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教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课程面临着一场新的革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又可能起到制约作用。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教师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教师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张卿(1970- ),女,河北赵县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管理;王玉环(1974- ),女,河北滦县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讲师,硕士;郑玉光(1975- ),男,河北望都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河北石家庄05008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045-02
  
  一、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要求进行课程改革。(1)招生规模扩大,供求总体不平衡。这与宏观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控制不当有关,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累积就业率下降10%。(2)结构性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要的专业学校不开设,培养的学生社会又不需要,造成国家结构性就业困难。有的专业成本很高,学校开不起,政府的专项政策性补助缺位。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也需要改革。(3)学生专业知识陈旧。企业认为毕业生不好用,不能用,这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有关。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过关,学校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需要改革。(4)有业不就,主动失业。学生的职业观有问题,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5)消极等待,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
  上述就业问题都与学校教育有关,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就不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反而造就大量失业者。
  2.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变化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企业最需要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通俗地讲就是“手脑并用”的灰领人才。所谓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新兴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未来的不确定性,知识更新周期加速,产品换代的加速和职业的频繁更替,使企业更加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人。加之随着学科和行业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复合型人才的岗位需求不断出现,需要更多宽专多能的复合型灰领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这就涉及课程改革。
  3.高职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高职学生毕业后有的想就业,有的想升学(专升本)。如果能够满足这些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的学校一定能成为学生满意的“名校”。在高年级,需要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合,同时开设选修课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4.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高职“内涵发展”的目标,包括卓越计划、示范性高职、精品课程等。2010年高职院校将面临生源挑战,质量不佳的院校将会被淘汰出局。高职教育需要注重质量的内涵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
  
  二、教师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师能力、教学环境、组织管理等。它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影响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编订等;教师是“人的因素”。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在高职课程改革中,来自教师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教师多年接受学科教育,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理念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立起来,担心打破学科体系后,知识会过于零散,职业教育成了职业培训。这种对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片面认识使学校课程改革面临转变观念的艰巨任务。
  2.精力不够。教师工作量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课程改革涉及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编制、教材的重新编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劳动。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必然对课程改革形成一股阻力。
  3.能力有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使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变为工作体系,使课程结构从学科结构转变为工作结构,使课程内容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任务中心,使课程实施从知识灌输转变为项目驱动,这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主要包括:项目课程教学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实验实训场地设计和改造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一定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能力、专业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掌握这些专业技术能力还有一定距离,这对课程改革来说是一个障碍。
  4.动力不足。经过对15所高职高专教师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对课程改革处于外界驱使状态,把改革当成一种行政命令来执行,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内在因素。教师担心课程改革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害,如有的教师担心课程改革采用新技术、新制度会花费较多的成本,从而减少自己固有的收入;有的教师担心课程改革减少了原有课时,从而减少了课时津贴;有的教师因课程改革而被降低岗位,失去了原有的岗位优越待遇。为此,教师对课程改革持抵触态度。第二,外在因素。职业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尚存在不少机制上的障碍,教师在课改中付出了劳动,但并没有形成制度来使教师获得相应的利益。比如:对教师工作量核算不足,成果不能用于评职称等,学校也没有建立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
  
  三、对策
  
  1.转变观念认识。(1)转变课程观念。顾明远教授认为:“首先要重新考虑专业结构和人才规格问题。”由于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工学结合、校企互动、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这需要教师对课程重新认识。可以通过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与企业专家型工人交流、参与课程改革等途径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2)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培养个性,树立终身教育等多种观念”。所谓“终身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结,而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阶段。作为高职教师,应当主动应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并以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为指导,提出符合新思想、新理念要求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新思路。
  2.建立政策保障制度。学校要在制度上为教师建立宽松的课程改革环境,缓解其工作压力。如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休息时间的同时,对于承担课程开发主体任务的教师,职业院校有必要适当考虑降低其课时数,减少科研任务,使其将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程改革上。
  3.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建立“双师”教学团队。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建立“双师”教学团队是对课程改革的人力供给。依托企业,“专兼并举双师型”队伍建设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从企业引进在一线工作多年,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给学生兼课、开设讲座;第二,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课程建设;第三,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提高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使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实用性;第四,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国家承认的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第五,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4.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能激励教师从教育实际、学生状态、社会需求等方面拟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筛选课程内容,并有助于教师自主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学思路,挖掘教育潜力。(1)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建设。通过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工作,使教师排除利己私念,对课程改革产生内在动力,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利于学校、利于学生、利于企业、利于国家的大事。(2)建立课程改革激励机制。从学校来讲,要解决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机制障碍,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适当地考虑给教师“物质与精神报酬”,为教师参与改革提供动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而物质激励(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和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相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智辉.略论高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困扰与疏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
  [2]罗刚.教师参与课程的管理问题研究[D/OL].http://dlib.edu.cnki.net/kns50/
  detail.aspx?QueryID=109&CurRec=1,2003-09-30.
其他文献
To improve frame synchronization precision, a scheme named training symbol correlation (TSC) is presente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摘要]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实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的重大意义,对“双师型”教师互聘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提出,要争取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师资管理,增强校际交流,努力提升师资质量和水平,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互聘制度  [作者简介]李梦卿(1969- ),男,安徽滁州人,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
机构健全但功能较弱,人员到位但专职较少,心理学专业为主但整体工作水平不高,专职人员年龄偏小,性别不均衡,待遇不对称,主动参与度偏低,继续培训机会缺乏等是目前我国高职院
[摘要]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实现顺利就业,然而现行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开设时间过晚、授课方式单一、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文章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改革 上课模式  [作者简介]周妍(1981- ),女,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江苏常州213164)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dynamic modifica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
In this paper a 3-D panoramic simulation system of a ship is described which is developed with the MAXSCRIPT language and VC++ as programming tools on the platf
To find the difference i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nventional monohull ship and wave penetrating catamaran (WPC), a WPC was taken as an object; its dyn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开始产生,并逐步蔓延到整个欧洲,理性主义史学是启蒙运动时期弥漫在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是理性主义在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法国孕育了启蒙运动,在这过程
Water hydraulic systems have provoked major interest because of the human friendl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aspects. Piston pump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