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本文结合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实践,总结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领域;组织策略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实践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侧重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科学探究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自参与中,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了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我们在确定科学活动内容时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投放材料要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探究构想,从而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真正推动幼儿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一、贴近幼兒生活的有效选材
幼儿的精神世界和成人不同,他们有自己的专属精神领地。对此,杜威曾经有过精辟的阐述:“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个人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也就是说,在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时,我们需要从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出发,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其中,即内容的选择不是关注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要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关注从生活中选择的题材是否有效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是我们确定科学活动内容的关键依据。
以大班幼儿为例,他们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常常会有各种猜想,教师可以组织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来验证自己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猜想。孩子们对电灯是怎么亮起来的特别感兴趣,因此有的教师便确定了“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从而在完成物理导电实验的过程中完成验证猜想,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电线和电池正确的连接方法,了解灯泡亮起来所需要的条件。并且在使用不同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学习观察、比较等实验方法。科学领域“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选材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有效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实际操作性很强,也非常具有教育价值。
二、基于幼儿的活动目标制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在科学领域课程实施中,其核心是激发孩子们探索研究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地收获个性化的体验,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这是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科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是否有利于他们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素养出发。而且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指南》所确定的目标为依据,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目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指南》对科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实质,从而使活动目标的设计不偏离《指南》的精神,进而始终保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以“小小天气统计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设计为例,我们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使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体验当小小统计员时的愉悦心情,让他们了解统计给大家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尝试使用目测、速记等统计方法来统计不同天气的数量,培养他们认真分析统计结果的态度,使他们在大胆表述中分享自己对气候的认识。
三、让材料投放引发活动构想
幼儿园课程实施受到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需要与学习环境、学习伙食以及学习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因此在科学领域中,教师应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幼儿的真实兴趣,来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发他们探究的构想。如根据幼儿具象思维比较发达的思维特点,教师常常会使用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孩子们在图片观察、PPT展示中获得直接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运用科学材料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发现科学原理。
以“小灯泡亮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在活动实施中,教师向科学区角投放了手电筒、电池、灯泡、电线、不锈钢、木头积木、记录纸、记号笔等材料。在活动开始前,为了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教师首先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了很多“灯亮起来的”图片,并呈现一个个操作材料,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孩子们在与材料充分互动中探知“小灯泡怎样会亮起来”,知道小灯泡亮起来需要连接电池正负极形成回路,从而使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努力学习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了解幼儿的实际科学生活经验。基于此选择有效的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合理地进行材料投放,从而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探究性学习的经验,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洲.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儿童发展研究,2018(02):43-47.
[2]王菠,王颖莉,曹蕊.基于儿童品格培养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建构与实施路径探索[J].教育参考,2018(01):27-32.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领域;组织策略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实践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侧重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科学探究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自参与中,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了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我们在确定科学活动内容时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投放材料要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探究构想,从而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真正推动幼儿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一、贴近幼兒生活的有效选材
幼儿的精神世界和成人不同,他们有自己的专属精神领地。对此,杜威曾经有过精辟的阐述:“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个人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也就是说,在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时,我们需要从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出发,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其中,即内容的选择不是关注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要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关注从生活中选择的题材是否有效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是我们确定科学活动内容的关键依据。
以大班幼儿为例,他们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常常会有各种猜想,教师可以组织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来验证自己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猜想。孩子们对电灯是怎么亮起来的特别感兴趣,因此有的教师便确定了“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从而在完成物理导电实验的过程中完成验证猜想,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电线和电池正确的连接方法,了解灯泡亮起来所需要的条件。并且在使用不同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学习观察、比较等实验方法。科学领域“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选材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有效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实际操作性很强,也非常具有教育价值。
二、基于幼儿的活动目标制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在科学领域课程实施中,其核心是激发孩子们探索研究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地收获个性化的体验,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这是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科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是否有利于他们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素养出发。而且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指南》所确定的目标为依据,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目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指南》对科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实质,从而使活动目标的设计不偏离《指南》的精神,进而始终保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以“小小天气统计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设计为例,我们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从而使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体验当小小统计员时的愉悦心情,让他们了解统计给大家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尝试使用目测、速记等统计方法来统计不同天气的数量,培养他们认真分析统计结果的态度,使他们在大胆表述中分享自己对气候的认识。
三、让材料投放引发活动构想
幼儿园课程实施受到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需要与学习环境、学习伙食以及学习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因此在科学领域中,教师应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幼儿的真实兴趣,来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发他们探究的构想。如根据幼儿具象思维比较发达的思维特点,教师常常会使用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孩子们在图片观察、PPT展示中获得直接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运用科学材料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从而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发现科学原理。
以“小灯泡亮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在活动实施中,教师向科学区角投放了手电筒、电池、灯泡、电线、不锈钢、木头积木、记录纸、记号笔等材料。在活动开始前,为了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教师首先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了很多“灯亮起来的”图片,并呈现一个个操作材料,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孩子们在与材料充分互动中探知“小灯泡怎样会亮起来”,知道小灯泡亮起来需要连接电池正负极形成回路,从而使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努力学习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了解幼儿的实际科学生活经验。基于此选择有效的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合理地进行材料投放,从而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探究性学习的经验,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洲.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儿童发展研究,2018(02):43-47.
[2]王菠,王颖莉,曹蕊.基于儿童品格培养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建构与实施路径探索[J].教育参考,2018(0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