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制定为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如何适应《国标》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质量与特色并行的笔译教学思路,具体包括:构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翻译材料的工作坊式笔译教学模式,自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双语材料的教学型平行语料库辅助笔译教学。该思路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凸显专业培养特色,贯彻落实了《国标》中对于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国标 医学院校 工作坊式笔译教学模式 平行语料库 笔译教学
一、引言
从2013年起,教育部将高校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保障教学质量。英语专业是外语类专业中历史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专业,《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不仅对指导英语专业健康发展,规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凸显专业地位和优势具有现实意义”[1](P112),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和出发点。
目前,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笔译课“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结果对比’教学模式,即学生做练习——教师用‘标准译文’进行对比、点评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占据中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点评、接受教师的‘标准译文’”[2](P70)。有研究系统比较了这种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认为后者“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日常翻译教学中更好地讲授翻译理论”[3](P84)。笔者从事英语专业笔译教学,一开始采用的是以译品为取向的笔译教学模式,切身体会到它的缺陷与不足,学生对翻译活动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针对翻译从业人员对于学校的翻译教学现状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时不够、翻译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教学范围与翻译实际需要脱节[4](P43)。面对这些问题,在《国标》指引下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教学实际且务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刻不容缓。
二、《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两个转变
《国标》包括前言、适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九个部分。鉴于篇幅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的启示。
《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1](P116)。与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相比,这一表述具有动态发展的意义,更具弹性,因为它强调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指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就应量身定做培养什么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方面,《国标》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等[5](P112)。在能力方面,《国标》表述为:“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1](P117)。这一表述包含7种能力,其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了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优势,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科研的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新时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
《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内涵如此丰富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给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客观上要求笔译教学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翻译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转变,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整体培养质量。
(二)质量与特色并行
“各校在坚守学科专业内涵的同时,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特色,制订出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千校一面”[6](P291)。国家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最低质量要求,具有统一性,但这种统一性“并不是为了限制各个学校多样性的发展,而是鼓励各学校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办学更加规范,质量更高,特色更强”[5](P114)。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怎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色呢?
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应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坚持质量与特色并行,因为“有特色的质量才有生命力,有质量的特色才有竞争力”[7](P44)。影响特色发展的内外因素有两个方面,即办学传统和行业需求[5](P115)。这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某一个或多个行业需求,合理规划教学,注重培养特色。首先,任何一所大学都有优势学科,是学校发展的主要依托,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作为边缘学科只有依托校内优势学科资源,沿用业已形成的交叉学科办学传统,才能找到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周恩专门调查了中美两国主要招聘网站上发布的医学翻译相关职位,发现主要包括医学笔译、医学口笔译、医学翻译主管、医学翻译(编辑)等9种职位类型[8](P91)。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笔译任课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积极适应行业需求,凸显培养特色。
三、《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所在学校笔译课程开设时长为两个学期,每周3个学时,共计102个学时,在课时有限的情況下,怎样有效组织笔译教学课堂且兼顾专业培养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翻译材料的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的翻译工作坊“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9](P7)。这种工作坊通常是指一种短期的高强度课程或专门的研讨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坊’,因为它只是一种初级专门能力的学习,在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专业程度上和专业的工作坊还有差距”[2](P72)。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10](P32)。在实施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时,可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在《国标》指引下,探索出一种具有本校专业培养特色的模式。
1.课前
笔者以自己所在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笔译教学为例,将两个班(共48人)分为8组,每组6人,每组成员包括1名组长、1名审校和4名译者,组长负责翻译任务的具体分工、课下组织小组讨论及课前2天上交翻译任务纸质版,供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阅,并为课堂针对性教学做准备。审校负责翻译任务分工时小组内不同译者译文的审校工作,确保术语准确一致和/或语体风格一致,总结小组内出现的翻译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包括翻译问题、解决方法及翻译心得等,每组4~5分钟。译者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配合组长和审校的工作。要求每组之间不同角色轮换。
教师选择翻译任务时,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翻译任务最好没有现成答案,难度适中且不宜过长,内容涵盖通用型翻译材料(包括文学翻译、时政翻译、旅游翻译等)和医学翻译材料(包括医学新闻、医学百科知识、医学论文摘要等),学期开始前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翻译材料。
2.课中
每组的审校把课下制作的PPT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以小组成员遇到的翻译问题入手,重点展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对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展开当堂讨论。此时,教师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与学生积极讨论,对学生遇到的翻译问题或困惑及时点评或解决。
3.课后
每次活动结束后1天内,教师通过QQ群发布翻译材料的最终译文电子版,要求所有学生对原文和译文认真对比品读,对其中出现的重点词组或术语进行双语整理,列出相关的翻译书籍供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将这一活动纳入形成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打分,根据小组内不同成员的角色表现打分。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程参与互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互相协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11](P49)。整个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且兼顾培养特色,学生可从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与《国标》的要求吻合,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集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等角色于一身,颠覆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二)自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双语材料的教学型平行语料库辅助笔译教学
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结合是翻译教学的一个革新。根据语料的语言种类,语料库可分为单语语料库和双语/多语语料库(包括平行语料库、类比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通用型语料库和专门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某一检索词或短语提供丰富多樣的双语对译样例;2.对常用结构提供多种双语对译样例,供讲解和仿习;3.提供丰富的可随机提取的一本多译作为对照参考”[12](P140)。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大规模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包括:王克非主持研制的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刘泽权主持研制的《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孙鸿仁和杨坚定主持研制的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大世界等。这些语料库主要为语言对比研究、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和词典编纂服务,并不完全适用于翻译教学,“直接为翻译教学服务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库工作也尚未有效展开”[13](P3)。而针对医学领域的专门用途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相对落后,有的处于建设之中,如管新潮、胡开宝等人主持的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等;有的由于技术等原因,“尚不能直接供学习者免费在线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上的应用”[14](P122)。因此,当无法获取适合自己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时,可根据教学目标,自建教学型平行语料库,内容涵盖通用型双语材料(比如文学翻译、时政翻译、旅游翻译等)及医学双语材料(比如医学新闻、医学百科知识、医学论文摘要等)。
自建教学型平行语料库时,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原文和高质量的译文,比如:整理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双语材料时,可选取《散文佳作108篇》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双语语料;在整理时政性质的双语材料时,可选取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类白皮书等官方发布的双语语料;在整理医学百科知识双语材料时,可选择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官网发布的双语语料,也可将实施工作坊式笔译教学时所用的医学新闻翻译材料制作成双语语料,所有语料实现句级对齐。让学生参与制作双语语料,积累专业术语或相关短语表达,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
为适应行业需求,应将翻译技术融入笔译教学,向学生讲授使用SDL Trados、memoQ、雅信CAT、雪人CAT等国内外主流CAT工具时整理双语语料制成记忆库对职业译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翻译中“创建与使用数据库和文件、有效使用比如平行文本、网上资源、术语软件、翻译软件、语料库和电子词典等工具和搜索引擎的能力”[8](P95)。
四、结语 在《国标》背景下,针对传统笔译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首先探讨了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接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索了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质量与特色并行的笔译教学思路。该思路教学内容涵盖通用型和医学翻译材料,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培养特色,贯彻落实了《国标》对于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抛砖引玉,以期为理工类、财经类、政法类等同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是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历时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医学文献翻译研究”[14YJC740084]、2016年度河南省哲社科规划项目“医学文献历时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加工及应用研究”[2016BYY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仲伟合,潘鸣威.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
定——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1).
[2]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
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
[3]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
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4]高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改革——以西南科技大学外
国语学院为例[J].山东青年,2016,(4).
[5]彭青龙.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
学校标准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
[6]仲伟合,赵军峰.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
[7]彭青龙.需求,特色,质量——论翻译学科和内涵建设[J].当代
外语研究,2012,(2).
[8]周恩.基于医学翻译职业需求的专业类翻译人才培养探索[J].外
语电化教学,2016,(5).
[9]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10]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
(4).
[11]吕亮球.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J].上海翻译,2014,
(4).
[12]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13]熊兵.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
界,2015,(4).
[14]张志全,王连柱.COCA单语语料库在醫学汉英翻译中的应用研
究[J].海外英语,2016,(13).
关键词:国标 医学院校 工作坊式笔译教学模式 平行语料库 笔译教学
一、引言
从2013年起,教育部将高校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保障教学质量。英语专业是外语类专业中历史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专业,《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不仅对指导英语专业健康发展,规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凸显专业地位和优势具有现实意义”[1](P112),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和出发点。
目前,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笔译课“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结果对比’教学模式,即学生做练习——教师用‘标准译文’进行对比、点评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占据中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点评、接受教师的‘标准译文’”[2](P70)。有研究系统比较了这种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认为后者“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日常翻译教学中更好地讲授翻译理论”[3](P84)。笔者从事英语专业笔译教学,一开始采用的是以译品为取向的笔译教学模式,切身体会到它的缺陷与不足,学生对翻译活动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针对翻译从业人员对于学校的翻译教学现状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时不够、翻译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教学范围与翻译实际需要脱节[4](P43)。面对这些问题,在《国标》指引下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教学实际且务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刻不容缓。
二、《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两个转变
《国标》包括前言、适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九个部分。鉴于篇幅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的启示。
《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1](P116)。与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相比,这一表述具有动态发展的意义,更具弹性,因为它强调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指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就应量身定做培养什么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方面,《国标》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等[5](P112)。在能力方面,《国标》表述为:“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1](P117)。这一表述包含7种能力,其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了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优势,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科研的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新时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
《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内涵如此丰富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给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客观上要求笔译教学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翻译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翻译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转变,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整体培养质量。
(二)质量与特色并行
“各校在坚守学科专业内涵的同时,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特色,制订出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千校一面”[6](P291)。国家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最低质量要求,具有统一性,但这种统一性“并不是为了限制各个学校多样性的发展,而是鼓励各学校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办学更加规范,质量更高,特色更强”[5](P114)。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怎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色呢?
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应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坚持质量与特色并行,因为“有特色的质量才有生命力,有质量的特色才有竞争力”[7](P44)。影响特色发展的内外因素有两个方面,即办学传统和行业需求[5](P115)。这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某一个或多个行业需求,合理规划教学,注重培养特色。首先,任何一所大学都有优势学科,是学校发展的主要依托,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作为边缘学科只有依托校内优势学科资源,沿用业已形成的交叉学科办学传统,才能找到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周恩专门调查了中美两国主要招聘网站上发布的医学翻译相关职位,发现主要包括医学笔译、医学口笔译、医学翻译主管、医学翻译(编辑)等9种职位类型[8](P91)。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笔译任课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积极适应行业需求,凸显培养特色。
三、《国标》背景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所在学校笔译课程开设时长为两个学期,每周3个学时,共计102个学时,在课时有限的情況下,怎样有效组织笔译教学课堂且兼顾专业培养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翻译材料的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的翻译工作坊“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9](P7)。这种工作坊通常是指一种短期的高强度课程或专门的研讨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坊’,因为它只是一种初级专门能力的学习,在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专业程度上和专业的工作坊还有差距”[2](P72)。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10](P32)。在实施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时,可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在《国标》指引下,探索出一种具有本校专业培养特色的模式。
1.课前
笔者以自己所在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笔译教学为例,将两个班(共48人)分为8组,每组6人,每组成员包括1名组长、1名审校和4名译者,组长负责翻译任务的具体分工、课下组织小组讨论及课前2天上交翻译任务纸质版,供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阅,并为课堂针对性教学做准备。审校负责翻译任务分工时小组内不同译者译文的审校工作,确保术语准确一致和/或语体风格一致,总结小组内出现的翻译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包括翻译问题、解决方法及翻译心得等,每组4~5分钟。译者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配合组长和审校的工作。要求每组之间不同角色轮换。
教师选择翻译任务时,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翻译任务最好没有现成答案,难度适中且不宜过长,内容涵盖通用型翻译材料(包括文学翻译、时政翻译、旅游翻译等)和医学翻译材料(包括医学新闻、医学百科知识、医学论文摘要等),学期开始前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翻译材料。
2.课中
每组的审校把课下制作的PPT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以小组成员遇到的翻译问题入手,重点展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对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展开当堂讨论。此时,教师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与学生积极讨论,对学生遇到的翻译问题或困惑及时点评或解决。
3.课后
每次活动结束后1天内,教师通过QQ群发布翻译材料的最终译文电子版,要求所有学生对原文和译文认真对比品读,对其中出现的重点词组或术语进行双语整理,列出相关的翻译书籍供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将这一活动纳入形成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打分,根据小组内不同成员的角色表现打分。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程参与互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互相协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11](P49)。整个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且兼顾培养特色,学生可从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与《国标》的要求吻合,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集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等角色于一身,颠覆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二)自建内容涵盖通用型及医学双语材料的教学型平行语料库辅助笔译教学
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结合是翻译教学的一个革新。根据语料的语言种类,语料库可分为单语语料库和双语/多语语料库(包括平行语料库、类比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通用型语料库和专门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某一检索词或短语提供丰富多樣的双语对译样例;2.对常用结构提供多种双语对译样例,供讲解和仿习;3.提供丰富的可随机提取的一本多译作为对照参考”[12](P140)。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大规模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包括:王克非主持研制的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刘泽权主持研制的《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孙鸿仁和杨坚定主持研制的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大世界等。这些语料库主要为语言对比研究、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和词典编纂服务,并不完全适用于翻译教学,“直接为翻译教学服务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库工作也尚未有效展开”[13](P3)。而针对医学领域的专门用途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相对落后,有的处于建设之中,如管新潮、胡开宝等人主持的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等;有的由于技术等原因,“尚不能直接供学习者免费在线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上的应用”[14](P122)。因此,当无法获取适合自己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时,可根据教学目标,自建教学型平行语料库,内容涵盖通用型双语材料(比如文学翻译、时政翻译、旅游翻译等)及医学双语材料(比如医学新闻、医学百科知识、医学论文摘要等)。
自建教学型平行语料库时,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原文和高质量的译文,比如:整理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双语材料时,可选取《散文佳作108篇》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双语语料;在整理时政性质的双语材料时,可选取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类白皮书等官方发布的双语语料;在整理医学百科知识双语材料时,可选择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官网发布的双语语料,也可将实施工作坊式笔译教学时所用的医学新闻翻译材料制作成双语语料,所有语料实现句级对齐。让学生参与制作双语语料,积累专业术语或相关短语表达,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
为适应行业需求,应将翻译技术融入笔译教学,向学生讲授使用SDL Trados、memoQ、雅信CAT、雪人CAT等国内外主流CAT工具时整理双语语料制成记忆库对职业译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翻译中“创建与使用数据库和文件、有效使用比如平行文本、网上资源、术语软件、翻译软件、语料库和电子词典等工具和搜索引擎的能力”[8](P95)。
四、结语 在《国标》背景下,针对传统笔译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首先探讨了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接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索了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质量与特色并行的笔译教学思路。该思路教学内容涵盖通用型和医学翻译材料,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培养特色,贯彻落实了《国标》对于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抛砖引玉,以期为理工类、财经类、政法类等同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是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历时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医学文献翻译研究”[14YJC740084]、2016年度河南省哲社科规划项目“医学文献历时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加工及应用研究”[2016BYY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仲伟合,潘鸣威.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
定——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1).
[2]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
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
[3]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
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4]高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改革——以西南科技大学外
国语学院为例[J].山东青年,2016,(4).
[5]彭青龙.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
学校标准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
[6]仲伟合,赵军峰.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
[7]彭青龙.需求,特色,质量——论翻译学科和内涵建设[J].当代
外语研究,2012,(2).
[8]周恩.基于医学翻译职业需求的专业类翻译人才培养探索[J].外
语电化教学,2016,(5).
[9]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10]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
(4).
[11]吕亮球.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J].上海翻译,2014,
(4).
[12]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13]熊兵.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
界,2015,(4).
[14]张志全,王连柱.COCA单语语料库在醫学汉英翻译中的应用研
究[J].海外英语,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