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情后 意在笔先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才子郑板桥,工诗词书画,尤善画竹。他有段著名的发人深省的画论:“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郑板桥展示了画竹的三个过程:眼中竹(看竹)——胸中竹(想竹)——手中竹(画竹)。”这段画论给我们提供了两点宝贵的启示:文于情后,意在笔先。即大凡作文之前,先要有饱满的情感;落笔之前,先要有好的立意。“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画师观竹之后,胸中有股不可遏制的“勃勃”的创作激情。正如《文心雕龙·情彩》所言:“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我的小文《怀念祖母》正是深受浓厚情感驱动所作。
  清明节快到了,怀念已故亲人的情感异常强烈。我脑际一遍遍闪过祖母、父亲与母亲的形象,回忆他们走过漫长而艰辛生活之路的点点滴滴。祖辈父辈的人生可用一个字概括:“苦”。真苦,苦不堪言!此时,我的情感升华到一个高度,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用文字讲述他们辛酸的故事,让今天的孩子了解过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应该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是,我计划写三篇小文,首写祖母。写什么呢?板桥大师在画论中展示一个绘画环节:胸中竹,即通常说的“构思”。“意在笔先者,定则也。”作文如同绘画,落笔之前,必须立意,选材,布局。我在《怀念祖母》一文的“立意”与“选材”上颇下了功夫。祖母身上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纯朴、善良、好施、担当、奉献、任劳任怨等等。我反复思考,最后将文章立意锁定在“勤劳俭朴”上。
  我耳闻目睹祖母的故事不胜枚举,动笔之前,围绕“立意”,我在记忆的“百度”中搜索素材,选定感人至深的“穿、吃、用”三件事,三件事以外感人的也不少,我都割爱。例如,她临终的日子,我刚从学校毕业回家,守候在她身边,那时正是天寒地冻,我一摸她盖的棉被,硬得如同一块铁板,我赶紧用我的被子换下她的被子。她醒了,大怒,口齿不清:“哎呀呀呀……”猛地蹬腿。20岁的我不明事理,觉得不可理喻。父亲说,她是怕死了弄脏被子。祖母生生死死为后人,我极为感动而伤心落泪。这个素材,我却没写进文章,我觉得与文章“立意”有一定距离。
  小文写毕,我首发微信朋友圈,点赞点评者多得前所未有。我知道,文章的亮点在“吃”与“用”的两件事上。祖母用“焙鱼待客”与“节省火柴,用火绳生火”的故事,在今天的人看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仿佛原始人的生活,太不可思议了。但是,这在祖母身上确确实实发生过。一位作家朋友看了我的小文,他说要借我小文中的素材为杂志写卷首语,我欣然同意。“文于情后,意在笔先”,是我从郑板桥画论中得到的教益,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新的启发,有新的超越,有更大的收获。
  刘武德简介
  刘武德,江西永新人,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语文特级教师,吉安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从事语文教学、教研近50年。发表教学论文及诗歌散文130多篇,计70余万字;出版6部教学专著,计90万字;主编吉安市地方教材《庐陵文化读本》(小学、初中、高中共I0本),计100万字;在省内外讲课(讲座)共500余节(场)。现已退休。
其他文献
青春是美丽的,它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绚烂。  如果生命是一首歌,那么青春一定是歌里最灵动的音符;如果生命是一本书,那么青春一定是书中最精彩的词章;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那么青春一定是旅途中最明媚的风景。青春,是生命中的黄金时代,它永远是生机盎然、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的。青春的路上,始终有次第花开,有莺歌燕舞,有暗香浮动。青春,它赋予我们无限个性、无限视聽、无限憧憬、无限激情、无限光明。  有人把青春舞
這一期笔记,小笨霖将介绍与人约会时可能会用到的句子,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  1. I was about to leave. 我正好要离开。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正好要出门时,电话响了。一接电话,对方劈头就骂:“怎么还没出门啊?”这时,你就可以说:“I was about to leave.”这句话也可以说成“I am leaving” 。“About” 可以解释成时间上正好,表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去了个很远的地方,具体是哪老人也说不清楚。我羡慕别的同学都是爸妈来开家长会,我期盼下雨天爸爸也会来接我回家,我希望取得好成绩回家能第一个告诉妈妈……这对别人来说是多么平凡,对我却是一个难圆的梦。  一晃十年过去,我已经完完全全适应了和爷爷奶奶的“三口之家”的生活。小时候爷爷奶奶怕我难过,总是安慰我说:“你爸妈不是不要你,他们是没办法才出去赚钱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man was willing to teach the King of Yan the ways to attain immortality.  战国时,有一个人愿意教给燕王一套长生不老的方法。  The King of Yan was very glad when he heard of this, and quickly
与同学交往中,谁都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更别说自己的技能、学识乃至品行被当众贬低了。但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万一有同学当众贬低你,你又该如何面对呢?    一、不予计较,让事实说话。  我们知道,有些人之所以贬低他人,其目的就是争强好胜,并非对被贬者怀有什么恶意。对这类同学,我们不妨一笑了之,不计较,一旦日后的事实表明这种贬低并不成立,我们也就能收获更多的赞誉和回报。  
高考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考生普遍重视写作的训练,但高考作文毕竟不同于平时的习作,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无疑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那么,高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结构要“简”。  阅卷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场作文的结构要避免复杂,要让阅卷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作文的信息,就以议论文为例,开头提出论点,中间论证论点,结尾总结论点,结构一目了然。而且段落要短,一般以四到五行为好。段落过大,阅卷教师读起来就有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即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审美品格的塑造。诗歌是文学中最“美”的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为塑造学生审美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品格。  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诗歌是一座巨大的美学宝库,著名诗人布罗茨基说“
某语文试卷中出过这样一道考题:“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这句话里的成语“间不容发”用得对不对呢?  间(jiān)不容发,意为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该成语出自汉代枚乘的《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在上面那
摘要:让考生说真话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能够唤醒考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真诚的情感、真切的思考,让考生可以心手合一,我笔写我心。以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为例,指出高考大作文题设计过程中适合“写真”的地方,以及可能“失真”之处。  关键词:天津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写真;失真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分值最高、对考生语文综合素养要求最高的大题。笔者评价高考作文命题质量的优劣有一条红线,就是让考生有
自序:有幸入围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受组委会邀请于2016年4月下旬前往“东方之珠”香港,与全国各路文学少年一决高低,壮哉美哉。  (一)  香港魅力,举世皆知。无垃圾之乱眼,无异味之扑鼻,全民素质高,人人皆友好。而我所欲先述者,却不在此——  我们在港的交通工具为巴士,光是乘车就耗时良久。车上无聊,我双手托腮,隔窗观望外面的世界。  窗外,楼厦林立,或高或低,外墙玻璃表面平坦光滑,色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