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狂蟒之灾Ⅲ》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欧洲乡间的秘密研究室里,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正对两只巨蟒进行实验测试,当资助者企图干预实验时,饥饿的蟒蛇逃出了研究室。这种巨蟒是繁殖能力极强并且极度致命的生物。它们潜入城市下水道,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并对整座城市构成威胁,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恐慌。如果不及时把它们“捉拿归案”,灾难将有可能危及所有人类,后果不堪设想……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只在电影里发生。现实中,动物从实验室里“出逃”的例子并不少见,它们一次次地上演着动物版的“越狱”。
热衷于生物反恐研究的美国人曾经犯下一个“令人震惊”的错误。新泽西医学与牙科大学的研究院在实验过程中,居然莫明其妙地“弄丢”了三只实验用的老鼠。为了平息公众的愤怒,有人说是之前统计有误。这样的谎言被揭穿后,研究院负责人只好承认,三只老鼠是自己逃跑的。如果只是三只普通的老鼠,丢了也就丢了,再找三只来就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三只老鼠都感染了黑死病细菌,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转化成肺鼠疫,这种病可在人群之间传染。虽然最坏的结果后来并未出现,但当时还是让美国当局捏了一把汗。
1983年,在日本的伊豆群岛上发生过一件怪事。这年3月,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岛上突然出现了几百万只拳头大小的癞蛤蟆。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有人猜测这种异常现象会不会是地震的前兆?结果,地震并没有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紧随而至,倒是癞蛤蟆本身把他们折腾得够呛。成千上万的癞蛤蟆像是要对人类发起一次毁灭性的进攻。它们占据了街道,覆盖了环岛公路,导致交通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不仅如此,它们还对菜地进行地毯式 “扫荡”,群集之处,作物无一幸存。更可恨的是,到了晚上它们会齐声高唱,巨大的噪音让人根本就没办法睡觉。
伊豆群岛上原来并不太能见到癞蛤蟆的身影,这群不速之客难道是从天而降的不成?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神话。最后追根究底,原来问题出在几所学校的实验室。那些学校为了教授解剖学,从外地购入了一批癞蛤蟆,由于保管不严,致使部分“实验对象”逃了出去。虽然只是零星散客,但癞蛤蟆的繁殖能力实在太强大了,再加上这种癞蛤蟆可以从体内排出一种黏性毒液,这让它们在当地几乎就遇不上敌人,一两年时间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规模毫不奇怪。
癞蛤蟆在伊豆群岛“反客为主”,还只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短暂的烦恼,通过各种手段把它们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后,烦恼也就过去了。可如果不是癞蛤蟆,而是另外一种可以轻易取人性命的动物,后果又会怎样呢?电影里的巨蟒自不必多说,就算是几只小小的蜂,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动物的“越狱史”上,“杀人蜂事件”可能是至今最令人触目惊心的。
地球上原本是不存在杀人蜂这个品种的。在杀人蜂之前,攻击性最强的是非洲蜜蜂。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非洲蜜蜂养成了狂暴的脾气,并进化出了很强的毒性。它们的优点是十分勤劳。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准备让它们跟在美洲大陆上有些水土不服的欧洲蜜蜂杂交,以此来提高产蜜量。谁知事与愿违,杂交出来的新品种蜜蜂非但不能增加产蜜量,性格却比非洲蜜蜂更为暴躁,攻击性也更强,整个一个“好斗分子”。
既然是实验,就总有成功和失败,因此对圣保罗大学的做法也没什么好指责的。然而,接下来的一次意外事故,却让人们对此多了看法。1957年,25只蜜蜂逃离了实验室,中间既有杂交品种,也有远道而来的非洲蜜蜂。它们进入附近的森林,与当地的欧洲蜜蜂自然交配。至于它们的后代的厉害,是在实验室里就已经被证明的。它们生性多疑,易受惊扰,常常都是人还在离得很远的时候就开始攻击它所认为的“入侵者”,而且每次都会穷追不舍,几个小时下来仍旧不肯罢休。更让人猝不及防的是,这种杂交蜂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以几何级数的速度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家族。
据估计,现在生活在美洲的杀人蜂总数已超过10亿只,而被它们“杀死”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没有办法消灭它们。好的消息是,科学家发现来自南非的一种蜜蜂跟杀人蜂杂交生出来的后代性格会变得温和一些。这或许能够为拿杀人蜂没办法的人类提供一条退而求其次的新道路——改造杀人蜂。
编辑/梁宇清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只在电影里发生。现实中,动物从实验室里“出逃”的例子并不少见,它们一次次地上演着动物版的“越狱”。
热衷于生物反恐研究的美国人曾经犯下一个“令人震惊”的错误。新泽西医学与牙科大学的研究院在实验过程中,居然莫明其妙地“弄丢”了三只实验用的老鼠。为了平息公众的愤怒,有人说是之前统计有误。这样的谎言被揭穿后,研究院负责人只好承认,三只老鼠是自己逃跑的。如果只是三只普通的老鼠,丢了也就丢了,再找三只来就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三只老鼠都感染了黑死病细菌,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转化成肺鼠疫,这种病可在人群之间传染。虽然最坏的结果后来并未出现,但当时还是让美国当局捏了一把汗。
1983年,在日本的伊豆群岛上发生过一件怪事。这年3月,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岛上突然出现了几百万只拳头大小的癞蛤蟆。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有人猜测这种异常现象会不会是地震的前兆?结果,地震并没有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紧随而至,倒是癞蛤蟆本身把他们折腾得够呛。成千上万的癞蛤蟆像是要对人类发起一次毁灭性的进攻。它们占据了街道,覆盖了环岛公路,导致交通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不仅如此,它们还对菜地进行地毯式 “扫荡”,群集之处,作物无一幸存。更可恨的是,到了晚上它们会齐声高唱,巨大的噪音让人根本就没办法睡觉。
伊豆群岛上原来并不太能见到癞蛤蟆的身影,这群不速之客难道是从天而降的不成?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神话。最后追根究底,原来问题出在几所学校的实验室。那些学校为了教授解剖学,从外地购入了一批癞蛤蟆,由于保管不严,致使部分“实验对象”逃了出去。虽然只是零星散客,但癞蛤蟆的繁殖能力实在太强大了,再加上这种癞蛤蟆可以从体内排出一种黏性毒液,这让它们在当地几乎就遇不上敌人,一两年时间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规模毫不奇怪。
癞蛤蟆在伊豆群岛“反客为主”,还只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短暂的烦恼,通过各种手段把它们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后,烦恼也就过去了。可如果不是癞蛤蟆,而是另外一种可以轻易取人性命的动物,后果又会怎样呢?电影里的巨蟒自不必多说,就算是几只小小的蜂,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动物的“越狱史”上,“杀人蜂事件”可能是至今最令人触目惊心的。
地球上原本是不存在杀人蜂这个品种的。在杀人蜂之前,攻击性最强的是非洲蜜蜂。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非洲蜜蜂养成了狂暴的脾气,并进化出了很强的毒性。它们的优点是十分勤劳。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准备让它们跟在美洲大陆上有些水土不服的欧洲蜜蜂杂交,以此来提高产蜜量。谁知事与愿违,杂交出来的新品种蜜蜂非但不能增加产蜜量,性格却比非洲蜜蜂更为暴躁,攻击性也更强,整个一个“好斗分子”。
既然是实验,就总有成功和失败,因此对圣保罗大学的做法也没什么好指责的。然而,接下来的一次意外事故,却让人们对此多了看法。1957年,25只蜜蜂逃离了实验室,中间既有杂交品种,也有远道而来的非洲蜜蜂。它们进入附近的森林,与当地的欧洲蜜蜂自然交配。至于它们的后代的厉害,是在实验室里就已经被证明的。它们生性多疑,易受惊扰,常常都是人还在离得很远的时候就开始攻击它所认为的“入侵者”,而且每次都会穷追不舍,几个小时下来仍旧不肯罢休。更让人猝不及防的是,这种杂交蜂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以几何级数的速度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家族。
据估计,现在生活在美洲的杀人蜂总数已超过10亿只,而被它们“杀死”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没有办法消灭它们。好的消息是,科学家发现来自南非的一种蜜蜂跟杀人蜂杂交生出来的后代性格会变得温和一些。这或许能够为拿杀人蜂没办法的人类提供一条退而求其次的新道路——改造杀人蜂。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