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以及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治疗疗效对比,为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办法。方法:依据间质性膀胱炎NIDDK诊断标准诊断的38名患者(其中门诊患者25名,占66%,住院患者13名,占44%)的治疗效果做分析报告。结果:本次研究将症状消失的人数统计为有效,结果表明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较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明显有效。讨论: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效果显著,可以广泛开展使用。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58—01
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是基于尿急、尿频,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依据NIDDK诊断要点,要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组织学特征,该定义多指向男性,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临床疗效。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年龄在25岁至60岁之间38名男性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38名男性患者,年龄在25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43岁。随机分为A组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组及B组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在研究观察过程中随机分组,A组1 9人,B组19人,3名治疗结束时失访,其中A组2名,B组,1人,在结果分析对比中将其去除,将A,B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将38名患者分为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组(A组)及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组(B组)。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配比2%利多卡因20ml+普通肝素3.75万单位+5%碳酸氢钠5 ml,排净尿液,混合缓慢注入膀胱内,嘱患者保留1小时后排尿,每周一次,单纯口服阿米替林(剂量使用至50至100rag,每日4次),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3月后随访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情况,行流行病学对比。
坚持治疗3个月后回访患者疗效统计结果如下:
2结果
本次研究将症状消失的人数为有效,结果表明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较口服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明显有效。
3讨论
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基于尿急、尿频,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依据NIDDK诊断要点,要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组织学特征,该定义多指向男性,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无明确的病因,国际尿控学会将膀胱疼痛综合症定义为“一种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并伴随有其他症状,并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由于疗效差而使医疗T作者和患者失去希望。肝素具有对膀胱粘膜氨基葡聚糖层保护作用,改善膀胱粘膜的通透性,同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抗炎,抗粘附作用。利多卡因灌注膀胱内通过其局部麻醉的作用,降低膀胱粘膜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起到缓解患者尿频尿急的作用,碳酸氢钠可以增加膀胱粘膜对利多卡因的吸收,协同增加疗效。基于以上原因及临床疗效分析,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效果显著。优点在于(1)可以为泌尿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2)所使用的药物为常见药物,价格低廉,可以为广大患者所接受;(3)操作简便。本次研究的缺点在于(1)样本数量小;(2)治疗周期太短;(3)治疗过程中导尿有轻微的痛苦。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58—01
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是基于尿急、尿频,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依据NIDDK诊断要点,要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组织学特征,该定义多指向男性,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临床疗效。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年龄在25岁至60岁之间38名男性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38名男性患者,年龄在25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43岁。随机分为A组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组及B组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在研究观察过程中随机分组,A组1 9人,B组19人,3名治疗结束时失访,其中A组2名,B组,1人,在结果分析对比中将其去除,将A,B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将38名患者分为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组(A组)及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组(B组)。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配比2%利多卡因20ml+普通肝素3.75万单位+5%碳酸氢钠5 ml,排净尿液,混合缓慢注入膀胱内,嘱患者保留1小时后排尿,每周一次,单纯口服阿米替林(剂量使用至50至100rag,每日4次),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3月后随访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情况,行流行病学对比。
坚持治疗3个月后回访患者疗效统计结果如下:
2结果
本次研究将症状消失的人数为有效,结果表明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较口服口服阿米替林,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经肛门吲哚美辛栓明显有效。
3讨论
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基于尿急、尿频,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依据NIDDK诊断要点,要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组织学特征,该定义多指向男性,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无明确的病因,国际尿控学会将膀胱疼痛综合症定义为“一种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并伴随有其他症状,并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由于疗效差而使医疗T作者和患者失去希望。肝素具有对膀胱粘膜氨基葡聚糖层保护作用,改善膀胱粘膜的通透性,同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抗炎,抗粘附作用。利多卡因灌注膀胱内通过其局部麻醉的作用,降低膀胱粘膜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起到缓解患者尿频尿急的作用,碳酸氢钠可以增加膀胱粘膜对利多卡因的吸收,协同增加疗效。基于以上原因及临床疗效分析,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内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症(PBS)效果显著。优点在于(1)可以为泌尿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2)所使用的药物为常见药物,价格低廉,可以为广大患者所接受;(3)操作简便。本次研究的缺点在于(1)样本数量小;(2)治疗周期太短;(3)治疗过程中导尿有轻微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