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烟山烟树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正式命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峰名为仰山,“仰山”这一当地传统地名得以保留,更与北京的另一处景观“景山”名称相呼应。这一命名暗合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并联合构成“景仰”一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称、平衡、和谐的意蕴。而在百年前,晚清御窑厂有位画师徐照已将“景仰”一词嵌合在自己的名字之中了。在晚清众多的浅绛画师中,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以高超的画艺蜚声浅绛瓷坛,而另一些画艺高超的瓷画师由于流传作品及历史留存资料较少则鲜为人知,徐照便是其中之一。从目前发现的实物看,徐照的落款很是复杂。有“徐照”、“仰山”、“景山”、“徐仰照”、“徐景照”、“石樵山人”等。据此,我们认为此人有三个名:徐照、徐仰照、徐景照;有两个字:仰山、景山;一个号:石樵山人。
  纵观徐照的作品,以山水居多,其山水多仿米家父子,烟雨迷离。花鸟仿沈周,清新脱俗。
  北宋米芾(1051—约1108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他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常使烟树掩映中有风雨迷离的深意,烟云出没,峦气逼人,烟云掩映,树木简略,妙于熏染,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其子米友仁(1086—1165年,一说1074—1153年)也是宋代杰出书画家,字元晖,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鳌鳌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他和其父米芾,均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山水画,墨钩细云,满纸浮动,山势迤逦,隐现出没,林木萧疏,屋宇虚旷,烘锁点染,有风雨云烟之势,固有“米点山水”、“米氏云山”、“米家山”的独特称誉。世称其父子二人为“二米”,或“大小米”。
  从传世作品看,徐照非常崇拜米家山水,在瓷器上的创作也秉承了米家山水之风,题词也往往是直抒胸臆。笔者曾收集到一个作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无盖粥罐,一面绘山水,一面绘人物。山水一面用横点渲染山峰,给人于迷离之感,题款“烟水烟山烟树昏,茅斋深处米家村”(图1)。人物一面绘渔樵二翁,题款“钓得金渔聊望老”(图2),人物怡然自得,画工十分老到。
  而图3这对山水帽筒,则是仿沈周之法,气势沉雄苍郁。其中一只帽筒上题诗为:“白日林堂杂树阴,青苔萦转路深深,屐声鸣谷人来处,不会新茶定会琴。仿沈石田法作于昌浦,弟仰山写。”红色印章“徐照”。这首诗起初以为是徐照所作,可是在程门作品上也见到了该诗,只是有几字之别,看来,此诗应另有作者。另一只帽筒题款为:“月卿庚兄先生大人清玩,云气沉山,月光映水。辛巳清和日写于珠山读画草堂之南轩。石樵山人识。”红色印章“徐照”。考清史,清末有一位封疆大吏张凯嵩(1820—1886年),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云卿,又字月卿,道光进士,历任广西左江道、广西巡抚等职,曾督兵镇压阳朔等地农民反清起义。同治五年(1866年)率兵追击太平军余部汪海洋部,同治六年任云贵总督。因畏惧民变,三疏请罢职,不准,遂以规避职责褫职。光绪六年(1880年)起授通政使参议,后任贵州巡抚,光绪十年调云南巡抚,奏请开设五金总局,招商开矿。不久,奉令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察中越边界,后病死。
  此帽筒也作于1881年(光绪七年),这一年张凯嵩为四川按察使。从题款看,浅绛彩瓷在当时的一大用途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赠贺之用。
  作为瓷画大家,徐照不仅在山水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其花鸟画的造型艺术也可谓登峰造极。这对花鸟帽筒上绘三只鸟儿(图4),作者抓住了三只鸟儿顾盼的瞬间,以静求动,配合几枝老梅,营造了一片宁静的气氛。更为奇绝的是,两只帽筒上的花鸟图案不同,但放在一起却左右呼应,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左边的花枝向下倾斜延伸,使气脉延长,一气贯穿到右边一只帽筒之上。右边的老梅斜着向上方延伸,既承接了左边帽筒花枝的延伸,又使整个画面形成了一幅“大三角”构图,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均衡美。三只鸟儿也互相顾盼,形成一种和谐。这种“非对称式均衡”的构图方式,通过气脉布置统领全局,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之中,其内在结构的合理与谨严,令人觉得一笔一划都难以移易。
  自然美的极致是“静穆幽深”,这既是中国诗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徐照正是通过花的走势、鸟的布置,将“静穆幽深”的境界通过瓷画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如诗的感觉。这对花鸟帽筒的题款也和画意配合得相得益彰,左边一只题款为:“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右边一只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情画意,跃然瓷上。
  作为御厂画师,徐照和景德镇地方官员关系也非常密切,宁波友人藏有一对徐照的花鸟帽筒(图5),为当时景德镇四品官员黄衍之定制,徐照和黄衍之的名字都赫然在目。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汪藩、任焕章等浅绛瓷画大家的作品近年来已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认同,价格扶摇直上,程、金、王三大家的一对帽筒价格已在15万元左右。而徐照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瓷画师,就其艺术水准来说,是不逊三大家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直逼程门。但目前其作品的市场价位还较低,和其在浅绛瓷画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应该说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价位。相信不久以后,收藏者们会给徐照一个公允的评价。
  
  
  
  
  责编 雨岚
其他文献
一位私人收藏家2007年9月4日以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5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枚非常稀有的19世纪10元金币。这种金币是杰克逊总统下令铸造的,以用作美国向亚洲派出的贸易使团赠送给亚洲国家领导人的礼物。   这枚昂贵的古董金币的正面是“自由女神头像”,背面是一只鹰。   这枚日期标注为1804年的鹰金币是目前现存的四枚样币中的一枚,它实际上是1834年在费城造币厂制造的。据称,500万美元的
期刊
一、白铜“宣和通宝”样钱    宣和有元宝、通宝二种钱币,篆隶成对,铸于宋徽宗元年。  元宝铸量不多,为泉友们珍视。通宝中折二铸量大于小平,小平钱字体多变,版别复杂。其中有一些版别引起泉友重视,如美制、巨头、圆贝、隔轮、离宝、昂通、肥一、楷通等。其中一些白铜质地者,文字妍丽,铸造极工,属于当时的样钱。    笔者去年春节后在某泉友手中集到一枚白铜“宣和通宝”小平钱,隶书体,钱径2.4厘米,厚1.5
期刊
我是《收藏界》的读者,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拜读贵刊第10期111页《“心心相印”砚》一文后,我的观点与原作者有所不同,故略述己见,请专家指教。    去年春天,我在金华市古玩市场的地摊上,也见到一方该文作者所讲的“心心相印”砚,样式与刊发的图片一模一样,砚背的铭文也与作者所述一样。我见其做工颇具巧思,便以100元买了下来,恰巧在古玩店,碰到一位资深的收藏家,他看了这方砚后,告诉我这是现在新仿的。以
期刊
一、工艺精美的画案    这张充满皇家气派的大画案(图1),在过去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一直被安静地摆放在一位加拿大古董商的地下室里。而在2006年的秋天,它终于再次横渡太平洋,回到久别的故土,回到了曾经“养育”并珍爱它的人们中间,并为我们引述出了一段民族兴衰与劫掠流离的往事。    这张清代大画案呈深红褐色,宽178厘米,纵120厘米,高83厘米。在国内外各级博物馆的明清家具的收藏中,此画案的纵幅是
期刊
送选作品选登(第三部分)
期刊
【本刊北京专讯】本刊顾问、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顾问、著名文物鉴赏大师史树青先生,2007年11月7日凌晨1点左右,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去世,享年85岁。  史树青先生生前非常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工作,多次参加本刊组织的文化活动,如:“雅观杯”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颁奖大会、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启动仪式、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大会、“西凤将军情杯”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颁奖
期刊
金品卿这个透着儒雅的名字,却是和一桩历史迷案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们只知道金品卿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寒峰山人,安徽黟县人,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间,并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其他情况就只能依靠片言只语的记载去推断和猜测了。作为“御窑两支笔”之一的金品卿,作为顶级的瓷绘大师,居然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生卒年月,不能不让广大金品卿爱好者心戚戚焉。  金品卿擅长浅绛花鸟和山水,花鸟宗华喦一派,笔致潇洒,设色清丽;人
期刊
张同禄是中外闻名的景泰蓝大师,2008年是他从艺景泰蓝50周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周年,也是他收获颇丰的一年。先是他创作的四件景泰蓝计时仪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后又有生肖贺岁力作《牛转乾坤》在业内有权威影响的西湖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这些不凡之举背后,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和创作经历?带着探究和关注,我们走近了张同禄。  张同禄的工作室在北京二环路附近的百宫坊。进入工作室,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奢华和
期刊
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凡。说光绪十五年以前浅绛彩瓷无俗器,应不是妄语。    赵荣华先生在《瓷板画珍赏》一书中谈到,光绪早期的画师中很多都是御窑厂重建后培养起来的。以前的学术界只把金品卿、王少维认定为正统的御窑画师,理由是御窑主管的后人回忆口述和作
期刊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警语。  而妙的是才情出众的曹雪芹先生,怎么也不会料到,时隔二百多年,在今日的市井坊肆之中,古玩鉴定行业竟不偏不斜正应了这句出自他笔下的古老箴言。  如今古玩行业的确是世风日下,赝品充斥。如古钱行业,玩家们提到市场,个个摇头,感叹“人心不古”,信誓旦旦不再去市场白费时间。但奇怪的是这样摇头的行家一面责骂,一面却脚腿不闲,每逢集市都不辞劳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