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15日中午,在北京的一家饭店的包间内,一群老人正热热闹闹地包饺子迎中秋。美食、音乐和欢歌笑语交融在一起,老人们脸上绽放着快乐的笑容。这场活动的组织者是葛立梅,3年前,她和老伴办了一个“托老所”,免费为老人搭建了多姿多彩的居家养老平台,让200多位老人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和幸福,更找到了认真生活的动力。
葛立梅大妈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让人很难相信她已是一位80岁的老人了。葛立梅为何要办这个“托老所”?她想为老年人打造怎样的幸福晚年呢?
葛立梅和老伴刘国贤有着奇妙的缘分:他俩是同学,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双双毕业后,又一同被分配到北京核工业部设计院工作,成了同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和朝夕相处的相知相解,让两个人的爱情水到渠成,又从同事升级为夫妻。
然而,本来以为注定会一生厮守的夫妻俩,在结婚第二年就开始分隔两地。1961年3月,葛立梅和刘国贤分别接到设计院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试验任务。刘国贤跟随苏联专家转移到戈壁滩,葛立梅则去了四川的大凉山。
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和大凉山,这对新婚夫妇不仅不能相见,出于保密的工作要求,就连互通书信都不能。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相思之苦,终于在分别三年半后相聚。
原以为这次分别只是偶然。没想到,在此后近40年的漫长岁月里,因为工作需要,聚少离多成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常态。这种不能日夜厮守的煎熬,成了这对恩爱夫妻心里最大的遗憾。于是,他们早早相约:退休后,一定要天天腻在一起1
2002年的一天,刚退休不久的刘国贤突发心脏病。好在送医及时,挽回了生命。当时,葛立梅特别难过:好不容易坚持到退休,丈夫却身患重病,真是造化弄人!她拉着老伴的手,嗔怪道:“我们活不到99,谁也别想走!你要把亏欠我的时光都还给我!”刘国贤的泪花在眼里闪烁,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点了点头。
在葛立梅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刘国贤的身体渐渐硬朗起来。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一起遛弯儿,一起旅游,一起上老年大学,还一起开了一家小印刷厂,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2013年5月的一天,葛立梅和刘国贤遛弯儿时,在街上偶遇老同事刘凌。10年没见,他赢弱苍老得如同一片随时就会凋零的枯叶。葛立梅握着刘凌的手,关切地说:“刘老,你可要保重身体啊!”刘凌却叹口气,说:“唉!孩子们都各忙事业,老伴也远游西去了。我一个糟老头子,每天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钥匙。人一老,活着就没啥意思了,死了更省事!”
葛立梅说:“你可以住敬老院啊,敬老院的老人多,去了你就不会寂寞了。”
刘凌说:“那儿不是我的家,我才不想去敬老院!等哪天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才会进敬老院等死!”
听到这番话,葛立梅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他们这一代人,为国家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等到可以享受美好晚年时,却被孤独和忧愁打败了。此时,办一个免费社区居家托老所的想法,开始在葛立梅的脑海里翻腾。
回家后,葛立梅对老伴说:“老人也该活出自己的精彩,老人的生活也该有滋有味!像刘老这样萧条落寞的生活,不是老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啊!”接着,葛立梅说出了大概思路:“有的老人爱玩,有的老人爱学习,所以我准备办两个馆,一个是娱乐活动馆,一个是培训学习馆,然后再开一个休息室。这个居家托老所就像幼儿园一样,上午8点到下午5点向社区老人开放。老人可以随时来这儿活动,也可以随时回家。中午,我们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吃过饭,他们还可以在休息室里小憩后再活动。”
2013年10月24日,葛立梅的居家托老所在自己的社区里挂牌成立,取名“中老年之家”。短短3个月,社区里注册的中老年会员就达到200多名,每天去玩儿的老人基本保持在30人左右。
开始,葛立梅请了厨师、老师、工人各两名来帮忙打理托老所。但很快,就只剩下了两名工人,因为老人们都抢着干活儿,而且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有的老人饭做得好吃,主动当了厨师;有的老人歌唱得好舞跳得棒、懂电脑、擅绘画,就做了老师;刘国贤的书法好,做了毛笔字老师;还有不少大学生经常来托老所做义工。
托老所的老人们越忙越开心,对葛立梅说:“咱自己帮自己,最主要的就是图个乐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找到家的感觉。”葛立梅也动情地说:“我的老朋友们啊,咱们活不到99,谁也不许走!就在这儿健健康康、有滋有味地养老!”
老年人抱团取暖,
咱们自己帮自己
葛立梅和刘国贤夫妻把这个托老所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不久,葛立梅发现,有些老人经常不来。一问,说是去治牙、看病什么的。葛立梅这才意识到,还得开一个理疗馆,方便老人看小病。
医生的月薪高得离谱,超出他们的预算,这可怎么办呢?有一次,葛立梅去一家诊所拔火罐时,灵感突然来了。她对拔火罐的老中医说:“我办了一家托老所,有200多位老人在那里活动。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抱团取暖,各取所需。你每星期上门一到两天给老人们做理疗,给我们半价优惠,如何?”老中医一听,欣然答应。
此后,葛立梅又请了一名退休牙医给老人们看牙,还请来社区医院的医生定期给老人们测血压、血糖,为老人们节省了排队挂号和花在路上的时间。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再丰富一点儿,葛立梅绞尽脑汁,她经常组织大家去游园、郊外采摘和与军队联欢。老人们不仅生活更加充实,自信心也大增。一位老人说:
“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圆了我年轻时的梦想,此生再也无憾了。”
逢年过节,葛立梅还把空巢老人拢在一起聚餐、唱卡拉0K,大家欢聚一堂,也就淡忘了节日带给自己的孤寂和忧愁。
葛立梅的托老所里,有一对儿女都在国外定居的老夫妻。他们的物质条件虽然优越,但儿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很是冷清。在来托老所之后,和老人们一起吃、一起玩、一起乐,幸福指数直线攀升。尤其是老两口在托老所学会了用电脑,可以用QQ聊天后,他们更觉得生活太美好了。他俩经常凑在电脑前,跟国外的儿女视频聊天,忙得不亦乐乎。老太太拉着葛立梅的手,感激地说:“网络真是神奇啊!老人与时俱进,才能跟儿女們零距离!要不,即使儿女们在跟前,也不可能天天陪着我们,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多亏了你,我们才能找回自己的晚年生活啊!” 结伴养老,提高幸福指数
2015年7月的一天,身体一向硬朗的刘国贤忽然病倒,仅仅一天,他就因心梗去世了。葛立梅悲痛欲绝,接受不了老伴离去的现实,沉浸在悲痛里不能自拔。此时,她才深刻理解了老同事刘凌为什么会说“活着没意思”。
虽然儿子儿媳都挺孝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跟她风风雨雨60载的老伴没了,过了很长时间,葛立梅都觉得非常落寞孤独。特别是晚上回到家,一个人待在15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却没人说话时,她更难过了。儿子们接她去共同生活,但葛立梅不愿意。两代人的生活观念不同,在一起避免不了摩擦,她不想给年轻人添麻烦。但是也因为自己的切肤之痛,她才想到:白天我能治愈丧偶老人们的忧伤,但晚上他们的孤独该如何打发呢?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连个倒杯水的人都没有啊!一个大胆的想法闯入脑际:丧偶老人完全可以结伴养老嘛,这样既可以互相照顾,也能免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两全其美!
实际上,葛立梅也发现,来托老所的很多丧偶老人都特别谈得来。葛立梅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老人的支持,纷纷报名。但实际操作起来特别难,葛立梅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
余伯伯和周伯伯是多年的老同事,两人的老伴都是去世多年。两位老先生兴趣相投,余伯伯爱写毛笔字,周伯伯爱画画,两人一起上老年大学,一起来托老所活动,是多年的莫逆之交。
周伯伯的身体很好,没有慢性病;余伯伯患有高血压和轻度脑梗。结伴养老的提议一出,周伯伯就迅速报了名,对老友余伯伯说:“你到我家住吧。你那个身体,万一哪天有啥问题,我也好及时救你!”余伯伯开心地连说“好”。
但周伯伯的女兒大姚却不愿意,她说:“两个老头天天住在一起多奇怪啊!而且,万一余伯伯在咱们家病倒多麻烦!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伺候你还伺候不过来呢,还得伺候他!”周伯伯被气得不行:“我自己伺候他行了吧!用不着你!”
余伯伯搬到周伯伯家不久,周伯伯突发急性肠胃炎,夜里因为脱水,瘫倒在床上。幸亏余伯伯及时把周伯伯送到医院,才让他转危为安。事后,大姚心有余悸地说:“我之前还担心余伯伯拖累我爸爸,想不到反而是他救了我爸一命呢,这结伴养老真的不错啊!”从此,她再也不反对两位老人结伴养老了。
比起同性结伴养老,异性结伴养老更是困难重重。张大伯和赵大妈是楼上楼下的老邻居,两人的老伴都己去世多年,各自独居。平时,两人关系不错。老人的骨头脆,很容易发生意外。有一次,张大伯的胳膊摔折了,赵大妈就帮着他买菜、做饭,这让张大伯很感动。前不久,赵大妈腿也摔断了,坐着轮椅,生活很不方便。所以,张大伯第一个报名结伴养老,想把赵大妈接到他那儿好好照顾,赵大妈自己也乐意。
但是,双方儿女知道后却极力反对。张大伯的儿子大宇说:“这一来二去的,万一赵大妈成了我后妈,岂不是还要分房产?”葛立梅赶紧做大宇的思想工作:“两位老人楼上楼下住了这么多年,住在一起就是为了相互有个照顾。你们年轻人不是流行异性合租吗?难道所有异性合租的人,最后都结婚了?”
张大伯儿子这边刚同意,那边赵大妈的女儿却说:“我看张大伯非要和我妈同居是不安好心!”
葛立梅解释道:“他俩都是80岁的人了,就是老伙伴,跟兄弟姐妹一样,只有亲情。再说,两人晚上不住一个房间,就图互相搭个伴儿有个照应,有个说话唠嗑的人,不那么寂寞,还省了保姆费。”但赵大妈女儿还是不乐意:“我把我妈接走,不用他照顾我妈!”
可是,赵大妈只在女儿家待了半个月,就坚持要回来。不是女儿对妈妈不好,而是她到了女儿家就没有了朋友圈,日子过得寂寞无聊。女儿这才渐渐明白,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做儿女的只顾着照顾吃穿给钱,却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情感需求,这也是导致老人不快乐的最主要的原因。于是,她终于不再阻拦妈妈结伴养老了。
一天,张大伯推着赵大妈来托老所玩儿,葛立梅发现,赵大妈开心了很多,还比以前胖了些;张大伯看起来也精神多了。两个老伙伴在一起说说笑笑,真的跟亲人一样。
眼见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充实、发自内心的快乐,葛立梅内心充满了成就感。现在,葛立梅开始教二儿子刘亚成怎么照顾老人、跟老人沟通,怎么运营托老所。刘亚成也热爱公益,非常乐意继承母亲的这份事业。他唯一比较担心的是,目前托老所的房子属于社区的违章建筑,因此也产生了一些纠纷。
他希望政府能够妥善解决中老年之家的违建问题,尽早安排一个更加舒适的场所,给老年人一个真正快乐的家。
采访快结束时,葛立梅笑着说:“我曾经和老伴有一个约定,活不到99,谁也不许走。可是他不信守诺言,一个人先走了。但我得信守诺言,好好活到99啊。我相信,他也希望我好好地活到那一天。我不仅自己得好好活着,也要让我这些老朋友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活不到99,谁也不许走,这就是葛立梅和托老所老朋友们的美丽约定。
葛立梅大妈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让人很难相信她已是一位80岁的老人了。葛立梅为何要办这个“托老所”?她想为老年人打造怎样的幸福晚年呢?
葛立梅和老伴刘国贤有着奇妙的缘分:他俩是同学,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双双毕业后,又一同被分配到北京核工业部设计院工作,成了同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和朝夕相处的相知相解,让两个人的爱情水到渠成,又从同事升级为夫妻。
然而,本来以为注定会一生厮守的夫妻俩,在结婚第二年就开始分隔两地。1961年3月,葛立梅和刘国贤分别接到设计院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试验任务。刘国贤跟随苏联专家转移到戈壁滩,葛立梅则去了四川的大凉山。
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和大凉山,这对新婚夫妇不仅不能相见,出于保密的工作要求,就连互通书信都不能。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相思之苦,终于在分别三年半后相聚。
原以为这次分别只是偶然。没想到,在此后近40年的漫长岁月里,因为工作需要,聚少离多成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常态。这种不能日夜厮守的煎熬,成了这对恩爱夫妻心里最大的遗憾。于是,他们早早相约:退休后,一定要天天腻在一起1
2002年的一天,刚退休不久的刘国贤突发心脏病。好在送医及时,挽回了生命。当时,葛立梅特别难过:好不容易坚持到退休,丈夫却身患重病,真是造化弄人!她拉着老伴的手,嗔怪道:“我们活不到99,谁也别想走!你要把亏欠我的时光都还给我!”刘国贤的泪花在眼里闪烁,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点了点头。
在葛立梅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刘国贤的身体渐渐硬朗起来。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一起遛弯儿,一起旅游,一起上老年大学,还一起开了一家小印刷厂,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2013年5月的一天,葛立梅和刘国贤遛弯儿时,在街上偶遇老同事刘凌。10年没见,他赢弱苍老得如同一片随时就会凋零的枯叶。葛立梅握着刘凌的手,关切地说:“刘老,你可要保重身体啊!”刘凌却叹口气,说:“唉!孩子们都各忙事业,老伴也远游西去了。我一个糟老头子,每天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钥匙。人一老,活着就没啥意思了,死了更省事!”
葛立梅说:“你可以住敬老院啊,敬老院的老人多,去了你就不会寂寞了。”
刘凌说:“那儿不是我的家,我才不想去敬老院!等哪天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才会进敬老院等死!”
听到这番话,葛立梅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他们这一代人,为国家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等到可以享受美好晚年时,却被孤独和忧愁打败了。此时,办一个免费社区居家托老所的想法,开始在葛立梅的脑海里翻腾。
回家后,葛立梅对老伴说:“老人也该活出自己的精彩,老人的生活也该有滋有味!像刘老这样萧条落寞的生活,不是老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啊!”接着,葛立梅说出了大概思路:“有的老人爱玩,有的老人爱学习,所以我准备办两个馆,一个是娱乐活动馆,一个是培训学习馆,然后再开一个休息室。这个居家托老所就像幼儿园一样,上午8点到下午5点向社区老人开放。老人可以随时来这儿活动,也可以随时回家。中午,我们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吃过饭,他们还可以在休息室里小憩后再活动。”
2013年10月24日,葛立梅的居家托老所在自己的社区里挂牌成立,取名“中老年之家”。短短3个月,社区里注册的中老年会员就达到200多名,每天去玩儿的老人基本保持在30人左右。
开始,葛立梅请了厨师、老师、工人各两名来帮忙打理托老所。但很快,就只剩下了两名工人,因为老人们都抢着干活儿,而且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有的老人饭做得好吃,主动当了厨师;有的老人歌唱得好舞跳得棒、懂电脑、擅绘画,就做了老师;刘国贤的书法好,做了毛笔字老师;还有不少大学生经常来托老所做义工。
托老所的老人们越忙越开心,对葛立梅说:“咱自己帮自己,最主要的就是图个乐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找到家的感觉。”葛立梅也动情地说:“我的老朋友们啊,咱们活不到99,谁也不许走!就在这儿健健康康、有滋有味地养老!”
老年人抱团取暖,
咱们自己帮自己
葛立梅和刘国贤夫妻把这个托老所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不久,葛立梅发现,有些老人经常不来。一问,说是去治牙、看病什么的。葛立梅这才意识到,还得开一个理疗馆,方便老人看小病。
医生的月薪高得离谱,超出他们的预算,这可怎么办呢?有一次,葛立梅去一家诊所拔火罐时,灵感突然来了。她对拔火罐的老中医说:“我办了一家托老所,有200多位老人在那里活动。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抱团取暖,各取所需。你每星期上门一到两天给老人们做理疗,给我们半价优惠,如何?”老中医一听,欣然答应。
此后,葛立梅又请了一名退休牙医给老人们看牙,还请来社区医院的医生定期给老人们测血压、血糖,为老人们节省了排队挂号和花在路上的时间。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再丰富一点儿,葛立梅绞尽脑汁,她经常组织大家去游园、郊外采摘和与军队联欢。老人们不仅生活更加充实,自信心也大增。一位老人说:
“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圆了我年轻时的梦想,此生再也无憾了。”
逢年过节,葛立梅还把空巢老人拢在一起聚餐、唱卡拉0K,大家欢聚一堂,也就淡忘了节日带给自己的孤寂和忧愁。
葛立梅的托老所里,有一对儿女都在国外定居的老夫妻。他们的物质条件虽然优越,但儿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很是冷清。在来托老所之后,和老人们一起吃、一起玩、一起乐,幸福指数直线攀升。尤其是老两口在托老所学会了用电脑,可以用QQ聊天后,他们更觉得生活太美好了。他俩经常凑在电脑前,跟国外的儿女视频聊天,忙得不亦乐乎。老太太拉着葛立梅的手,感激地说:“网络真是神奇啊!老人与时俱进,才能跟儿女們零距离!要不,即使儿女们在跟前,也不可能天天陪着我们,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多亏了你,我们才能找回自己的晚年生活啊!” 结伴养老,提高幸福指数
2015年7月的一天,身体一向硬朗的刘国贤忽然病倒,仅仅一天,他就因心梗去世了。葛立梅悲痛欲绝,接受不了老伴离去的现实,沉浸在悲痛里不能自拔。此时,她才深刻理解了老同事刘凌为什么会说“活着没意思”。
虽然儿子儿媳都挺孝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跟她风风雨雨60载的老伴没了,过了很长时间,葛立梅都觉得非常落寞孤独。特别是晚上回到家,一个人待在15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却没人说话时,她更难过了。儿子们接她去共同生活,但葛立梅不愿意。两代人的生活观念不同,在一起避免不了摩擦,她不想给年轻人添麻烦。但是也因为自己的切肤之痛,她才想到:白天我能治愈丧偶老人们的忧伤,但晚上他们的孤独该如何打发呢?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连个倒杯水的人都没有啊!一个大胆的想法闯入脑际:丧偶老人完全可以结伴养老嘛,这样既可以互相照顾,也能免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两全其美!
实际上,葛立梅也发现,来托老所的很多丧偶老人都特别谈得来。葛立梅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老人的支持,纷纷报名。但实际操作起来特别难,葛立梅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
余伯伯和周伯伯是多年的老同事,两人的老伴都是去世多年。两位老先生兴趣相投,余伯伯爱写毛笔字,周伯伯爱画画,两人一起上老年大学,一起来托老所活动,是多年的莫逆之交。
周伯伯的身体很好,没有慢性病;余伯伯患有高血压和轻度脑梗。结伴养老的提议一出,周伯伯就迅速报了名,对老友余伯伯说:“你到我家住吧。你那个身体,万一哪天有啥问题,我也好及时救你!”余伯伯开心地连说“好”。
但周伯伯的女兒大姚却不愿意,她说:“两个老头天天住在一起多奇怪啊!而且,万一余伯伯在咱们家病倒多麻烦!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我伺候你还伺候不过来呢,还得伺候他!”周伯伯被气得不行:“我自己伺候他行了吧!用不着你!”
余伯伯搬到周伯伯家不久,周伯伯突发急性肠胃炎,夜里因为脱水,瘫倒在床上。幸亏余伯伯及时把周伯伯送到医院,才让他转危为安。事后,大姚心有余悸地说:“我之前还担心余伯伯拖累我爸爸,想不到反而是他救了我爸一命呢,这结伴养老真的不错啊!”从此,她再也不反对两位老人结伴养老了。
比起同性结伴养老,异性结伴养老更是困难重重。张大伯和赵大妈是楼上楼下的老邻居,两人的老伴都己去世多年,各自独居。平时,两人关系不错。老人的骨头脆,很容易发生意外。有一次,张大伯的胳膊摔折了,赵大妈就帮着他买菜、做饭,这让张大伯很感动。前不久,赵大妈腿也摔断了,坐着轮椅,生活很不方便。所以,张大伯第一个报名结伴养老,想把赵大妈接到他那儿好好照顾,赵大妈自己也乐意。
但是,双方儿女知道后却极力反对。张大伯的儿子大宇说:“这一来二去的,万一赵大妈成了我后妈,岂不是还要分房产?”葛立梅赶紧做大宇的思想工作:“两位老人楼上楼下住了这么多年,住在一起就是为了相互有个照顾。你们年轻人不是流行异性合租吗?难道所有异性合租的人,最后都结婚了?”
张大伯儿子这边刚同意,那边赵大妈的女儿却说:“我看张大伯非要和我妈同居是不安好心!”
葛立梅解释道:“他俩都是80岁的人了,就是老伙伴,跟兄弟姐妹一样,只有亲情。再说,两人晚上不住一个房间,就图互相搭个伴儿有个照应,有个说话唠嗑的人,不那么寂寞,还省了保姆费。”但赵大妈女儿还是不乐意:“我把我妈接走,不用他照顾我妈!”
可是,赵大妈只在女儿家待了半个月,就坚持要回来。不是女儿对妈妈不好,而是她到了女儿家就没有了朋友圈,日子过得寂寞无聊。女儿这才渐渐明白,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做儿女的只顾着照顾吃穿给钱,却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情感需求,这也是导致老人不快乐的最主要的原因。于是,她终于不再阻拦妈妈结伴养老了。
一天,张大伯推着赵大妈来托老所玩儿,葛立梅发现,赵大妈开心了很多,还比以前胖了些;张大伯看起来也精神多了。两个老伙伴在一起说说笑笑,真的跟亲人一样。
眼见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充实、发自内心的快乐,葛立梅内心充满了成就感。现在,葛立梅开始教二儿子刘亚成怎么照顾老人、跟老人沟通,怎么运营托老所。刘亚成也热爱公益,非常乐意继承母亲的这份事业。他唯一比较担心的是,目前托老所的房子属于社区的违章建筑,因此也产生了一些纠纷。
他希望政府能够妥善解决中老年之家的违建问题,尽早安排一个更加舒适的场所,给老年人一个真正快乐的家。
采访快结束时,葛立梅笑着说:“我曾经和老伴有一个约定,活不到99,谁也不许走。可是他不信守诺言,一个人先走了。但我得信守诺言,好好活到99啊。我相信,他也希望我好好地活到那一天。我不仅自己得好好活着,也要让我这些老朋友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活不到99,谁也不许走,这就是葛立梅和托老所老朋友们的美丽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