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而近年来高职发展比较快速,也让研究者把目光投向这一群体。而高职贫困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他们应对事件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身的成长,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一直在做的工作。本研究尝试从心理韧性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的高职贫困生就业问题,参考国内外的研究量表和理论成果,就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关系作为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 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39-02
心理韧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一批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发展结果的变异性问题所开展的,并提出了心理韧性的概念。心理韧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这种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就会展现出来。心理韧性被看作是心理成长的个体差异特征,在国内外引发了研究热潮。通过相关文献的搜索查询,发现国内心理韧性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包括高中生以及在校大学生。也有对高职生的研究,郭峰以江苏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對高职学生心理韧性做了调查研究。关于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地方区域范围的研究,未找到广州地区的相关数据。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相对于普通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是心理问题的易发和高发群体。通过心理韧性的研究,希望帮助贫困大学生应对生活逆境,防止因为经济上贫困造成心理贫困,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发展。
本研究选取广州某高职院校,向曾获得助学金、励志助学金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0分,剔除无效问卷10份,进入数据分析的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65%。
采用胡月琴、甘怡群(2008)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共有27个题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对某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现状进行数据收集。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是0.860。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和作答方式,然后按照自己真实情况作答。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平均分为96.87,与最大值最小值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对心理韧性总分进行正态检验,得到偏度系数为0.342,分布左偏,峰度系数是-0.378,曲线比较陡峭,偏度值在-1~1之间,可以认为本次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的总分情况符合近似正态分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别检验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在性别、专业、生源地上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P=0.157,P=0.078,P=0.276,可以看出,高职贫困生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进一步与量表中的分维度分析,发现性别在人际协助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39)。家庭支持维度则在专业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42)。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在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P=0.982, P= 0.394,P=0.902。可以看出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在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高職贫困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与量表中的分维度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在人际协助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家庭支持维度则在专业、独生子女方面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210名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分数总体分析发现,高职贫困大学生总体水平中等偏下,说明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较低。
本研究在人口统计学上对被试进行区分,分别是性别、专业、生源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在性别变量上,女生的心理韧性高于男生,而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分数明显高于男生,达到显著性差异。这与许多研究结果相同,女生心理韧性比男生好。在面对生活压力、挑战、困难时,高职贫困女生更具有稳定性和控制力,能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同时积极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灵活处理问题,并在经历创伤时快速恢复,变得更坚强。而具体在人际协助方面,原因可能是女生的社会角色和性格,她们更重视情感交流,更愿意花时间经营自己的生活情感圈子,也比男生更积极去帮助朋友,也愿意从朋友那里寻求帮助。在专业上,文科生比理科生得分高些,具体表现:文科生在得到家庭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理科生。从专业上来讲,文科的课程,更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人文素质的培养,故文科在情感交流方面会比理科生更显露,也有更多的需求。在出现压力、困难时,文科生与家庭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同时也愿意寻求家庭的支持。理科相对就是,更理性的思维,遇到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问题,相对比较少情感方面的交流。在生源地变量上,农村来的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比城镇高。不难理解,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社会公共资源相对缺乏,成长过程遇到的压力和困境,更能磨炼一个人,促使他们更多的成长。而城镇的高职贫困生,虽然家境不好,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是相对要获得一些社会支持,或者得到一些社会资源,改善家庭经济,相对容易一些。城镇的救助、帮扶机会相对比较多。
本研究还尝试从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检验心理韧性的差异。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在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职贫困生年级差异性不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心理韧性分数没有差异,在LSD检验中,也没有发现年级间的差异情况。说明心理韧性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并没有在年级间存在差异。笔者尝试从高职贫困生的月消费的情况中,了解他们之间的心理韧性差异,发现他们在月消费变量上没有差异。这可能是,本研究的被试已经是特定的对象了,他们的月消费水平可能大致在一个水平上,故导致研究结果不显著。在家庭人口变量上,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高职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相关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国家、社会、学校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发展,提高其职业成熟度水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
1.1 心理素质教育,提高高职贫困生受挫能力。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就是要培养人处于逆境、面对困难时,创造产生积极情感的能力以及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的能力,并让自己从负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高职院校要加強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们对负性事件的认知,以及学会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培养他们积极态度、乐观精神,在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锻炼其面对挫折的能力,教授其面对逆境、恢复心理平衡的技巧与方法。
1.2 营造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积极教导,形成高职生的乐观、坚强、善良等积极品质,这些品质影响着他们对逆境的态度。与父母、兄弟姐妹的信息交流与联系,也促进高职贫困生面对压力的有效性。故和谐的家庭,可以促进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而社会支持,来自朋友和同学的支持、老师的关心以及学校、政府甚至社会各界的帮助,可以让高职贫困生体会更多的爱和归属,也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所以在家庭里,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子女积极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社会,给予贫困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完善社会保障与资助制度,为高职贫困生提高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
[2]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心理学报,2008,40 (8):902—912
[3] 席居哲,左志宏.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9):1426—1447
[4] 郭峰,汪志兵. 高职学生心理韧性调查分析——以江苏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31):60-63
[5] 王永,王振宏.《大學生的心理韧性及其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 1
[6] 姬彦红.《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3,2
关键词: 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39-02
心理韧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一批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发展结果的变异性问题所开展的,并提出了心理韧性的概念。心理韧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这种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就会展现出来。心理韧性被看作是心理成长的个体差异特征,在国内外引发了研究热潮。通过相关文献的搜索查询,发现国内心理韧性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包括高中生以及在校大学生。也有对高职生的研究,郭峰以江苏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對高职学生心理韧性做了调查研究。关于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地方区域范围的研究,未找到广州地区的相关数据。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相对于普通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是心理问题的易发和高发群体。通过心理韧性的研究,希望帮助贫困大学生应对生活逆境,防止因为经济上贫困造成心理贫困,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发展。
本研究选取广州某高职院校,向曾获得助学金、励志助学金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0分,剔除无效问卷10份,进入数据分析的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65%。
采用胡月琴、甘怡群(2008)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共有27个题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对某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现状进行数据收集。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是0.860。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和作答方式,然后按照自己真实情况作答。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平均分为96.87,与最大值最小值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对心理韧性总分进行正态检验,得到偏度系数为0.342,分布左偏,峰度系数是-0.378,曲线比较陡峭,偏度值在-1~1之间,可以认为本次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的总分情况符合近似正态分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别检验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在性别、专业、生源地上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P=0.157,P=0.078,P=0.276,可以看出,高职贫困生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进一步与量表中的分维度分析,发现性别在人际协助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39)。家庭支持维度则在专业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42)。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在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P=0.982, P= 0.394,P=0.902。可以看出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在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高職贫困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与量表中的分维度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在人际协助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家庭支持维度则在专业、独生子女方面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210名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分数总体分析发现,高职贫困大学生总体水平中等偏下,说明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较低。
本研究在人口统计学上对被试进行区分,分别是性别、专业、生源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在性别变量上,女生的心理韧性高于男生,而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分数明显高于男生,达到显著性差异。这与许多研究结果相同,女生心理韧性比男生好。在面对生活压力、挑战、困难时,高职贫困女生更具有稳定性和控制力,能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同时积极调动自己的社会资源,灵活处理问题,并在经历创伤时快速恢复,变得更坚强。而具体在人际协助方面,原因可能是女生的社会角色和性格,她们更重视情感交流,更愿意花时间经营自己的生活情感圈子,也比男生更积极去帮助朋友,也愿意从朋友那里寻求帮助。在专业上,文科生比理科生得分高些,具体表现:文科生在得到家庭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理科生。从专业上来讲,文科的课程,更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人文素质的培养,故文科在情感交流方面会比理科生更显露,也有更多的需求。在出现压力、困难时,文科生与家庭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同时也愿意寻求家庭的支持。理科相对就是,更理性的思维,遇到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问题,相对比较少情感方面的交流。在生源地变量上,农村来的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比城镇高。不难理解,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社会公共资源相对缺乏,成长过程遇到的压力和困境,更能磨炼一个人,促使他们更多的成长。而城镇的高职贫困生,虽然家境不好,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是相对要获得一些社会支持,或者得到一些社会资源,改善家庭经济,相对容易一些。城镇的救助、帮扶机会相对比较多。
本研究还尝试从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检验心理韧性的差异。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在年级、月消费、家庭人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职贫困生年级差异性不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心理韧性分数没有差异,在LSD检验中,也没有发现年级间的差异情况。说明心理韧性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并没有在年级间存在差异。笔者尝试从高职贫困生的月消费的情况中,了解他们之间的心理韧性差异,发现他们在月消费变量上没有差异。这可能是,本研究的被试已经是特定的对象了,他们的月消费水平可能大致在一个水平上,故导致研究结果不显著。在家庭人口变量上,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高职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相关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国家、社会、学校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发展,提高其职业成熟度水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
1.1 心理素质教育,提高高职贫困生受挫能力。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就是要培养人处于逆境、面对困难时,创造产生积极情感的能力以及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的能力,并让自己从负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高职院校要加強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们对负性事件的认知,以及学会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培养他们积极态度、乐观精神,在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锻炼其面对挫折的能力,教授其面对逆境、恢复心理平衡的技巧与方法。
1.2 营造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积极教导,形成高职生的乐观、坚强、善良等积极品质,这些品质影响着他们对逆境的态度。与父母、兄弟姐妹的信息交流与联系,也促进高职贫困生面对压力的有效性。故和谐的家庭,可以促进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而社会支持,来自朋友和同学的支持、老师的关心以及学校、政府甚至社会各界的帮助,可以让高职贫困生体会更多的爱和归属,也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所以在家庭里,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子女积极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社会,给予贫困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完善社会保障与资助制度,为高职贫困生提高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
[2]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心理学报,2008,40 (8):902—912
[3] 席居哲,左志宏.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9):1426—1447
[4] 郭峰,汪志兵. 高职学生心理韧性调查分析——以江苏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31):60-63
[5] 王永,王振宏.《大學生的心理韧性及其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 1
[6] 姬彦红.《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