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风窗》:扬州古城保护强调“整体性保护”,这个思路是怎么出采的?
陈扬:扬州古城保护我们一般叫做“两古一湖”,即古运河沿线、古城5.09平方公里,再加上我们的社区、景区,这是我们扬州的精华所在。扬州保护古城的自觉性比较早,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同济大学就帮我们做过一个古城保护的方案。经过多年争论,现在各方面认识越来越统一,即把老城全部完整地保存下来。
《南风窗》:外面的人来扬州旅游,谈得比较多的是扬州的新城跟古城好像不大协调,是不是说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必须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
陈扬:这其实是我们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难题,争论很大,各地的做法也很多。都在探索。扬州两次大规模开发新城,始终想着能够借鉴古城传统的一些文化元素、一种城市文化空间形态,但具体到每一条街、每一个建筑物的建设,往往也是很难做的。
影响一个城市建设风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领导的意图、专业水平、群众的看法等,这几方面要综合平衡,往往可能要牺牲一些。从我们早期新城建没来讲,我个人认为也不是很成功。从现在开始,新城建设上,小区、街道、主要建筑需要体现扬州人文形态,让它看上去是现代的,但同时要有扬州的文化,而不是巴黎的文化、迪拜的文化。
《南风窗》:扬州这样一个古城,它希望自己在国际上排在哪个位置,是类似于日本奈良那样的城市吗?
陈扬:奈良是扬州的友好城市,我去过,这个城市文化保存得很好,它的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扬州不可能不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产品,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学奈良那样,国情不一样。我们可以借鉴奈良的很多成功的地方,比如古城保护,它是借鉴我们长安城的格局来建设的,一直到现在,整个街巷都保存得很好。包括京都,像它的金阁寺、清水寺等都保存得很好,很多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希望把扬州做成一个人文的城市,古城保护要有古的经典,新城建设要有新的现代。
《南风窗》:有人批评说,扬州老城区仿宋商业城建设是一大败笔。您同意吗?
陈扬:仿宋商业城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东西,从规划到实施有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具体实施的时候,政府把已经做居民宿舍的规划全部改了,把已经建好的房子拆掉,因为房子就建在遗迹的旁边。政府花钱把地收回来,然后再把老百姓安排好。当时花费了很大的代价,148户人家要迁户,矛盾和压力很大。原定的一切方案全部改掉了。如果建成他们当时想象的那样,更是一塌糊涂。
《南风窗》:有一种观点认为,古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应为完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取向、精神寄托等新文化做出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扬州有怎样的抱负?
陈扬:我们当然希望扬州能够成为中国人心灵的家园。我们对扬州旅游业的定位,一句话叫做“给你宁静”,第二句叫做“还你活力”。你到扬州来会觉得这个城市很安静,看了扬州的文化,修养了你的身心,放松了你的心情,你就会更加精炼、充沛地投入你的工作。我们想打造这么一个带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城市。而且扬州文化也是需要你去细细品的,不是像秀美的山川一看就看到了它的脸。扬州文化需要慢慢去品。
《南风窗》:扬州如何理解区域文化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陈扬:不是说你开奔驰、宝马就是现代化,不是说你住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核心还是文化的竞争。苏州6个小老虎在去年有7000亿的GDP,我们扬州即使达到1万亿GDP,人家已经达到2万亿了。所以经济总量不是决定扬州未来在这个地区突出的一个主要力量,扬州的主要力量是打文化,这样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长三角群雄崛起当中抢占绝对地位。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哪个知道巴黎的GDP是多少?人家是说巴黎出了多少名人,海德堡出了多少名人,它们有多少大学等等,谁都不关心它们的GDP是多少。
《南风窗》:听说扬州正在建设音乐厅、美术馆、新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您怎么理解人的现代化与古城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陈扬: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人确实很重要,但是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我们政府来讲,当务之急要抓干部。另外对老百姓素质的提高,我们这几年已经在搞“市民学堂”。素质的提升还带有一种启蒙的教育,应该说工作都在做,但压力很大。
古城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它有一种浓浓的乡情,我们叫街坊。因为古城的空间尺度很小,它是一个便于人们交往的慢性空间尺度。而现代的高楼大厦,小区里基本上门窗都是关着的,这样交往就少了很多。我们也想在现代的小区里面复制、传承这么一种沟通交流互助的文化氛围,因此提倡在小区里面搞社区文化,搞一些社区集会。
《南风窗》:现在您最急迫要做哪件事?
陈扬:确定我们古城保护的一些操作规范。我们大的规划都已经有了,现在老百姓改变他们生活的欲望也很强烈,他要装一个空调,你能不让他安装吗?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去分析,停留在一般的整体要求上,我们还要量化、细化到操作规范上面去。我希望赶快出一个操作规范手册,然后配套一些政策,从而调动群众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否则我们将面临新一轮的乱搭乱架,乱挂乱贴。
陈扬:扬州古城保护我们一般叫做“两古一湖”,即古运河沿线、古城5.09平方公里,再加上我们的社区、景区,这是我们扬州的精华所在。扬州保护古城的自觉性比较早,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同济大学就帮我们做过一个古城保护的方案。经过多年争论,现在各方面认识越来越统一,即把老城全部完整地保存下来。
《南风窗》:外面的人来扬州旅游,谈得比较多的是扬州的新城跟古城好像不大协调,是不是说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必须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
陈扬:这其实是我们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难题,争论很大,各地的做法也很多。都在探索。扬州两次大规模开发新城,始终想着能够借鉴古城传统的一些文化元素、一种城市文化空间形态,但具体到每一条街、每一个建筑物的建设,往往也是很难做的。
影响一个城市建设风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领导的意图、专业水平、群众的看法等,这几方面要综合平衡,往往可能要牺牲一些。从我们早期新城建没来讲,我个人认为也不是很成功。从现在开始,新城建设上,小区、街道、主要建筑需要体现扬州人文形态,让它看上去是现代的,但同时要有扬州的文化,而不是巴黎的文化、迪拜的文化。
《南风窗》:扬州这样一个古城,它希望自己在国际上排在哪个位置,是类似于日本奈良那样的城市吗?
陈扬:奈良是扬州的友好城市,我去过,这个城市文化保存得很好,它的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扬州不可能不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产品,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学奈良那样,国情不一样。我们可以借鉴奈良的很多成功的地方,比如古城保护,它是借鉴我们长安城的格局来建设的,一直到现在,整个街巷都保存得很好。包括京都,像它的金阁寺、清水寺等都保存得很好,很多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希望把扬州做成一个人文的城市,古城保护要有古的经典,新城建设要有新的现代。
《南风窗》:有人批评说,扬州老城区仿宋商业城建设是一大败笔。您同意吗?
陈扬:仿宋商业城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东西,从规划到实施有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具体实施的时候,政府把已经做居民宿舍的规划全部改了,把已经建好的房子拆掉,因为房子就建在遗迹的旁边。政府花钱把地收回来,然后再把老百姓安排好。当时花费了很大的代价,148户人家要迁户,矛盾和压力很大。原定的一切方案全部改掉了。如果建成他们当时想象的那样,更是一塌糊涂。
《南风窗》:有一种观点认为,古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应为完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取向、精神寄托等新文化做出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扬州有怎样的抱负?
陈扬:我们当然希望扬州能够成为中国人心灵的家园。我们对扬州旅游业的定位,一句话叫做“给你宁静”,第二句叫做“还你活力”。你到扬州来会觉得这个城市很安静,看了扬州的文化,修养了你的身心,放松了你的心情,你就会更加精炼、充沛地投入你的工作。我们想打造这么一个带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城市。而且扬州文化也是需要你去细细品的,不是像秀美的山川一看就看到了它的脸。扬州文化需要慢慢去品。
《南风窗》:扬州如何理解区域文化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陈扬:不是说你开奔驰、宝马就是现代化,不是说你住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核心还是文化的竞争。苏州6个小老虎在去年有7000亿的GDP,我们扬州即使达到1万亿GDP,人家已经达到2万亿了。所以经济总量不是决定扬州未来在这个地区突出的一个主要力量,扬州的主要力量是打文化,这样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长三角群雄崛起当中抢占绝对地位。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哪个知道巴黎的GDP是多少?人家是说巴黎出了多少名人,海德堡出了多少名人,它们有多少大学等等,谁都不关心它们的GDP是多少。
《南风窗》:听说扬州正在建设音乐厅、美术馆、新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您怎么理解人的现代化与古城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陈扬: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人确实很重要,但是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我们政府来讲,当务之急要抓干部。另外对老百姓素质的提高,我们这几年已经在搞“市民学堂”。素质的提升还带有一种启蒙的教育,应该说工作都在做,但压力很大。
古城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它有一种浓浓的乡情,我们叫街坊。因为古城的空间尺度很小,它是一个便于人们交往的慢性空间尺度。而现代的高楼大厦,小区里基本上门窗都是关着的,这样交往就少了很多。我们也想在现代的小区里面复制、传承这么一种沟通交流互助的文化氛围,因此提倡在小区里面搞社区文化,搞一些社区集会。
《南风窗》:现在您最急迫要做哪件事?
陈扬:确定我们古城保护的一些操作规范。我们大的规划都已经有了,现在老百姓改变他们生活的欲望也很强烈,他要装一个空调,你能不让他安装吗?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去分析,停留在一般的整体要求上,我们还要量化、细化到操作规范上面去。我希望赶快出一个操作规范手册,然后配套一些政策,从而调动群众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否则我们将面临新一轮的乱搭乱架,乱挂乱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