口中喃喃地重复着“校长”“妈妈”“周五”。女教师抚摸着孩子的背脊,转过身向着记者说:“他想说,周五妈妈要来接他。”
这名被抱着的老师叫宋焱,是这所彭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在这所学校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虽然学校只有21名学生,但对宋焱和老师们来说这里“没有下课”,他们需要每分每秒、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他们的孩子们,从穿鞋戴帽、说话识字,从寝室到教室,无微不至。
宋焱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做的是一件特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我们在用爱心为我们的天使缝补翅膀,我们相信只要老师们在这里,孩子们就有希望重新起飞”。
那一刻,我决定为他们引领人生的路
2012年,是宋焱在彭山县第三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第17个年头。当时她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和工会主席,还是市级优秀教师,事业正处于上升期。8月份,宋焱接到彭山县教育局的一纸任命:调她到刚落成的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校长。
最初接到调令的时候,宋焱说自己流过眼泪。之前县城里一直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人们觉得特殊学校就是教育“有问题的孩子”的场所,看特校教师时,也带着有色眼镜。“家里人,包括父母,都极力劝说我不要接受这项任务。”宋焱说。
宋焱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学校里学生的情形:“11个学生,一个个东倒西歪,有的流着口水,有的满屋子乱跑,有的一会儿就尿湿了裤子,更有一个眼神黯淡无光的孩子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无缘无故地哭了……”
这一幕,或许会让普通人紧张与惊恐。但对于身为教师的宋焱来说,她永远不能躲避或者畏惧自己的学生。“那一刻,作为母亲,作为老师,一种强烈的爱心、责任感涌上我的心头,我决定要为他们引领人生的路。”宋焱说。
“决定不负组织重托”的宋焱,旋即开始为学校新进教师做工作。“因为第一批教师全是来自县城和各乡镇的普通学校,开始老师们都不愿意来(特校),我要找老师们一个一个单独沟通”。学校原定九月初开学,时间临近,很多设施、设备还没有到位,教育局领导都作好了延迟开学的准备。但宋焱带着几个特校“元老”跑采购、添置办公用品,加班加点投入开学筹备工作。
九月初,学校如期开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总有一盏灯,在为孩子们亮着
“过去做普教教师,走在大街上随时都有学生响亮地喊老师好,但现在,特校里的绝大部分孩子,连说一句连贯的话都无法实现。” 宋焱坦言,刚到特校时,她和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孩子们不知道上厕所要带卫生纸、不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知道穿衣服哪边是正面、更不懂什么叫上课。宋焱还记得,有次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突然把粉笔头吃进嘴里,两位老师看见后,一位拼命从背后抱住孩子,一位将自己的手指伸进学生口中……粉笔终于掏出来了,可老师的手指被咬得鲜血直流。为了呵护这些特殊的生命,老师们24小时陪伴他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盏灯在亮着,它照着值班老师细心地给孩子盖好踢掉的被子”。
“普校的学生,很多知识一教很快就会。而在特校里,哪怕一个简单的汉字,几十遍上百遍的练习,学生都记不住。”孩子们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或多动症,大都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面对着种种困难,老师们难免灰心丧气。这时宋焱还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给老师打气,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关心。
由于彭山县之前一直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是从普校转岗过来的,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宋焱就带领老师们慢慢摸索,边做边学,在实践中提高。“我们每周都会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和相关工作材料。出去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来后,也通过学习会与大家分享心得,讨论工作改进意见”。
宋焱的办公桌旁伸手可及的地方,摆着厚厚一摞学习材料,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与感觉统合训练及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手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与发展模式及建设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培训指导手册》等。
在宋焱和老师们的努力下,教学效果渐渐凸显,“过去两个老师上一个四五个人的小班,一个在上面讲,一个在下面守纪律,还忙不过来。现在孩子们静得下来了,十几个人的大班,学生都能一直坐到下课,还能保持一定的精力集中。”提到孩子们的进步,宋焱难掩激动,一定要带记者到教室看看。
这些学生们知识接受能力差,老师一遍一遍地重复,学生“咿咿呀呀”地模仿,学生好不容易记住一些简单的汉字,老师的嗓子也哑了。宋焱认为,学生们这些细微的进步给老师们带来的成就感,是普校老师无法体会的。
“其实,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并不亚于老师。”宋焱说,过去有的地方把特殊学生安排到普通学校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这些特殊学生常常会受到同学的歧视甚至欺负和捉弄,学生们会越来越自卑,不仅不会进步,还会自暴自弃。但在特校里,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对同学、对老师只有简单、干净的爱。“过去一位从普通学校转过来的智力障碍学生,刚到时对周围的所有人都充满戒备,脾气暴躁,极不合群。但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了几天,就喜笑颜开地融入同学中了。”宋焱说。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会受到爱与尊重,也是爱与尊重的施予者。”宋焱由衷地感叹:“如果孩子们真幸福,他们闪亮的眼睛和笑脸不会欺骗我们!”
当这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当事家庭无疑将承受莫大的痛苦;对这些孩子漫长的抚养过程,也将经历物质与精神、爱与忍耐的双重折磨。但特殊教育学校免除了学生所有的学杂费,在县教育局和县残联的扶持下,每个学生每年享受2000元的助学金和专项补贴,也免除了学生在校期间的食宿费用。但随着物价的提高,这些补贴渐渐显得捉襟见肘,“在县教育局的关怀下,我们已经申请到了50万元的专项资金,计划已久的律动教室、运动康复室将投入建设。”宋焱说。 每个家长来到学校,看到自己的孩子,都有道不尽的感激。宋焱看着穿梭在走道上的孩子们,再一次说到了“幸福”这个词。
可爱的天使也应该展翅高飞,翱翔蓝天
“特殊学校不是保育院、康复院。”在采访中宋焱几次提到这句话。
这句话可作两层解释。第一层是进入特校的学生应提前检测,确保其能适应学校学习,如没有隐形疾病、暴力倾向等,“毕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到特校不是只为了孩子起居有个照顾。第二层解释是,孩子到了特校也应得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个有自尊、能自立,能够融入社会的人,最好是能够具备谋生本领的人。在这一层解释里,面对着这群智力障碍学生,宋焱尤感责任重大。
在宋焱和老师们的组织下,学校每周五下午都会带领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带着这样一群孩子走出二十四小时封闭的校园,学校是有很大风险的,即使有周密的安保措施。但宋焱认为,孩子们终究还是得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以后必须要面临社会生活和交流,因此学校应主动突破孩子的成长障碍,培养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一年多以来,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走上大街,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进入超市,体验文明购物;尝试乘坐公交车,学会把一元钱投进钱币箱……最近一位企业老总正在和宋焱商量,准备下次用企业公车带领孩子们参观车间,见识用劳动谋求生存、实现价值的社会规则。
宋焱说,这些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智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目前,学校是按照一年级的知识要求在讲授,学校实行的是九年制,但是这些孩子十五六岁就要跨出这个校门了,让她忧虑的是,“到时候这些孩子能干什么?如果让他们回到来校前的状态中,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只能说明我们教育的失败”。宋焱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立,“他们也应拥有幸福的人生”。
告别时,宋焱告诉记者,她正准备建立一个学校的农场,在教孩子们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参与农场实践,学会识别农作物和一些简单的播种、耕作技术,“那样他们至少不会一无所长”。但宋焱更希望的是,这些孩子在特校毕业后,能够有上职业高中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去学习简单的手工,如编织等,那么,意味着他们将拥有谋生的本领和更完整的人生。”
宋焱希望孩子们在走出学校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这名被抱着的老师叫宋焱,是这所彭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在这所学校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虽然学校只有21名学生,但对宋焱和老师们来说这里“没有下课”,他们需要每分每秒、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他们的孩子们,从穿鞋戴帽、说话识字,从寝室到教室,无微不至。
宋焱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做的是一件特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我们在用爱心为我们的天使缝补翅膀,我们相信只要老师们在这里,孩子们就有希望重新起飞”。
那一刻,我决定为他们引领人生的路
2012年,是宋焱在彭山县第三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第17个年头。当时她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和工会主席,还是市级优秀教师,事业正处于上升期。8月份,宋焱接到彭山县教育局的一纸任命:调她到刚落成的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校长。
最初接到调令的时候,宋焱说自己流过眼泪。之前县城里一直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人们觉得特殊学校就是教育“有问题的孩子”的场所,看特校教师时,也带着有色眼镜。“家里人,包括父母,都极力劝说我不要接受这项任务。”宋焱说。
宋焱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学校里学生的情形:“11个学生,一个个东倒西歪,有的流着口水,有的满屋子乱跑,有的一会儿就尿湿了裤子,更有一个眼神黯淡无光的孩子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无缘无故地哭了……”
这一幕,或许会让普通人紧张与惊恐。但对于身为教师的宋焱来说,她永远不能躲避或者畏惧自己的学生。“那一刻,作为母亲,作为老师,一种强烈的爱心、责任感涌上我的心头,我决定要为他们引领人生的路。”宋焱说。
“决定不负组织重托”的宋焱,旋即开始为学校新进教师做工作。“因为第一批教师全是来自县城和各乡镇的普通学校,开始老师们都不愿意来(特校),我要找老师们一个一个单独沟通”。学校原定九月初开学,时间临近,很多设施、设备还没有到位,教育局领导都作好了延迟开学的准备。但宋焱带着几个特校“元老”跑采购、添置办公用品,加班加点投入开学筹备工作。
九月初,学校如期开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总有一盏灯,在为孩子们亮着
“过去做普教教师,走在大街上随时都有学生响亮地喊老师好,但现在,特校里的绝大部分孩子,连说一句连贯的话都无法实现。” 宋焱坦言,刚到特校时,她和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孩子们不知道上厕所要带卫生纸、不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知道穿衣服哪边是正面、更不懂什么叫上课。宋焱还记得,有次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突然把粉笔头吃进嘴里,两位老师看见后,一位拼命从背后抱住孩子,一位将自己的手指伸进学生口中……粉笔终于掏出来了,可老师的手指被咬得鲜血直流。为了呵护这些特殊的生命,老师们24小时陪伴他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盏灯在亮着,它照着值班老师细心地给孩子盖好踢掉的被子”。
“普校的学生,很多知识一教很快就会。而在特校里,哪怕一个简单的汉字,几十遍上百遍的练习,学生都记不住。”孩子们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或多动症,大都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面对着种种困难,老师们难免灰心丧气。这时宋焱还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给老师打气,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关心。
由于彭山县之前一直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是从普校转岗过来的,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宋焱就带领老师们慢慢摸索,边做边学,在实践中提高。“我们每周都会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和相关工作材料。出去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来后,也通过学习会与大家分享心得,讨论工作改进意见”。
宋焱的办公桌旁伸手可及的地方,摆着厚厚一摞学习材料,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与感觉统合训练及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手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与发展模式及建设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培训指导手册》等。
在宋焱和老师们的努力下,教学效果渐渐凸显,“过去两个老师上一个四五个人的小班,一个在上面讲,一个在下面守纪律,还忙不过来。现在孩子们静得下来了,十几个人的大班,学生都能一直坐到下课,还能保持一定的精力集中。”提到孩子们的进步,宋焱难掩激动,一定要带记者到教室看看。
这些学生们知识接受能力差,老师一遍一遍地重复,学生“咿咿呀呀”地模仿,学生好不容易记住一些简单的汉字,老师的嗓子也哑了。宋焱认为,学生们这些细微的进步给老师们带来的成就感,是普校老师无法体会的。
“其实,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并不亚于老师。”宋焱说,过去有的地方把特殊学生安排到普通学校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这些特殊学生常常会受到同学的歧视甚至欺负和捉弄,学生们会越来越自卑,不仅不会进步,还会自暴自弃。但在特校里,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对同学、对老师只有简单、干净的爱。“过去一位从普通学校转过来的智力障碍学生,刚到时对周围的所有人都充满戒备,脾气暴躁,极不合群。但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了几天,就喜笑颜开地融入同学中了。”宋焱说。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会受到爱与尊重,也是爱与尊重的施予者。”宋焱由衷地感叹:“如果孩子们真幸福,他们闪亮的眼睛和笑脸不会欺骗我们!”
当这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当事家庭无疑将承受莫大的痛苦;对这些孩子漫长的抚养过程,也将经历物质与精神、爱与忍耐的双重折磨。但特殊教育学校免除了学生所有的学杂费,在县教育局和县残联的扶持下,每个学生每年享受2000元的助学金和专项补贴,也免除了学生在校期间的食宿费用。但随着物价的提高,这些补贴渐渐显得捉襟见肘,“在县教育局的关怀下,我们已经申请到了50万元的专项资金,计划已久的律动教室、运动康复室将投入建设。”宋焱说。 每个家长来到学校,看到自己的孩子,都有道不尽的感激。宋焱看着穿梭在走道上的孩子们,再一次说到了“幸福”这个词。
可爱的天使也应该展翅高飞,翱翔蓝天
“特殊学校不是保育院、康复院。”在采访中宋焱几次提到这句话。
这句话可作两层解释。第一层是进入特校的学生应提前检测,确保其能适应学校学习,如没有隐形疾病、暴力倾向等,“毕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到特校不是只为了孩子起居有个照顾。第二层解释是,孩子到了特校也应得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个有自尊、能自立,能够融入社会的人,最好是能够具备谋生本领的人。在这一层解释里,面对着这群智力障碍学生,宋焱尤感责任重大。
在宋焱和老师们的组织下,学校每周五下午都会带领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带着这样一群孩子走出二十四小时封闭的校园,学校是有很大风险的,即使有周密的安保措施。但宋焱认为,孩子们终究还是得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以后必须要面临社会生活和交流,因此学校应主动突破孩子的成长障碍,培养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一年多以来,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走上大街,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进入超市,体验文明购物;尝试乘坐公交车,学会把一元钱投进钱币箱……最近一位企业老总正在和宋焱商量,准备下次用企业公车带领孩子们参观车间,见识用劳动谋求生存、实现价值的社会规则。
宋焱说,这些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智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目前,学校是按照一年级的知识要求在讲授,学校实行的是九年制,但是这些孩子十五六岁就要跨出这个校门了,让她忧虑的是,“到时候这些孩子能干什么?如果让他们回到来校前的状态中,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只能说明我们教育的失败”。宋焱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立,“他们也应拥有幸福的人生”。
告别时,宋焱告诉记者,她正准备建立一个学校的农场,在教孩子们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参与农场实践,学会识别农作物和一些简单的播种、耕作技术,“那样他们至少不会一无所长”。但宋焱更希望的是,这些孩子在特校毕业后,能够有上职业高中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去学习简单的手工,如编织等,那么,意味着他们将拥有谋生的本领和更完整的人生。”
宋焱希望孩子们在走出学校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