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正式命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峰名为仰山,“仰山”这一当地传统地名得以保留,更与北京的另一处景观“景山”名称相呼应。这一命名暗合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并联合构成“景仰”一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称、平衡、和谐的意蕴。而在百年前,晚清御窑厂有位画师徐照已将“景仰”一词嵌合在自己的名字之中了。在晚清众多的浅绛画师中,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以高超的画艺蜚声浅绛瓷坛,而另一些画艺高超的瓷画师由于流传作品及历史留存资料较少则鲜为人知,徐照便是其中之一。从目前发现的实物看,徐照的落款很是复杂。有“徐照”、“仰山”、“景山”、“徐仰照”、“徐景照”、“石樵山人”等。据此,我们认为此人有三个名:徐照、徐仰照、徐景照;有两个字:仰山、景山;一个号:石樵山人。
纵观徐照的作品,以山水居多,其山水多仿米家父子,烟雨迷离。花鸟仿沈周,清新脱俗。
北宋米芾(1051—约1108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他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常使烟树掩映中有风雨迷离的深意,烟云出没,峦气逼人,烟云掩映,树木简略,妙于熏染,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其子米友仁(1086—1165年,一说1074—1153年)也是宋代杰出书画家,字元晖,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鳌鳌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他和其父米芾,均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山水画,墨钩细云,满纸浮动,山势迤逦,隐现出没,林木萧疏,屋宇虚旷,烘锁点染,有风雨云烟之势,固有“米点山水”、“米氏云山”、“米家山”的独特称誉。世称其父子二人为“二米”,或“大小米”。
从传世作品看,徐照非常崇拜米家山水,在瓷器上的创作也秉承了米家山水之风,题词也往往是直抒胸臆。笔者曾收集到一个作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无盖粥罐,一面绘山水,一面绘人物。山水一面用横点渲染山峰,给人于迷离之感,题款“烟水烟山烟树昏,茅斋深处米家村”(图1)。人物一面绘渔樵二翁,题款“钓得金渔聊望老”(图2),人物怡然自得,画工十分老到。
而图3这对山水帽筒,则是仿沈周之法,气势沉雄苍郁。其中一只帽筒上题诗为:“白日林堂杂树阴,青苔萦转路深深,屐声鸣谷人来处,不会新茶定会琴。仿沈石田法作于昌浦,弟仰山写。”红色印章“徐照”。这首诗起初以为是徐照所作,可是在程门作品上也见到了该诗,只是有几字之别,看来,此诗应另有作者。另一只帽筒题款为:“月卿庚兄先生大人清玩,云气沉山,月光映水。辛巳清和日写于珠山读画草堂之南轩。石樵山人识。”红色印章“徐照”。考清史,清末有一位封疆大吏张凯嵩(1820—1886年),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云卿,又字月卿,道光进士,历任广西左江道、广西巡抚等职,曾督兵镇压阳朔等地农民反清起义。同治五年(1866年)率兵追击太平军余部汪海洋部,同治六年任云贵总督。因畏惧民变,三疏请罢职,不准,遂以规避职责褫职。光绪六年(1880年)起授通政使参议,后任贵州巡抚,光绪十年调云南巡抚,奏请开设五金总局,招商开矿。不久,奉令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察中越边界,后病死。
此帽筒也作于1881年(光绪七年),这一年张凯嵩为四川按察使。从题款看,浅绛彩瓷在当时的一大用途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赠贺之用。
作为瓷画大家,徐照不仅在山水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其花鸟画的造型艺术也可谓登峰造极。这对花鸟帽筒上绘三只鸟儿(图4),作者抓住了三只鸟儿顾盼的瞬间,以静求动,配合几枝老梅,营造了一片宁静的气氛。更为奇绝的是,两只帽筒上的花鸟图案不同,但放在一起却左右呼应,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左边的花枝向下倾斜延伸,使气脉延长,一气贯穿到右边一只帽筒之上。右边的老梅斜着向上方延伸,既承接了左边帽筒花枝的延伸,又使整个画面形成了一幅“大三角”构图,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均衡美。三只鸟儿也互相顾盼,形成一种和谐。这种“非对称式均衡”的构图方式,通过气脉布置统领全局,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之中,其内在结构的合理与谨严,令人觉得一笔一划都难以移易。
自然美的极致是“静穆幽深”,这既是中国诗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徐照正是通过花的走势、鸟的布置,将“静穆幽深”的境界通过瓷画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如诗的感觉。这对花鸟帽筒的题款也和画意配合得相得益彰,左边一只题款为:“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右边一只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情画意,跃然瓷上。
作为御厂画师,徐照和景德镇地方官员关系也非常密切,宁波友人藏有一对徐照的花鸟帽筒(图5),为当时景德镇四品官员黄衍之定制,徐照和黄衍之的名字都赫然在目。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汪藩、任焕章等浅绛瓷画大家的作品近年来已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认同,价格扶摇直上,程、金、王三大家的一对帽筒价格已在15万元左右。而徐照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瓷画师,就其艺术水准来说,是不逊三大家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直逼程门。但目前其作品的市场价位还较低,和其在浅绛瓷画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应该说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价位。相信不久以后,收藏者们会给徐照一个公允的评价。
责编 雨岚
纵观徐照的作品,以山水居多,其山水多仿米家父子,烟雨迷离。花鸟仿沈周,清新脱俗。
北宋米芾(1051—约1108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他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常使烟树掩映中有风雨迷离的深意,烟云出没,峦气逼人,烟云掩映,树木简略,妙于熏染,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其子米友仁(1086—1165年,一说1074—1153年)也是宋代杰出书画家,字元晖,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鳌鳌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他和其父米芾,均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山水画,墨钩细云,满纸浮动,山势迤逦,隐现出没,林木萧疏,屋宇虚旷,烘锁点染,有风雨云烟之势,固有“米点山水”、“米氏云山”、“米家山”的独特称誉。世称其父子二人为“二米”,或“大小米”。
从传世作品看,徐照非常崇拜米家山水,在瓷器上的创作也秉承了米家山水之风,题词也往往是直抒胸臆。笔者曾收集到一个作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无盖粥罐,一面绘山水,一面绘人物。山水一面用横点渲染山峰,给人于迷离之感,题款“烟水烟山烟树昏,茅斋深处米家村”(图1)。人物一面绘渔樵二翁,题款“钓得金渔聊望老”(图2),人物怡然自得,画工十分老到。
而图3这对山水帽筒,则是仿沈周之法,气势沉雄苍郁。其中一只帽筒上题诗为:“白日林堂杂树阴,青苔萦转路深深,屐声鸣谷人来处,不会新茶定会琴。仿沈石田法作于昌浦,弟仰山写。”红色印章“徐照”。这首诗起初以为是徐照所作,可是在程门作品上也见到了该诗,只是有几字之别,看来,此诗应另有作者。另一只帽筒题款为:“月卿庚兄先生大人清玩,云气沉山,月光映水。辛巳清和日写于珠山读画草堂之南轩。石樵山人识。”红色印章“徐照”。考清史,清末有一位封疆大吏张凯嵩(1820—1886年),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云卿,又字月卿,道光进士,历任广西左江道、广西巡抚等职,曾督兵镇压阳朔等地农民反清起义。同治五年(1866年)率兵追击太平军余部汪海洋部,同治六年任云贵总督。因畏惧民变,三疏请罢职,不准,遂以规避职责褫职。光绪六年(1880年)起授通政使参议,后任贵州巡抚,光绪十年调云南巡抚,奏请开设五金总局,招商开矿。不久,奉令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察中越边界,后病死。
此帽筒也作于1881年(光绪七年),这一年张凯嵩为四川按察使。从题款看,浅绛彩瓷在当时的一大用途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赠贺之用。
作为瓷画大家,徐照不仅在山水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其花鸟画的造型艺术也可谓登峰造极。这对花鸟帽筒上绘三只鸟儿(图4),作者抓住了三只鸟儿顾盼的瞬间,以静求动,配合几枝老梅,营造了一片宁静的气氛。更为奇绝的是,两只帽筒上的花鸟图案不同,但放在一起却左右呼应,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左边的花枝向下倾斜延伸,使气脉延长,一气贯穿到右边一只帽筒之上。右边的老梅斜着向上方延伸,既承接了左边帽筒花枝的延伸,又使整个画面形成了一幅“大三角”构图,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均衡美。三只鸟儿也互相顾盼,形成一种和谐。这种“非对称式均衡”的构图方式,通过气脉布置统领全局,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之中,其内在结构的合理与谨严,令人觉得一笔一划都难以移易。
自然美的极致是“静穆幽深”,这既是中国诗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徐照正是通过花的走势、鸟的布置,将“静穆幽深”的境界通过瓷画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如诗的感觉。这对花鸟帽筒的题款也和画意配合得相得益彰,左边一只题款为:“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右边一只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情画意,跃然瓷上。
作为御厂画师,徐照和景德镇地方官员关系也非常密切,宁波友人藏有一对徐照的花鸟帽筒(图5),为当时景德镇四品官员黄衍之定制,徐照和黄衍之的名字都赫然在目。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汪藩、任焕章等浅绛瓷画大家的作品近年来已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认同,价格扶摇直上,程、金、王三大家的一对帽筒价格已在15万元左右。而徐照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瓷画师,就其艺术水准来说,是不逊三大家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直逼程门。但目前其作品的市场价位还较低,和其在浅绛瓷画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应该说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价位。相信不久以后,收藏者们会给徐照一个公允的评价。
责编 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