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本文就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承担着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教育、熏陶、引导、凝聚学生的艰巨任务,帮助大学生在现今多种文化与思潮相互激荡的社会环境中,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独立开放、思维活跃开阔、行动特立独行、创造能力强,且价值观念偏西化、人际关系网络化,主流崇尚责任、个别缺失正确价值观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同样也很难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需求,很难让大学生充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即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学习理论,通过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把政治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观念,从而完全由“社会人”到“政治人”的转变。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成为“政治人”的前沿阵地,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所学的一些政治理论概念、原则和结论等知识,最主要的是掌握这些知识的精髓,以及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思维、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把思想教育理论课的导向育人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型教学的内涵。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的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内化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去认识、分析、评断、解决现实生活所遇到的政治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而稳定的政治態度,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2.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研讨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教学中,通过研讨的方式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理论,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去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当时的改造和今天的改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这两者是否都具有必然性,其内在依据是什么,鼓励他们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当然,学生获取的信息中不乏有一些是消极的、片面的,甚至是与客观事实严重背离的。面对此种情形,教师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通过这种“研讨”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拓展延伸的空间。
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除了传授课程的经典理论,还应该就其基础为学生引进最新的、最前沿的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质疑,从而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会运用主要原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问题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指出:“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一定要把这个框框打破,才能将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出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把知识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的做法,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乃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彼此间互相交流,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等,同时还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下实现教学相长。
所谓问题型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把已经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政治生活问题当中,指导他们分析、探讨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并组织他们对相关有疑问的观点进行争辩,从中寻找答案进行解惑,进而实现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这也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技能找到了契合点。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发他们彼此间的共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以“现实”为基点,分析相关理论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与当前相关现象或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三、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因而,加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增强政治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活动。一般而言,实践教学可通过三个阶段来展开。
第一,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比如可以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到社区去体验民情、了解社情,到知名企业去考察学习,到沿海发达城市去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政府部门参观学习,体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等。希望通过观察祖国各地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差异及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
第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课内实践活动,对教学中所遇到的政治理论进行深层次的内化,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项目表现出来。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为例,大体可以把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分为十大模块,并结合高等院校部分大学生对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不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且毕业之后就业动向大都与企业相关的特点,可将十大模块划分为十个实践项目,且均由学生自行组织小组,各小组团队合作,以PPT、演说形式进行展示。
第三,学生把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在实践中检验,发现疑惑,再通过教堂教学释疑,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并把这些理论再次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如此往复的过程,可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期末即将结束之时,可开展以“社会主义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活动,班级学生可结合概论课程内容,自行选择话题,展现对政治理论的运用,寄予在寓教于乐中能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更进一步地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马成瑶,张晓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性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承担着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教育、熏陶、引导、凝聚学生的艰巨任务,帮助大学生在现今多种文化与思潮相互激荡的社会环境中,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独立开放、思维活跃开阔、行动特立独行、创造能力强,且价值观念偏西化、人际关系网络化,主流崇尚责任、个别缺失正确价值观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同样也很难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需求,很难让大学生充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即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学习理论,通过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把政治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观念,从而完全由“社会人”到“政治人”的转变。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成为“政治人”的前沿阵地,学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所学的一些政治理论概念、原则和结论等知识,最主要的是掌握这些知识的精髓,以及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思维、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把思想教育理论课的导向育人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型教学的内涵。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的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内化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去认识、分析、评断、解决现实生活所遇到的政治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而稳定的政治態度,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2.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研讨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教学中,通过研讨的方式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理论,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去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当时的改造和今天的改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这两者是否都具有必然性,其内在依据是什么,鼓励他们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当然,学生获取的信息中不乏有一些是消极的、片面的,甚至是与客观事实严重背离的。面对此种情形,教师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通过这种“研讨”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拓展延伸的空间。
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除了传授课程的经典理论,还应该就其基础为学生引进最新的、最前沿的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质疑,从而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会运用主要原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问题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指出:“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一定要把这个框框打破,才能将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出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把知识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的做法,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乃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彼此间互相交流,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等,同时还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下实现教学相长。
所谓问题型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把已经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政治生活问题当中,指导他们分析、探讨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并组织他们对相关有疑问的观点进行争辩,从中寻找答案进行解惑,进而实现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这也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技能找到了契合点。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发他们彼此间的共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以“现实”为基点,分析相关理论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与当前相关现象或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三、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因而,加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增强政治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活动。一般而言,实践教学可通过三个阶段来展开。
第一,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比如可以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到社区去体验民情、了解社情,到知名企业去考察学习,到沿海发达城市去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政府部门参观学习,体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等。希望通过观察祖国各地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差异及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
第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课内实践活动,对教学中所遇到的政治理论进行深层次的内化,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项目表现出来。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为例,大体可以把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分为十大模块,并结合高等院校部分大学生对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不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且毕业之后就业动向大都与企业相关的特点,可将十大模块划分为十个实践项目,且均由学生自行组织小组,各小组团队合作,以PPT、演说形式进行展示。
第三,学生把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在实践中检验,发现疑惑,再通过教堂教学释疑,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并把这些理论再次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如此往复的过程,可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期末即将结束之时,可开展以“社会主义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活动,班级学生可结合概论课程内容,自行选择话题,展现对政治理论的运用,寄予在寓教于乐中能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更进一步地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马成瑶,张晓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性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