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促进认知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在语文课堂上,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进行适度评价等手段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 教学策略
前言:儿童世界需要通过老师的教学行为激发并满足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从而引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长效催化剂。
1 情境创设策略
1.1 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在课堂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可以连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一位青年老师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一课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上课了,老师乘着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离开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这里,语文课堂成为了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1.2 创设故事情境。有些课文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要创设恰当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在上《血染的丰碑》一课时,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100多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成了各国列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来分一杯羹。168年前的今天,就在我们舟山群岛的定海,我守岛官兵已经与敌人进行了四天四夜的拼杀。他们在大雨中滚爬摸打,浑身湿透,筋疲力尽,饥渴难耐……”在庄严的神情、激昂导语的感染下,学生们的神情渐趋严肃起来,学习的情境开始形成,这是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的心中形成了一道民族精神的丰碑的时候,他们不仅在接受“道”的教育,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情境出发,由道至文,强烈的求知渴望使得以下的教学获得了高效。
1.3 创设多媒体情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形式单一,时间一长,感到乏味,很难激起其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果差。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释放出更甘醇的“语文味”。如在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锡林郭勒大草原》时,笔者用图像、音乐、语言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蓝天白云、满眼绿色、野花盛开、牛羊成群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的美景,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对课文的兴趣。当谈到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来到草原的感受时,学生兴致勃勃,思维活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2 适度评价策略
2.1 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评价语是一门艺术。们来看一则贾志敏老师的课堂评价。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有时,学生说错了,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了他们的心灵,学生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2 评价要时刻关注学生。语文课堂是富有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只有在充满关爱之情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在上《锡林郭勒草原》时,看到一位女生因为紧张而不敢举手读书,就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课堂上,王老师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期待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3 评价要换位理解学生。在《燕子》一文教学的尾声,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感悟着“正待演奏的曲谱”,老师忽然听到有学生在轻轻地哼唱着歌曲。静静地听着,学生也意识到了,开始寻找“罪魁祸首”。那位学生开始局促不安了。老师灵机一动,说:“燕子在演奏什么曲子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那位学生首先唱了起来:“春天在哪里……”,其他学生也纷纷唱出了自己喜欢的歌儿。老师顺势评价“:春天感谢你们,小燕子,们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面对歌声在课堂上的“突袭”,如果用发怒来制止喧闹,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却会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伤害其情感。用“燕子在演奏什么曲子啊?”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教学预设按计划进行,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其对这种处理方式心悦诚服。
结语:加强情感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综合达成的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李淑艳.用感性的方法教语文[J].贵州教育,2007(21):26
2 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于永正.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 教学策略
前言:儿童世界需要通过老师的教学行为激发并满足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从而引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长效催化剂。
1 情境创设策略
1.1 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在课堂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可以连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一位青年老师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一课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上课了,老师乘着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离开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这里,语文课堂成为了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1.2 创设故事情境。有些课文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要创设恰当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在上《血染的丰碑》一课时,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100多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成了各国列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来分一杯羹。168年前的今天,就在我们舟山群岛的定海,我守岛官兵已经与敌人进行了四天四夜的拼杀。他们在大雨中滚爬摸打,浑身湿透,筋疲力尽,饥渴难耐……”在庄严的神情、激昂导语的感染下,学生们的神情渐趋严肃起来,学习的情境开始形成,这是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的心中形成了一道民族精神的丰碑的时候,他们不仅在接受“道”的教育,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情境出发,由道至文,强烈的求知渴望使得以下的教学获得了高效。
1.3 创设多媒体情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形式单一,时间一长,感到乏味,很难激起其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果差。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释放出更甘醇的“语文味”。如在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锡林郭勒大草原》时,笔者用图像、音乐、语言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蓝天白云、满眼绿色、野花盛开、牛羊成群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的美景,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对课文的兴趣。当谈到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来到草原的感受时,学生兴致勃勃,思维活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涨。
2 适度评价策略
2.1 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评价语是一门艺术。们来看一则贾志敏老师的课堂评价。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有时,学生说错了,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了他们的心灵,学生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2 评价要时刻关注学生。语文课堂是富有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只有在充满关爱之情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在上《锡林郭勒草原》时,看到一位女生因为紧张而不敢举手读书,就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课堂上,王老师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期待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3 评价要换位理解学生。在《燕子》一文教学的尾声,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感悟着“正待演奏的曲谱”,老师忽然听到有学生在轻轻地哼唱着歌曲。静静地听着,学生也意识到了,开始寻找“罪魁祸首”。那位学生开始局促不安了。老师灵机一动,说:“燕子在演奏什么曲子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那位学生首先唱了起来:“春天在哪里……”,其他学生也纷纷唱出了自己喜欢的歌儿。老师顺势评价“:春天感谢你们,小燕子,们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面对歌声在课堂上的“突袭”,如果用发怒来制止喧闹,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却会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伤害其情感。用“燕子在演奏什么曲子啊?”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教学预设按计划进行,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其对这种处理方式心悦诚服。
结语:加强情感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综合达成的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李淑艳.用感性的方法教语文[J].贵州教育,2007(21):26
2 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于永正.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